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重言词研究

2024-04-12 11:53范诗雪
名家名作 2024年3期
关键词:单音词言词叠字

范诗雪

[摘要] 重言词是古汉语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语言现象。《道德经》不仅是哲学著作,还是一本涉及语言知识的优秀作品。对《道德经》中的重言词进行研究,主要讨论重言词的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类型等内容,并对相关语句举例说明,尝试分析重言词的作用和价值。

[关  键  词] 《道德经》 ;重言词;叠字;叠词

《道德经》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关于天地万物的哲学理念。老子不仅对哲学问题有深刻见解,对语言文字知识也非常精通。《道德经》共81章,5000多字,其中使用的重言词全部为常见的双音节AA式类型,共16个,出现18次。重言词是古汉语独特的语言形式,故此选取《道德经》重言词进行研究。

一、概念界定

学术界关于单字重叠形式的名称有“叠字”“叠词”“迭字”“重言”等。《道德经》是先秦时期的文献作品,由于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字词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对此类重叠形式的分析必须考虑这一特点。故本文采用赵克勤在《古代汉语词汇学》中的观点,将这种重叠形式称为“重言词”,并将其分为“叠字”和“叠词”两类,即“一种重言词是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词组成,重言词的意义基本上就是单音词的意义,这实际上是两个相同单音词的重叠形式。因此,这种重言词又可以称为‘叠词。一种重言词虽然也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字组成,但这两个字只不过代表两个音节,它们与重言词的意义毫无关系。这种重言词只是两个单字的重叠,因此,又可以称之为‘叠字。”简单来说,重言词是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字或单音词组成,包括单字意义与重叠形式意义无关的叠字和单音词意义与重叠形式意义基本一致的叠词。

二、《道德经》重言词的分类

从《道德经》重言词的构成语素来看,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从单字和单音词的意义与重言词的意义之间的关系看,可分为叠字和叠词。单纯词是由单个语素构成的词,叠字是单纯词;合成词是由多个语素构成的词,叠词是合成词。

(一)叠字

重言词的单字与重言词的意义毫无关系,即“叠字”,有绳绳、芸芸、闷闷、歙歙、缺缺等5个。举例如下:

1.绳绳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道德经·上》第十四章)

绳,《说文·糸部》:“索也。从糸,蝇省声。”本义是绳子。《急就篇注》:“绳谓紨两股以上,总而合之者也。一曰麻丝曰绳,草谓之索。”《道德经》中的“绳绳”表示连续不绝貌,单字与重言词的意义无关,故“绳绳”是单纯重言词,即“叠字”。

2.芸芸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道德经·上》第十六章)

芸,《说文·艸部》:“艸也。似目宿。从艸云声。”本义是香草名。例句中的重言词“芸芸”表示众多貌,跟单字的意义无关。

3.缺缺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道德经·下》第五十八章)

缺,《说文·缶部》:“器破也。从缶,決省声。”本义是器具破损,引申有缺漏而不完整、缺少、缺陷等义。“缺缺”表示具有小聪明,与单字意义无关。

(二)叠词

重言词的单音词与重言词的意义基本一致,即“叠词”,有绵绵、熙熙、儽儽、沌沌、昭昭、昏昏、察察、琭琭、珞珞、淳淳、恢恢等11个。举例如下:

1.绵绵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上》第六章)

绵,《说文·系部》:“联微也。从系,从帛。”本义表示丝绵,是由丝联结而成的帛类物品,由此引申出像丝绵一样连续不断、久远等意义。《道德经》中的重言词“绵绵”表示连续不断貌,与“绵”的引申义相关,单音词与重言词的意义具有一致性,故“绵绵”是合成重言词,即“叠词”。

2.昭昭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道德经·上》第二十章)

昭,《说文·日部》:“日明也。从日,召声。”本义是明亮,由明亮引申出明白、显著等义。“昭昭”表示明白清楚,与单音词的意义相关。

3.琭琭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道德经·下》第三十九章)

琭,《广韵》:“琭,玉名。”“琭琭”在《道德经》中表示玉珍贵有光泽的样子,与单音词的意义相关。

三、《道德经》重言词的句法功能分析

《道德经》中重言词出现的位置不定,句首、句中和句末皆有。据笔者分析,16个重言词均为形容词,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和状语。

