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菲雯
1 真题呈现
(2021年常德市中考数学第26题)如图1,在△ABC中,AB=AC,N是BC边上的一点,D为AN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T,且AT=BN,连接BT.
(1)求证:BN=CN;
本题作为中考压轴题,存在一定的难度.本题共三问,由于前两小问较易,答案以简析方式呈现,具体解法以第(2)问的第②小问为主.
2 证法探究
2.1 第(1)问与第(2)①问证法简析
对于(1),如图1,在△ADT与△NDC中,D是AN的中点,则AD=ND.由AT∥BC,可得到∠ATD=∠NCD,∠ADT=∠NDC,则△ADT≌△NDC,所以AT=NC.又因为AT=BN,所以BN=CN.
对于(2)①,如图3所示,因为点N关于边AC的对称点是M,所以CN=CM,而TA=NC,所以TA=CM.由(1)知AN是等腰三角形ABC的高,且AT∥BC,所以∠TAO=90°.因为N关于边AC的对称点是M,则∠ACN=∠ACM.因为OA=OC,则∠NAC=∠OCA,所以∠MCO=∠ACM+∠OCA=∠NCA+∠OCA=∠NCA+∠NAC=90°,所以∠TAO=∠MCO=90°.
综上可知,△TOA≌△MOC(SAS),则OT=OM,即△OTM是等腰三角形,且∠TOA=∠MOC,所以∠TOA+∠AOM=∠MOC+∠AOM,即∠TOM=∠AOC,即等腰三角形TOM与等腰三角形AOC的顶角相等,所以它们的底角相等,故△TOM∽△AOC.
2.2 第(2)②问证法探究
(ⅰ)执果索因,初审条件
(ⅱ)直接证全等,探究失败
笔者通过观察,令OM与AC相交与点S,尝试证明△TAP≌△MSP,以此证明TP=PM.要证△TAP≌△MSP,即证TA∥SM且TA=SM,即证SM∥NC.笔者分析已知条件,始终无法证得SM∥NC,因此探究失败.于是猜想SM与NC不存在平行关系.
(ⅲ)联想辅助线,解法生成
思路1:巧作平行证全等.
依据分析,解法生成.过点M作NC的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以此证得P为MT的中点.
思维发散,一法多用,重作平行证全等.证法一是作平行线,构造中心对称型全等三角形(△TAP与△MQP关于点P中心对称),提出猜想,以点P为旋转中心,构造关于△CMP的中心对称型全等三角形,顺势联想到过点T作关于MC的平行线.
證法二:如图4,过点T作TR∥MC交CA的延长线于点R,则∠1=∠2.由TA∥NC,得∠3=∠4.而
思路2:绕点旋转推出平行.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绕点旋转证平行.由思路1可以联想,将CM绕点M顺时针旋转,使点C落在点E上,由等腰对等角与轴对称可以推导出EM∥NC∥TA.
证法三:如图5,将CM绕点M顺时针旋转,使点C落在点E上,连接AM,TE.可参照思路1的证明思路证得P是TM的中点.这里给出新的证明方法.因为EM=CM=AT,所以∠MEC=∠MCE.因为∠CAN+∠ACN=90°,所以∠CAN+∠ACM=90°,即得到∠TAN+∠NAC+∠ACM=180°,因此∠TAC+∠ACM=180°.又因为∠AEM+∠CEM=180°,所以∠TAC=∠AEM,证得AT∥EM,则四边形ATEM是平行四边形,可得TP=PM.又因为TD=DC,所以PD∥CM,
思路3:活用翻折证中点.
切换视角,窥探新法,利用对称作辅助线.连接NP,NM,显然NP=NM,若能证明TP=NP,即可解决疑难.于是连接TN,利用等角对等边证明TP=NP.
证法五:如图6,连接NP,NM,NT.由M,N关于AC对称得到MN⊥AC,PN=PM,则∠1=∠2.由TA∥NC且TA=NC,得到四边形ATNC是平行四
思路4:四点共圆证垂直.
打破常规,别出新意,利用辅助圆思想巧妙解题.由第(2)①知OT=OM,要证明P是TM的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连接OP,若能证得OP⊥TM,即可解决问题.通过观察∠TAO=90°,联想到四点共圆的判定(同底且同侧顶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顶点共圆),显然∠OTP与∠OAP所在的三角形同底且两角在OP的同侧,于是得到点O,T,A,P四点共圆.
证法六:如图7,连接OP.由(2)①知△TOM∽△AOC,则∠OTM=∠OAC,由四点共圆的判定得到点T,A,P,O四点共圆.由已知TA∥NC,NC⊥AN,得TA⊥AN,即证得OP⊥TM.又因为OT=OM,所以P是TM的中
3 解后反思,教学建议
(1)抓住图形特征,渗透几何思想
四边形出题灵活,难以联想作辅助线的方法,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同.如本试题依托矩形、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相关知识点,因此解题方法灵活多样.依据题意,学生不难得出要证P是TM的中点,但是联想作辅助线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对图形特征把握不透彻,相关性质定理无法达到灵活运用的层次.
(2)剖析问题类型,归纳问题解法
几何压轴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对几何图形相关性质定理的掌握程度关乎解题思路的拓展.以本试题为例,通过轴对称指引学生构造平行,又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推知证明OP是TM的中垂线,顺势联想到四点共圆的判定定理,容易得证.
(3)培养数学思维,提升解题能力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夯实基础、灵活运用的基础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联动思维,出题、解题不局限于当下的某些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启发思考.几何综合解题能力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八年级是打基础,做提升的关键阶段,教师可在八年级时给学生训练中考压轴题,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注意知识体系的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