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对游记写作的启示

2024-04-14 19:55胡倩秋
中学语文 2024年3期
关键词:小石潭记流水声小丘

胡倩秋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记,前三记中,《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写西山的奇伟怪特,《钴鉧潭记》重点写溪水的屈折荡击,《钴鉧潭西小丘记》重点写众石的异态奇状,本文为第四记,重点写小石潭之水的清冽明净。作为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阅读课文,《小石潭记》能够为学生提供写作游记作品的方法借鉴。

一、游览行踪要交代清楚

写作任何文体的文章都要避免记流水账,避免事无巨细不加选择地写进文章中。写游记也不例外,但游览的行踪还得交代清楚,记游线索要清晰。《小石潭记》一文就做得很好,游览的起点、大的空间方位、路途的距离、局部的地形走势、观赏的景点及顺序、返程等,都交代得很清楚。

《小石潭记》又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上承“永州八记”的第三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而来,开篇点明了此番游历的起点“小丘”,从小丘出发,向西而行。“西行”交代此番游历行进的空间方位;“百二十步”,交代从小丘到小石潭的距离。这个路程虽然很短,但小石潭的发现还是有些意外,有些曲折,作者也交代清楚了。因为从小丘向西走了“百二十步”,到了一个成片的竹林,透过竹林,一行人听到了流水声,那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清脆声,煞是好听,吸引了众人。如果听一听就作罢,也就没有此番意外之喜的游历了。作者一行人偏偏被流水声激起了好奇心,不辞辛苦“伐竹取道”,从成片的竹林中间开辟出一条探险猎奇的路来。于是一行人的行踪继续朝前,“下见小潭”,交代了从竹林到小石潭的地形走势是下坡了。终于见到了小石潭之后,作者按照由主到次、先中心后四围的顺序依次写小石潭的潭底石及形状、潭岸的青树翠蔓,然后再写潭中鱼。这里对潭底石、潭岸树、潭中鱼的介绍,符合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习惯、视线转换的顺序。最后从小石潭移开视线,朝向西南方向探寻水流的源头,这也符合由潭水清澈而寻找水源的思维逻辑。一行人完整地欣赏了小石潭美景后,便坐潭上休息了,并将此番游中所见记下来后就离开了。这样,整个小石潭的游览行踪交代得非常清楚,条理很清晰,值得写作时借鉴运用。

二、游中叙事描写有主次

游记写作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要有核心的写作意图,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为此,写作之前需要想清楚,整个游览过程中哪几个部分是写作的重点,哪些部分是次要的,在众多材料中要分清哪些材料需要详细写,哪些材料需要简略写。《小石潭记》虽然篇幅短小,但叙事、描写很有主次,重点突出,详略处理得当。

《小石潭记》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地描写了小石潭的动态美,突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凄清,流露出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围绕这一写作中心,作者略写了从小丘到竹林的过程,完全没有提到去途中的见闻,甚至连被流水声吸引而“伐竹取道”的艰辛过程也点到为止,作略写处理了。作者将重点放在对潭底石、潭岸树、潭中鱼的具体描写上,因为具体描写潭底石能够突出小石潭之石的怪异特点与潭水之清的特点;从数量、形态、影子、动作等多角度生动描写潭中鱼,以鱼戏人乐突出作者的喜爱、陶醉之情;描写潭岸树与环境的寂寥,一方面借树木的青葱,藤蔓的翠绿,岸树参差,随风飘拂,藤蔓缠绕,连结摇动,给读者以鲜明的视觉印象,一方面由小石潭被四周的竹林和树木包围的寂静环境引发出幽邃凄寒的心理反应,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凄苦孤寂的情绪。后面写朝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探寻水流的源头、坐潭上的所见与同游者,因为不是游览的重点而略写。这样,文章内容完整,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种叙事、描写有主次的材料处理法值得学习借鉴。

三、叙事描写技巧多样化

山水游记散文要想写得生动具体,鲜活感人,需要运用多样化的叙事描写技巧。《小石潭记》的叙事描写技巧很值得借鉴学习。

一是讲究留白。《道德经》云:“天道忌满,人道忌全。”自然界的事物,禁忌太满;人世间的事物,禁忌太全。写文章也是如此,叙事、绘景忌满,要讲究留白艺术。无论叙事,还是绘景,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文章才富有张力。如“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一行人如何分工“伐竹”,“取道”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如何解决的,作者点到为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伐竹取道”的艰辛,“下见小潭”的欣喜,作者不加叙写,读者调动自身生活经验,自能想见。“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用形象的比喻写出竹林之下流水声的清脆悦耳,“如鸣珮环”能吸引读者驰骋想象,悠然神往。“心乐之”是怎样一种神态,彼此间有怎样的喜言、乐行,作者点到为止,由读者想象去。

二是综合运用修辞,增强形象性、趣味性。用拟人手法描写潭中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在动静对比中惟妙惟肖地再现出游鱼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逗人喜爱,令人迷恋,增强了描写的趣味性。描写潭西南方向的小溪,连用“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蜿蜒曲折的小溪形象真切生动地再现出来,令人神往,增强了描写的形象性,丰富了文章内涵。

三是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多维度表现事物特征。“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是对小石潭之水的正面赞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是正面描写潭中游鱼自由自在的悠然神态,又是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透明。“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是虚写潭中鱼的形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是实写潭中鱼或静或动的形象;“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以游人之乐衬潭中鱼之乐。作者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多维度表现潭中鱼的悠然自在、活泼可爱的形象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四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环境的描写中巧妙地融进了自己的情感,移情入景,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身陷王叔文一党,饱受朋党之祸,被贬永州十年间充满了愤懑与拧巴。携友人、堂弟出游,本为散心排忧,因而在偏僻的荒山竹林“闻水声,如鸣珮环”时,乐而“伐竹取道”,要一睹竹林之下流水的真容。在这里,作者从荒野竹林之下的流水声中敏感地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产生了与石潭流水惺惺相惜之感。小石潭的景色客观上是优美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中石出水为奇形怪状的坻、屿、嵁、岩;潭中鱼“若空游无所依”,“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自由活泼,机灵可爱。然而这番美景终因“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作者心生“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这是作者无法摆脱冷酷现实的压抑心情的流露,是移情入景的结果。小石潭景物的幽清投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凄清,因而充满艺术感染力。

柳宗元《小石潭记》在游览行踪的交代、叙事绘景材料的选择与详略安排、叙事绘景多样化技巧的运用上,都能给学生写作游记作品有益启示,引导学生在游记写作中认真学习、运用,有助于提高游记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小石潭记流水声小丘
Prognostic scores in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atients with advanced disease
声压级大小对鸟叫声和流水声恢复性效应的影响
“学教评”一体化:把握评价导向,把脉阅读教学
某1.5T燃油车型暖风流水声问题分析及整改
《小石潭记》阅读题江苏淮安市试题
《小石潭记》拓展阅读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小石潭记》微课教学案例
灯塔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写作和生活情感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