(一)重言词作谓语

作谓语的重言词有15个:绳绳、芸芸、熙熙、儽儽、沌沌、昭昭、昏昏、察察、闷闷、琭琭、珞珞、歙歙、淳淳、缺缺、恢恢。举例如下: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道德经·上》第十四章)

“绳绳”表示连续不绝貌,是形容词性的重言词,在句中作谓语,修饰所谓“恍惚”的状态。译为连接不断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又会回到无形无状的状态。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道德经·下》第三十九章)

“琭琭”表示珍贵有光泽的样子,“珞珞”表示石坚不摧貌,均为形容词性的重言词,在句中作谓语。“琭琭”修饰玉的样子,译为不追求像玉石一样珍贵。“珞珞”修饰石头坚硬的样子,译为要像石头那样坚硬不摧。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道德经·下》第五十八章)

“悶闷”表示宽厚,“淳淳”表示朴实宽厚,均为形容词性的重言词,在句中作谓语。“闷闷”修饰“其政”,译为政治宽厚。“淳淳”修饰“其民”,译为人民淳朴忠诚。“察察”表示苛刻,“缺缺”表示具有小聪明,均为形容词性的重言词,在句中作谓语。“察察”修饰“其政”,译为政治苛刻黑暗。“缺缺”修饰“其民”,译为人民狡黠。

“闷闷”“察察”在句中的位置以及所作的成分相同,都是出现在主语后面,作谓语去陈述或修饰主语。

(二)重言词作状语

作状语成分的重言词只有1个:绵绵。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上》第六章)

“绵绵”表示连续不断貌,是形容词性的重言词,在句中作状语,修饰“道(谷神)”存在的状态,译为它是连续不断地存在着。

四、《道德经》重言词的语义分析

本小节主要分析重言词的语义类型,并对语境于语义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一)语义类型分析

形容词主要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道德经》重言词均为形容词,语义类型主要为描摹形态和描摹情状两种。其中描摹形态的重言词有6个:绵绵、绳绳、芸芸、琭琭、珞珞、恢恢;描摹情状的重言词有10个:熙熙、儽儽、沌沌、昭昭、昏昏、察察、闷闷、歙歙、淳淳、缺缺。现举例如下:

1.描摹形态

重言词具有描摹形态的作用,能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的各种形态。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道德经·上》第十六章)

“芸芸”是形容万物众多纷纭的样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万物数量之多的形态,虽然所描述的内容较为虚幻,却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下》第七十三章)

“恢恢”是宽阔广大的样子,描绘出自然法则的范围宽广无边,给人无边无际之感。

2.描摹情状

重言词还具有描摹情状的功能,能生动细致地描绘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展现行为状况。

(1)描绘人物性格特征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道德经·上》第二十章)

“昭昭”表示明白清楚,“昏昏”表示愚昧糊涂,“察察”表示明辨清楚,“闷闷”表示愚昧浑噩,均是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描述,通过对比展现“我”与“众人”的不同。

(2)描绘人物心理状态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道德经·上》第二十章)

“熙熙”是形容和乐的样子,让人感受到众人登台欣赏美景时喜悦和乐的心理状态。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道德经·上》第二十章)

“儽儽”是形容疲惫的样子,表现出文中“我”因与世俗众人不同而感到疲惫的心理状态,使人能够体会到“我”的无奈。

(3)展现行为状况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道德经·下》第四十九章)

“歙歙”表示无所偏执貌,是对圣人治理天下应该如何的描述。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道德经·下》第五十八章)

“闷闷”“察察”都是形容治理国家的行为,“淳淳”“缺缺”是人民的行为,展现出宽厚和苛刻的治理行为所导致的不同结果。

(二)语境对语义的作用

在句法功能分析部分提到,“闷闷”“察察”在句中的位置以及所作的成分相同,但结合语境发现它们的语义却不相同,古书中重言词意义的考察要注重上下文语境的作用。

语境使多义重言词的意义指向具体化。例如,《庄子·则阳》:“祸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郭象注:“流行反覆。”成玄英疏:“湻湻,流行貌。”“淳淳”在这句话里表示不停流转之义,而《道德经》中的“淳淳”表示忠厚朴实。除此之外,语境也为重言词的临时意义提供了具体的出现场合,如“闷闷”在“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中的意义就是临时意义,离开这句话的语境,“闷闷”表示宽厚的意义就不再出现。语境对于语义的确定和明确表达意义有重要作用,古书中重言词表达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有时需要借助语境来分析。

