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堂“空中黔课”谈古诗的节奏教学

2024-04-11 02:22谈开香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4年1期
关键词:仄声语意鸳鸯

谈开香

2020年2月24日,贵州省中小学“阳光校园·空中黔课”首次开播,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小学的龙欢老师为三年级师生讲授第一课《古诗三首》之《绝句·迟日江山丽》时,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节奏划分。其一,按平仄规律划分:“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其二,按语意节奏划分:“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两种节奏一呈现,贵州省小学语文教师微信群立刻就古诗(本文中的古诗,特指近体诗)节奏划分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之后基本达成这样的共识:第一种按平仄规律划分的节奏不可取,出现了“沙暖睡鸳/鸯”这样的破句,严重影响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平时的古诗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第二种划分方法——语意划分法,但对龙老师在同一首古诗中三字尾作两种处理提出了疑问,为什么首联中“江山/丽”“花草/香”能细分为“二一”节奏,而尾联中的“飞燕子”“睡鸳鸯”却保留三字尾,不再划分为“一二”节奏?

那么,何谓古诗的节奏?怎样划分古诗的节奏?古诗教学为什么要划分节奏?

一、古诗节奏及划分方法

节奏,通常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古诗中,节奏指在诵读时有规律的停顿、延长及读音高低等现象。古诗的节奏从广义上来说,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上来说,节奏通常指语意节奏。

1.语意节奏依结构判断

语意节奏是指因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主要从语句结构上来划分。诗歌创作之初,通常两个汉字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于是形成了两字一顿,这个顿就是音步。一般情况下,近体诗中,二、四、六的节奏点刚好能完整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最后一个字有独立的意思,单独形成一个音步。通常情况下,人们用“/”表示停歇。于是,五言诗的节奏为“二二一”,如《绝句·迟日江山丽》一、二句语意节奏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七言诗的节奏为“二二二一”,如《送元二使安西》二、三句语意节奏为“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有时,诗人为了强调畸零的单音节的字义,把那个畸零的单音节从句末前移两位,到倒数第三字的位置,五言诗的语意节奏就变成了“二一二”,如《绝句·迟日江山丽》三、四句语意节奏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七言诗则变成了“二二一二”,如《送元二使安西》一、四句语意节奏为“渭城/朝雨/浥/轻尘”“西出/阳关/无/故人”。

所以,上文中龙欢老师呈现的第二种节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是有瑕疵的,应将尾联的“二三”节奏划分为“二一二”,即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声律节奏按平仄划分

声律节奏是从平仄规律来划分的,指古诗中一定位置的平仄有规律的安排。就近体诗来说,有四个特点:其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二,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其三,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其四,两联之间,平仄相黏。我们可以借助符号来提示诗声音的长短和高低。如,用“-”提示平声字的长短,一、三、五位置上的平声字读得最短,约为一拍,记“-”;二、四、六位置上的平声字稍长,约为两拍,记“--”;韵字最长,约为三拍,记“---”(有的也用“~~~”表示韵字)。仄声字可用“|”来提示,仄声字不论在哪个位置,诵读时长约为一拍。入声字可用“!”提示,入声字读短或顿读,时长比仄声稍短一点儿。开篇中,龙欢老师按平仄规律划分出的第一种节奏,错把表示语意停歇的“/”用在表示平仄的长短上。借用“-”“~”“|”“!”等诵读符号,这首诗的声律节奏应该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沙-暖|睡|鸳--鸯~~~”一句,偶数位上的“鸳”字约拖长两拍,再加上末尾韵字“鸯”约拖长三拍,“鸳鸯”仍是一个完整的词。“沙暖/睡/鸳鸯”的语意节奏仍旧是“二一二”,只是“鸳”“鸯”二字声音延长而已。声律节奏与语意节奏并不矛盾。

二、挖掘古诗的节奏之美

1.整齐与疏离的语意节奏之美

郭沫若曾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古诗中,“二二一”“二二二一”整齐顿挫,“二一二”“二二一二”隽永疏离。指导学生划对语意节奏,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将诗意与语意节奏的“外形”特点紧密结合起来理解,能更好地讀出诗歌的节奏美,体味诗歌的情感美,就可以体味到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诗歌的“生命”。

