香港回归后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历程及特点

2024-04-17 04:18郑刚余小碟
新教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特区政府教育局课本

郑刚 余小碟

香港回归以后,特区政府以“终身学习、全人发展”为核心理念,不断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二十多年来,香港基础教育教材建设实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展现了新的特点,可为内地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一、香港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历程

1.继承传统,规范发展阶段(2000 —2007年)。回归初期,香港在教材管理、编审、选用、出版等方面一直沿用传统体制。2000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发表了《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发展建议》,为香港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特区政府也开始出台相关教育政策,规范教材建设,引导教材提质升优,以不断打造优质学与教的资源。

其一,確立课程指引,制定编审框架。2002年,特区政府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小一至中三)》,明确指出了基础教育的目标和课程宗旨,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标准和依据。随后,香港教育局相继编订各学科的课程指引,对基础教育各学科的课程宗旨、课程架构和课程规划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性规划,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原则。

其二,制定选用原则,规范评审机制。2003年,香港教育局编订《优质课本基本原则》,阐明了优质教材必备条件,为教材的编写、评审、选用提供了准则。同时,教育局还对教材评审的程序、准则等做出了规定,以保证教材选用的科学化。在此基础上,教育局出台《课本编印设计简约指引》,对课本的编印、设计提出了相关要求,规范并完善教材的出版程序。

2.总结经验,创新发展阶段(2007—2020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材显露出一些问题。2011年,香港教育局发布《学与教资源检讨报告》,对教材进行了反思和规划,开启了香港回归以来教材建设的全面创新发展。

首先,发布教材编写指导文件,完善课程体系结构。2011年后,香港教育局发布了针对各学段各学科的教材编写指导文件,要求课本编写要符合课程宗旨和学习目标要求,并从编写内容、课程组织、学习活动等方面为教材供应机构提供了详细指导。2014年,香港教育局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续(小一至小六)》,对新世纪以来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并提出“均衡发展,持续提升”的课程发展方向,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新的指向。

其次,制定教材评审标准,优化教材选用制度。一方面,颁布教材评审指引,细化教材评审流程,提高教材质效。2012年起,香港教育局要求教材评审采取双盲设计、严格筛选各科目评审小组的人员、规范送审流程,以不断提高教材的评审质量与效率。2017年,香港教育局颁布《课本送审指引》,为教材评审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还将电子教材纳入评审范围,扩大教材的来源。另一方面,着力提高教材选用透明度。2010年,新修订的《学校选用课本及学习材料须知》要求学校设立课本委员会,制订教材选用程序,细化选用原则,处理教材出版商捐赠和校内销售课本的关系。该文件充分考虑了家长、学生的利益及消费者的权益,从教材的内容、价格、编订、印制等方面为学校选用教材提供详尽的操作指导。同时,香港教育局开始在《选用书目单》中加入不同版本教材的价格对比和对各版教材的评语,以协助学校选书。

再次,稳定教材购买价格,提供学习津贴。以往的香港教材出版和供应制度有不合理之处,导致教材、学材和教辅资料可以绑定售卖,且价格不断上涨,学校和家长的购买压力大。特区政府从市场干预和津贴补助两个维度入手,不断调节教材价格,保证教材价格的合理化,减轻家长教育压力。一方面,实施“课本、教材和学材分拆定价”政策。具体来说,课本、教材、学习材料分开售价,家长和学校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购买,这打破了课本与教材捆绑销售的局面,打破书商对教材的垄断。同时,教育局和消费者委员会也加强了对教材市场的监督。另一方面,推行学校书籍补助计划,为学生购买学习用书提供津贴补助。上述两方面内容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家长在教育支出方面的负担,体现了特区政府对教材市场的负责态度。

3.价值引领,凝聚动力持续深化阶段(2020年至今)。近年来,由于香港的校本教材缺乏管理和审查、教材科目评审不健全、教材缺乏价值引领等问题越发严峻,日益引发了社会关注。为了持续打造优质的教学资源,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特区政府开始了教材建设的新变革。

其一,建立教材审查机构,加强教材审查和监管。2020年,香港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决定成立研究幼稚园、中小学教科书及教材编制小组委员会,并赋予其各类教材编制监管及相关事宜的权力。2021年,委员会开始针对教材编制、评审、课本及教材的投诉等问题进行调查和讨论,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和执行方案。同年,香港教育局规定将新的通识科教材进行送审,要求加强对教材中有关国家安全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评审力度。在原有学校教材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香港教育局规定在学校设立专门的选书委员会,建立系统完整的评审机制,从而加强对校本教材以及学习资源的编制和监管。

其二,完善教材编写指导,更新课程内容基准。2021年,香港教育局颁布《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和《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从学习领域、学习要素、各阶段的学习进程等方面为教材中有关国家安全教育元素和学科相关价值观要素的编写提供指引。2022年,香港教育局颁布《小学教育课程指引》,提出小学课程要围绕“立德树人”“创造空间”“学生学习为中心”等宗旨进行更新,并将培育国家观念、传承中华文化、价值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为教材的编写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香港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特点

1.落实教育宗旨,促进全人发展。教育宗旨与教材建设相托相生。教材作为落实课程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具有铸魂育人的强大功能。香港教材建设一直以教育宗旨为根基,强调教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具体而言,教材要能够为学生创造成长空间,提供学习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同时,教材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选取优质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教材开发立体多元,打造优质学与教资源。多元开放是香港教材建设的鲜明底色。从教材开发形式来看,香港教材不仅有传统形式的纸质教材,还有体系成熟的电子教材、网络信息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多元化学教资源。从教材开发主体来看,出版商、社会团体、学校、教师等均可进行教材开发。从教材呈现价值来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形成了香港多元的文化样态,从而造就了香港多元的教育价值理念。但是,开放性的教材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材市场的混乱。为了使教材回归育人本质,特区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干预教材市场,在确保教材质量的基础上使市场良性开放,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立体、优质的教材资源,营造健康的育人生态。

3.采取校本管理,建立民主教材治理机制。香港学校特殊的办学文化背景,使香港回归以来一直实行校本管理,学校也有了较大的教材行政自主权。同时,特区政府鼓励多主体参与教材建设,避免了行政主体权力过大导致教材单一的情况,也驱动着教材治理机制的民主化建设。

三、对内地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启示

香港教材建设中的创新理念对内地教材建设具有借鉴意义。首先,教材建设应体现时代特色,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材在向学生传递人类优秀文化的同时,应该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可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教材建设,创设多元主体协调参与的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教材治理新体制,增强教材治理的活力。最后,教材开发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数字教材的开发和运用,打造立体化教材体系。

(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特区政府教育局课本
江都市教育局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针对香港反对派①“占中”“公投”②行为的对策建议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