五、《道德经》重言词修辞功能分析

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是修辞的基础,修辞又能使三要素增色添彩,故古人在诗词、经文创作中常常熟练运用重言形式使文章饱满。像我们熟知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便经常在诗词中使用重言手法。在科普性、专业性较高的注书里也出现使用重言词解释词的情况,如语文辞书著作《说文解字》中,许慎也常用重言词来释字,来达到巧妙解释字义的效果,足以说明重言词在语言实际运用中的重要作用。

(一)增添韵律节奏

由于重言词是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形式重叠构成,因而能够发挥使文章韵律协调、节奏感增强的修辞效果。《道德经》重言词所在句子基本都是短句,短句中出现单音形式的重复使用,给人最直接的感受是在朗读时很有节奏感,且语言流畅。例如“俗人昭昭,我独昏昏”“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句中声韵相同的字词重复回响,音节整齐对称,使得语句韵律和谐、具有语感,读起来不拗口,听起来也自然悦耳。

(二)展现情态状貌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用“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来概括《诗经》叠字的修辞作用,这种说法也可以用于对《道德经》重言词修辞功能的概括,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把事物的情态状貌没有遗漏地表现出来。由于重言词表达的意义大多具有形容的功能,因此在描绘人或事物时,重言词往往能对人或事物的情态状貌进行生动刻画,从而展现出画面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描写的是虚无缥缈的自然法则,对于这种不具象的事物,我们很难感受到它的性状,但“恢恢”的使用好像把人拉进宽阔无边的世界中,从而使人切身感受到这种法则的广阔。在“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中使用的重言词,是对人民性格特征的描述,巧妙描绘出人民狡黠、耍小聪明的形象。

(三)深化表达意义

在表达方面,重言词还具有深化语义的作用。汉字是集形音义于一体的表意体系文字,单字词的重复也代表着意义的重复,重复使意义集中化,这样重复集中地表述意义会具有巨大的语言力量。如:“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沌”表示愚昧无知,“沌沌”不但仍然表示愚昧无知,且表示的程度加深,在语义上得以深化,起到强调“我”愚昧状态的效果。从外在形式上看,同一个字或词的重复使用会给人视觉感知的冲击,继而让人对重言词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发感知上的共鸣,也会起到表达的强调作用。

(四)增强语言表现力

除上述三种作用外,重言词还拥有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炼字体现出来。我们在语文学习时常会遇到诗词歌赋炼字的问题。“所谓‘炼字,就是根据内容或意境的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词。”即对使用的字词进行精心比对和选择,使选择的字词贴合表达内容和意境,从而达到使表达更充分、使语言表现力更强的作用。《道德经》中的重言词同样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才得以呈现,把其中的重言词换成单字词,或换成同义的其他词语,都无法产生重言词所带来的效果,哪怕是微小的差异,在内容的呈现中也会产生大不同。如果把“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中的“绵绵”换成单字“绵”,不仅结构失衡,也没有“绵绵”表示的意义充分;如果把“不欲琭琭如玉”换成“不欲珍贵如玉”,行文风格就少了些许雅致。重言词的修辞作用不单体现在自身的结构与特点上,也由炼字时的对比衬托而出。

六、结束语

重言词是古汉语词汇中重要的一部分,与生俱来的构词能力推动汉语词汇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形式,在汉语词汇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重言词使用起来简单易懂,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口语和书面语中,至今仍然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语言现象。通过本文的分析,笔者希望能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道德经》重言词所在句的文意提供支持,也有助于我们今后对重言词的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務印书馆,1994.

[2]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 侯兴伟.叠文与叠字[J].语文知识,2012(4):124-125.

[4]李莎.浅析《荀子》中的重言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0):51-52.

[5]王弼,注.楼宇烈,校释.新编诸子集成·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6.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单音词言词叠字
监察案件中法院对言词证据的审查判断
奇特的叠字联
论汉语国际教育中单音词的教学
言词证据的审查与运用
汉语同素逆序构词现象分析
叠字家园
如何看待“准继母”陪同下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的效力
《孟子》中单音反义形容词的语义场分类研究
叠字话趣
古汉语单音词复合化的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