《绝句·迟日江山丽》首联为“二二一”节奏,整齐顿挫,节奏稍快,但第二句通过韵字“香”的拖长,节奏较第一句稍缓。尾联又都变为“二一二”节奏,中间畸零的单音节“飞”“睡”将节奏整体调慢,第四句末的韵字“鸯”拖长又使得这一句成为全诗节奏最舒缓的一句。因为节奏的快慢缓急可以传递情感,所以《绝句·迟日江山丽》一诗结合语意与节奏的快慢缓急,可以这样去品味:

迟日/江山/丽:放眼望去,感叹江山壮丽,读得高而快,有豪迈之感。春风/花草/香~~~:低头静心欣赏细品花草之香,读得低而缓,韵字“香”延长似有花香江山万里之感。泥融/飞/燕子:抬头仰望天空中飞翔的燕子,忽高忽低,身姿轻盈,读得高而缓,读出喜爱之情。沙暖/睡/鸳鸯~~~:低头静静欣赏沙滩上相拥而眠的鸳鸯,声音低而缓慢,加上韵字“鸯”的延长,缓缓抒发出对这双鸳鸯的喜爱之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抑扬与顿挫的声律节奏之美

声律节奏讲究的是平仄安排,是从读音的高低和声音的长短来要求的,有“平高仄低、平长仄短、韵字拖长”等诵读规则,所以二、四、六位上若是仄声字,前面的奇数位上无论是否是仄声,都和后面的二、四、六位上的仄声一起读高,表示强调;二、四、六位上的若是平声字,诵读时只拖长这个位置上的字音,但连带前面奇数位上的字一同读低。韵字则读低且拖长韵字,时长约为三拍,因为近体诗的韵字都押平声,遵行“平低仄高”的诵读规则。

学生理解诗意、了解平仄规律后,抓住“平低仄高,入短韵长,平是延展,仄是强调,入声决绝”等吟诵规则诵读古诗,能更好地涵泳出古诗的情感。叶嘉莹先生曾说:“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为了更好地诵读出古诗的情感,除了借助诵读符号标注提示,有教师还借用“三线两格”来提示,通过上下两格突出字音的高低,如图1《绝句·迟日江山丽》的诵读图谱。

现以《绝句·迟日江山丽》为例,谈谈借助诵读图谱,运用“三品法”诵读,怎样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之美,怎样品味诗人的情感或表达读者自己的情感。

一品韵字。《绝句》一诗押“阳”韵,是大开口的元音接后鼻音,后鼻音不改变口形,持续大开口,因此其字多有开阔、向上、辽远之意。公元762年,“安史之乱”得以平定,杜甫回到成都草堂,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在此诗中,韵字“香、鸯”有开阔明朗之意。

二品平声。首联“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中,偶数位上的平声字“山、风”拖长,读中可想象江山无限、春风绵延之状。尾联“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偶数位上的“融”字拖长,可以想象到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泥土松软的画面;偶数位上的“鸳”,加上韵字“鸯”字读低拖长,均为大开口音,口形变到最大,后鼻音收口,似有将眼前壮丽的山水、芬芳的花和宁静的鸳鸯睡觉图都收于心中,又似诗人借诗句表达自己开阔明朗的心境。

三品仄声。“迟日、丽、花草、飞燕子、沙暖”这几个仄声字或仄声字带出的词读高,强调所写春景及其特点。“迟日”为春景之首尤其重要,入声“日”顿读,好似阳光瞬间铺满大地,一切生机勃勃之状。上声有细小亲密之感,“草、子、暖”则读出对春天景物的喜爱之情。这首诗两联均为对仗,自然流畅,诵读时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和画面感。

(作者单位:贵州都匀市第三完全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仄声语意鸳鸯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欢天喜地配鸳鸯
绣鸳鸯
吟出古诗之美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符号学语意——读《符号学产品设计方法》有感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鸳鸯跳
贞观的“观”读平读仄?
贞观的“观”该怎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