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强
【摘要】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其感知体验更为深刻,教师适时引入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利用多种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实践进行课堂调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单元主题学习环节,在感知体验中完成认知内化。研究教学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创新情境设计、延伸训练维度,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教学调整、学法传授、实践推演、训练延伸设计,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教学;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课程引入单元主题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亲身经历的机会,因为有明确的单元主题目标、主题教程、主题活动、主题训练,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机会,教师摆脱知识传授单一模式的束缚,从说教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组织学生进入单元主题学习环节,以培养学生过硬学科综合能力。
一、研读教材内容,设计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1.發掘教学资源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对数学概念、定义、定律、推理等数学理论进行专业解读,然后对学生学情展开客观分析,针对性推出单元主题教学方案,以提升教学设计匹配度,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要。单元主题教学不是单纯追求“数量多”,而是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处理,设定不同的单元主题,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学设计,突出单元主题核心目标,教师从“满堂灌”中走出来,让学生参与到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之中,自然形成数感认知。如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教师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究,设计单元主题目标,并根据内容需要安排几个课时。第一个课时,解读升和毫升的概念,以及容量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述清楚,认识毫升和升的容量大小,能够熟练操作容器进行具体的测量;第二课时,理清毫升与升的换算关系,结合例题深度理解数学概念,利用换算关系解决容量测量问题;第三课时,进入生活对接环节,利用容量测量工具,对生活中常见容器的容量进行测量,利用换算关系推导出这些容器的容量。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分解处理,设计出三个单元主题课时教案,而且这三个单元主题带有渐进性,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2.设定单元核心目标
单元主题教学目标设定时,教师要有统合、分解、归结的意识,对学生学情有准确判断,针对教学内容实际展开教程安排,提升教学目标设计的适合性。单元主题目标不能追求“高大全”,要突出单元主题性,目标难度也要有梯度性,给不同群体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探索的机会,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单元主题目标是教学主线,教师围绕这些目标设定教学方案,确保教程的顺利推进,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单元主题学习环节,在主动探索经历中形成学科基础能力。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个单元时,教师深入分析教材,设计系列教学目标:学会整理调查记录、学会填写统计表、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数据与图形的对应关系。能够读懂条形统计图,对统计图进行具体分析说明。参与观察行动,搜集统计数据,制作数据表,规划条形统计图,利用不同方式表示数据,提升统计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单元主题目标,将学习内容进行分割处理,形成不同教学版块。第一个单元主题是整理数据表格,认识条形统计图。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到这些图标信息,教师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集中展示,为学生提供更多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机会,能够形成学习启迪。第二个单元主题是根据数据图形对应关系解读统计图,对统计图进行详细说明,学生从接触统计图开始,逐渐认识数据与统计图的关系,逐渐掌握数据图表的对应性,了解数据的表达方式。第三个单元主题是亲历数据调查活动,根据数据设计图表,促进体验认知的形成。
二、梳理知识结构,设定单元主题教学方案
1.整合学科知识资源
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顺利落实,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响应和参与,而知识基础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设计组织之前,需要对学生知识占有情况做客观分析,适时组织学生复习旧知,做好旧知新知的对接,引导学生对学习需要的单元知识点进行集中梳理,在广泛互动中促进学科认知内化。如教学“垂线与平行线”,这是平面几何的基础内容,教师先期引导学生集体行动,对相关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定义、数学工具进行集中学习,为后面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如垂线、画垂线、测量垂线、直线外一点垂线最短、平行、平行线、画平行线,以及三角板、量角器等数学学具的应用方法等。为形成体系构建效果,教师设计两个单元主题方案。其一,垂线。观察生活垂线现象,认识垂线特点,探索画垂线的方法,尝试数学学具的应用;其二,平行线。寻找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结合正方形、长方形认识平行线的生活应用。教师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结出单元知识内容,针对性设计单元主题学习方案,为学生顺利进入到探索环节创造条件。
2.确定单元教学方案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设计单元主题教学方案,需要考虑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学生学力基础、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取向等,都可能形成教学制约,教师需要综合分析这诸多因素,确保单元主题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学力基础存在差异性,单元主题教学方案设计目标要体现梯度性;学生知识储备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单元主题教学方案任务设计要呈现多元化;学生学习兴趣取向呈现个性化,单元主题教学情境设计要追求互动性、趣味性。学生对单元主题学习有不同期待,教师需要整合单元主要内容,设计适合性更高的单元主题教学方案。如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师设定两个单元主题方案。第一个,教师组织学生回顾一些数学知识:什么是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的原则是什么?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有什么特点?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有什么规定?学生对这些知识比较熟悉,积极回应教师提问。在案例解读环节,教师列出具体案例,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操作过程,分析单元知识应用情况。第二个,教师布设整数四则混合计算任务,学生顺利进入到计算操作环节。在计算评价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细致解读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为学生提供认知内化的机会。
