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符艳霞
水痘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原发感染,主要临床表现包含轻微全身或者皮肤、黏膜症状,主要包含斑疹、结痂、丘疹以及疱疹症状,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具有明显的传染作用,主要传播途径包含日常接触或者飞沫传染等。儿童最高发病率达到95%以上,尤其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假如疱疹没有破损,不会在痊愈后留下疤痕[1]。水痘病毒可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神经系统并发症,而原发性则主要为水痘流行性肺炎,并有少数患者伴随睾丸炎、心肌炎、胰腺炎、肾炎或者关节炎以及肝炎等[2-3]。2005 年至2021 年期间,我国水痘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达到55/10 万人次的水平,株洲市芦淞区同样上报大量水痘病例,提高医疗压力的同时,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对于水痘造成的公共危害,基于该病造成的社会经济压力,需要深入分析预防水痘的有效策略,为了明确株洲市芦淞区水痘理性病学主要特征。本文采集2005 年至2021 年期间,芦淞区水痘监控数据,为本次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本课题主要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起始时间是2005 年至2021 年,主要内容包含患者姓名、年龄以及性别等,并需要了解患者所从事的职业、现住址、患病时间、诊断时间和报告单位等具体信息,主要由芦淞区统计局提供。
通过描述流行病学的方式,针对时间分布、人群分布以及地区分布进行分析。
以本次研究为依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汇总,并选用SPSS20.0 软件展开处理和分析,概率值[n(%)]代表,以卡方值(x2)进行检验,p 值在0.05 以内,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自2005 年至2021 年,芦淞区共上报水痘病例3266 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67‰,未出现死亡病例。据相关数据显示,芦淞区水痘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2016 年最为显著,2017 年次之。
2005 年至2021 年,全年均有水痘病例呈现,但能够明显体现季节性特征,可分为2 个发病高峰,主要为5 至7 月以及当年10 月至次年1 月,其中6月病例报告数最多,3 月病例报告数最少,占比分别是864 例、113 例,占比分别是2.65‰、0.35‰,呈现双峰分布趋势,月份不同,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1.237(P<0.05)]。
2.3.1 性别与年龄分布
2005 年至2021 年,芦淞区共报道3266 例水痘病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103 例,占比为64.39%,女性患者为1163 例,占比为35.61%,男女年均发病率分别是2.93‰、2.29‰,性别因素对比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242(P<0.05)]。因为儿童接种2次疫苗由2014 年底开始实施,低龄患儿能够免费接种疫苗,所以接种比例处于较高水平,但小学及中学阶段水痘疫苗则为自愿接种,因此2 岁以下幼儿发病率由2018 年开始下滑,但10 岁至15 岁群体发病率则呈现上升趋势,大部分病例处于15 岁上下龄段,共2547 例,占比为77.98%。
2.3.2 职业分布
2005 年至2021 年上报的水痘病例中,学生病例占比最大49.08%,共1603 例,幼托儿童为882 例,占比为27.01%,散家儿童排名第三,共上报321 例,占比为9.83%,详情如图1 所示。
图1 2005 至2021 年芦淞区水痘病例职业分布
2005 年至2021 年期间,芦淞区各个下属单位均有水痘病例上报,但大京乡病例最少,仅为23 例,分别出现在2011 年6 例、2012 年4 例、2013 年4 例、2015 年3 例、2016 年2 例、2017 年3 例、2018 年1 例,详情见图2。
图2 2005 至2021 年芦淞区水痘病例城乡分布
尽管水痘属于自限性传染疾病,但由于传染性较为强烈,大部分人群均可感染,特别是易感儿童,在接触病毒携带者后,发病率最高可达到90%左右,因此成为校园常见传染病之一,对学生危害性较大[2]。2005 年至2021 年,芦淞区每年上报水痘病例,呈现上升再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0.67‰,已经超过周边大部分地区,可能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流动人口以及人口密度等相关因素存在一定联系。2016 年7 月,湖南省将水痘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范畴,使得水痘报告敏感性逐渐提升,因此自2016 年起,芦淞区水痘发病率上升逐渐明显,与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保持一致[4]。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芦淞区水痘疫情在2005 年至2021 年之间具有显著的发病双峰,即5 月至7 月和当年10 月至次年1 月,水痘疫情呈现季节性特征,主要原因在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耐冷不耐热这一生物学特性,同时与其经呼吸道传播属性存在一定联系,因此冬春两季成为水痘高发季节[5]。每年2~3 月、8~9 月大约因为学校已经开始放假,学校人口密度减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概率。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加大冬春季节和学校开学时段水痘病情防控力度,力求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6]。芦淞区各基层单位上报相关数据显示,2005 年至2021 年期间上报的水痘发病人数及发病率,其中以董家段办事处发病人数最多,为962 例,占比为29.45%;龙泉办事处次之为530 例,占比为16.23%;排名第三的是庆云山办事处为395 例,占比为12.09%,充分体现出地域性差异[7]。主要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并且频繁流动,由于分布多所学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痘疫情发生概率。加之所有人群均对本病具有一定易感性,其中尤其男性病例占比较高,可能与男性天生好动、活动范围广存在一定联系,同时可能因为男性卫生意识更差,加之频繁参与集体活动,因此提高了感染风险[8]。2005 年至2021 年期间,芦淞区水痘疫情主要集中在年龄超过15 岁以下者,特别是3 岁至9 岁之间,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学生、幼托儿童以及散居儿童等[9]。由此可见,水痘疫情暴发大多发生于中小学以及幼托机构,可能与学校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频繁存在一定联系,主要原因在于水痘传播主要为接触性传播,因此学校成为水痘爆发主要地区,加之低年龄幼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因此相较高年龄儿童感染率有所提高[10]。
水痘主要因为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导致,虽然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但同时也具备良好的自愈性,复发概率几乎为0,而且水痘疱疹在结痂后便已经失去传染性[11]。常见于婴幼儿或者学龄前儿童,成年群体中的感染概率相对较低,但临床表现更加严重,感染水痘病毒后,通常具有一定潜伏期,全身均可出现斑疹或水疱等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以及食欲缺乏等,极易与感冒混淆,因此出现漏诊及误诊情况[12]。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热两天后,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可出现大范围疱疹,并且具有一定延伸趋势,此时可感觉皮肤瘙痒严重,若将疱疹抓破后将会留下疤痕,因此需要及时选择就医,对症进行治疗。研究显示,提高适龄儿童水痘疫苗的接种率,并加强儿童二剂次水痘疫苗的接种,可大幅度降低其发病率,将对水痘的疫情起到积极的防控作用。为有效控制水痘疫情、降低其危害性,疾控部门应建立早期的预测、预警机制,充分利用各级医疗机构加强水痘疫情监测,对水痘病例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同时加大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并与相关教育部门合作,尤其是针对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加强对其传染病防控的技术指导,加大水痘疫苗接种宣传,大力推广二剂次疫苗接种,以提高疫苗的保护水平,从而有效防止水痘的发生和传播。
综上所述,为了能有效控制水痘疫情,需要提高宣传力度,普及水痘防控知识,特别是中小学及幼托机构,应全面落实水痘疫苗接种工作,从基础上降低水痘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