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小切口”教学策略探究

2024-04-11 07:00刘志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切口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刘志杰

[摘 要]伴随着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出台,教材内容、课程结构和学业评价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双新”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精准把握教材内容?如何拉近学生认知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为了突破这些难题,文章对高中历史“小切口”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将知识体系化繁为简,取得较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小切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01-0075-03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其中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历史学科而言,主要包括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些素养是学生通过历史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为了落实以上素养目标,教师在课程结构设计、课堂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上都必须有所改变。面对庞杂的历史知识,如何将知识体系化繁为简,拉近学生认知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最终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地,是摆在所有历史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与其把课堂建设得“高大上”,让学生云里雾里,还不如“接地气”,利用“小切口”来进行课堂的建构。如此一来,能够使教材内容变得更加简约和直观,方便学生理解,进而帮助学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小切口”,即小的突破口, 往往表现为历史细节。一般情况下,历史教学中的“小切口”可以分以下几种:1.关键的人,如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等;2.关键的物,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籍等;3.典型的事,如历史事件、现实新闻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小切口”。下面笔者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為例,探索“小切口”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把握主旨,抓准关键切口,构建教学框架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通过三个子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讲述了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民族政策的发展演变。从教材内容不难看出,该课的逻辑线索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建立到发展再到完善的历程。笔者在备课中发现,该课内容不多,体系非常清晰,学生在初中时对相关知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课堂中如果简单地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会略显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笔者认为上好本节课的关键在于找到让这节课更生动形象的突破口。在思路比较混乱时,教材中的这段话让笔者眼前一亮:“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石榴籽多室多子,籽粒饱满,颗颗相抱,用来形容我国的民族关系既形象又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教学切入口。

确定切入口之后,笔者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进行整体构思,确定教学基本思路并查找相关资料完成教学整体框架的构建。首先,笔者围绕“石榴籽”设计导入:展示一幅图(图的内容是2019年国庆时群众游行队伍中的“民族团结方阵”),让学生猜猜这幅图当中花瓶形状的物体是什么;再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的“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引导学生以“石榴籽”为关键词共叙民族情。其次,笔者以“石榴籽”为切口设计四个环环相扣的问题:1.为什么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怎样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3.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取得了哪些成效?4.对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展望。四个问题从提出疑问到解决疑问再到情感升华,使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中体会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最终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情感实现了一次飞跃。

二、辨析史料,提取关键信息,深化历史解释

教材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介绍得很翔实,学生可以先通过整理归纳教材内容锻炼自学能力。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教材内容,将历史事件的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析史料,提取史料中的关键信息,从而深化历史解释,提高分析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譬如,在分析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时,笔者先展示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

材料二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加以在旧中国统治者对国内各少数民族采取歧视否认态度,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制度,因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是长期埋没无闻的。

——施联朱《施联朱民族研究文集》

然后让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原因。

学生要想获得材料中全部的有效信息,要先通读一遍材料,从宏观上把握材料,确定好答题的角度和方向。接着,从每个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概括。笔者上这节课时,学生很顺利地从材料一中提炼出有效信息“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再从文章题目“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中得出各民族要紧密团结的历史原因: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学生还对另外两段材料进行分析,提取出以下信息:1.中华民族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结成了战斗友谊;2.中国统治者采取民族压迫制度。学生进而从现实角度得出了以下结论:1.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2.在旧中国,许多少数民族长期遭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歧视,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迫切需要获得民主权利。综上,不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各民族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再如,在分析第三个问题“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取得了哪些成效?”时,笔者先制作了图片与文字材料相结合的PPT课件(如图1)。

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课件材料,思考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取得了哪些成效。

同理,学生要回答问题就要先从宏观上把握素材,确定好答题的角度和方向,再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维度总结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对此,笔者不再赘述。

三、运用时间轴和地图,梳理关键知识,强化历史时空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当中,时空观念是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如时间轴、历史地图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梳理关键知识及历史事物变化的过程,强化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比如,在分析第二个问题“怎样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梳理出知识脉络,理顺历史发展的线索,笔者制作了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发展和完善过程的时间轴。该时间轴有助于学生结合教材,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历程。

在讲到五大自治区的成立时,笔者引用教材上的中国地图并注明相应时间,以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运用时间轴和历史地图有助于将知识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牢固掌握各个时间节点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结提升,感悟人文精神,厚植家國情怀

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梁启超先生曾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必须对他们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早日成才。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仅具备传递知识的功能,还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历史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从中感悟人文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基于此,笔者在课堂的最后展示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在新疆大学考察调研时的讲话:“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管用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性问题研究。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这样做的意图有以下三个:其一,开头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导入,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结尾,实现首尾呼应;其二,让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政策是正确的,并在不断发展完善,体会党处理好民族问题的诚意和决心;其三,坚定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培养学生对祖国统一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民族团结的认同感。

总之,历史是客观的、真实的,也是有情的,历史教学应注重讲述历史生动、形象、富有启迪、具有感召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小切口”教学模式最大的亮点是将知识体系化繁为简,通过关键的人、关键的物或典型的事等进行切入,改变传统教学“大”和“空”的现象,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另外,利用“小切口”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本节课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述,将会使课堂枯燥乏味,以“石榴籽”为切口进行教学,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

教师在开展“小切口”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小切口”可以是教材或生活中常见的人或事,但无论选择的是什么都必须贴合现实生活及学生的认知,否则就避免不了课堂华而不实的局面;第二,选取的“小切口”必须保证科学性,不应出现虚假的历史人物、事件,要自始至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绝不能漫无目的地夸夸其谈;第三,尽管是“小切口”,但仍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挖掘历史的本质,感悟历史的真谛。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朱真.“小切口”式历史教学刍议[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1):42-48.

[3]  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 教材·教法,2017(10):25-34.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小切口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30例的临床效果体会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三大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