三、丰富情境设计,优化单元主题教学环境
1.创新设计学习情境
学生对多样性、探索性、互动性、趣味性学习情境有特殊喜好,教师在单元主题学习情境设计环节,精心筛选情境设计方式,利用案例、媒体、问题、游戏、竞赛等手段进行具体调动,往往能够引发学生多方关注,确保单元主题教学程序的顺利打开。丰富单元主题情境设计形式,观照学生学习期望展开教学推动,符合主体教育理念的要求,与学生单元认知有直接对接,以顺利调动学生学科思维。教师合理运用一些情境展开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到研究性学习之中。如“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平移主题学习环节,教师拿出方格纸,利用铅笔擦进行位置演示,让学生直观认识物体平移现象。平移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学生对平移的认识需要对接生活经历,教师借助直观教具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自然进入到学习核心创造条件。单元主题教学情境设计没有固定格式和套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展开生活化设计,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进行引导和启示,能够为学生带来更鲜活的学习体验,学生学习认知更为丰富。
2.优化单元教学程序
优化单元主题教学程序,教师要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课堂教学模式众多,每一种模式都有一套程式设计,单元主题教学与常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围绕学生展开活动安排、学习引导,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是单元主题教学的核心理念。教师围绕单元主题设计投放学习任务,检查学生学习表现,进行学法传授,纠正不当学习行为,让学生有更多实践参与的机会。如教学“用计算器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师先期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器,对计算机多种功能进行全面认识。学生大多有使用计算器的生活经历,自行探索不少应用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展開互动交流活动,介绍计算器使用技巧和方法,成功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在计算器应用环节,教师设计计算比赛活动任务,学生积极响应,课堂进入紧张的比赛环节。从教师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其教程安排带有自由性,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学习需要随时做出调整,为单元主题方案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四、延伸训练组织,促进单元主题教学实践
1.组织延伸实践活动
单元主题训练方案设计环节,教师对学生学力基础有清晰认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任务设计,学生感知体验更为鲜活,由此建立起来的单元认知更为丰富而深刻。教师利用多种辅助手段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具体规划活动程序,合理利用学习条件,渗透单元主题训练目标。“运算律”是计算数学题目的重要法则和技巧,教师结合具体的案例解读交换律、结合律操作方法,利用字母进行数据替换,然后推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字母表达公式。学生对运算律有了初步认识,教师设计更多训练任务,要求学生借助运算律展开具体计算,逐渐掌握运算律的使用方法。教师设定单元主题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设计训练题目,而且要运用运算律解决相关计算问题。学生对计算运算律有了全面的了解,开始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案例,而且要对接运算律进行具体设计。教师针对性指导学生进入单元主题学习环节,确保学生题目设计的适合性。教师利用具体案例打开教程,组织学生进入到不同单元主题活动之中,要求学生自行设计生活数学题目,而且要运用运算律进行具体的计算,无疑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对促进学生学科认知内化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2.提升单元教学品质
教师对单元主题训练安排有创意设计和安排,对学生数感建立带来一定冲击,如果能够从学法优化角度展开设计和引导,利用更多单元主题设计学习活动方案,学生回馈更为主动,其学习体验更为深刻。单元主题训练方案设计时,教师采用分层组织的原则,将教学内容进行梯度化设计,每一项训练任务,都带有鲜明的主题,与单元教学密切相关,教师提出具体的研究要求,细化训练目标,确保单元主题训练活动的顺利推进。学生对单元主题学习有更多了解,教师要做创新设计,特别是训练方案的推出,要对接学生生活认知,还要突出单元主题训练目标。如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个单元由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个部分组成,教师设计了三个单元主题方案,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解。如第一个单元主题是三角形,教师先解读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点,要求学生比较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指导学生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对三角形图形比较熟悉,接受起来没有太多障碍,主动进入到实践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图案,并结合三角形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将学生带入生活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入生活观察环节,其单元主题学习认知逐渐形成。
单元主题教学是崭新教学理念,教师深度研究教材内容,综合分析学生基础学情,从单元主题目标设计开始,对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训练安排等进行创新设定,为学生单元主题认知积累创造条件。学生亲自参与数学学习探索行动,对数学概念有深刻理解,其数感体验更为丰富,教师对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展开创新探索,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科学运用,全面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潘.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策略——以“平移和平行”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3(10).
[2]姚青青,朱存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3(20).
[3]丁晓静.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