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荣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在当前背景下,如何设计高质量的作业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作业作为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思考习惯的形成,是检验其是否高效的关键。那么如何减少重复、冗杂、机械、简单低阶的作业设计?从哪些角度或层面设计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这对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念好作业设计的“三字经”:一是“减”,二是“变”,三是“增”。
一、减:消除传统作业的弊端
1.减机械、重复的作业
布置作业不能简单机械,无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果作业只是简单地重复,机械地抄写、背诵、摘抄、做练习,靠多写多练学会知识就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不想思考,反馈单薄,认为作业就是一种任务,没有意思,进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2.减没有目的、无意义的作业
什么是没有目的、无意义、无效的作业呢?这类作业随意性大,教师想到什么布置什么,没有从大概念、大单元、系统性、整体性及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学生只是被动应付,不进行主动思考,达不到训练基本的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的,仍然属于低阶层面。如2022年版课标要求教师要加强读写结合,加强对练笔的指导,于是便出现了天天有练笔、课课有练笔的作业,美其名曰大量读写,殊不知这些作业如果不能有效地指导就会沦为机械的行列,变成可有可无的鸡肋。
3.减以练习册代替的作业
很多教师过分依赖练习册,以练习册代替作业。这类作业便于教师批改和指导,但是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长此以往,教师不能主动钻研教材和学生,设计作业的能力必然下降。
二、变:变巩固知识为能力升级
好的作业能调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022年版课标要求作业内容和形式要从巩固知识向能力升级转变,学者祝新华提出的阅读认知能力系统(见表1)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
从表1可以看出,认知能力可分为六个层级,从低到高逐层深入,分别指向学生不同的能力发展。良好的作业设计应该包含不同的能力发展。教师应多维度设计不同层级的作业,整体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如六年级上册《丁香结》的作业设计分别从“预习感知、批注理解、对比感悟、评说体会、迁移表达”五个层面设计:预习感知的五个环节通过听、读、查、想、问等实践活动初步感知课文、识记字词、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批注理解描写丁香花的句子,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通过对比感悟作者借物抒情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评说丁香结给作者的人生带来的思考;通过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描写,再设计仿写及时进行迁移表达,为单元习作做分解梯级训练,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理解、洞察、迁移、应用等能力的发展。
三、增:增高阶思维的作业类型
“双减”作业设计并不是以减少作业为目的,而是在减少低效、重复、无意义作业的同时,增加、扩充、丰富优良的作业,增加指向核心素养、指向高阶思维的作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提高作业的效率。
1.基础型作业:少机械呆板,多灵活探究
机械呆板的作业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固化,缺少探究的乐趣,对作业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要增加作业的灵活性、情境性、探究性,驱动学生多元、全面、关联、整合地思考问题,实现能力的提升。如低年级字词的识记,可以把简单、重复的多遍抄写作业变成分类整理、在语境中填空等形式的作业。
2.提升型作业:少单一提问,多搭建支架
单一提问型的作业,没有适切的支架降低学习的坡度,容易让学生不知所措,增加学习的困难。长期下去,学生就会从学科工具书中照搬照抄,沦为知识的搬运工。因此,教师要借助发展高阶思维的图形降低作业难度,减缓作业坡度,给学生一个脚手架,扶着学生完成提升型的作业任务,由单一提问变为结构梳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预习作业或课后习题中经常出现的概括文章内容的作业,这类作业题目的形式多为“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等问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或预习课文内容,而应该变换一下作业的形式,重新设计,以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内容梳理,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深入理解内容做好准备;也可以让学生呈现文章的行文思路,设计路程图、思路图、情节图等,让学生学会把握课文叙述结构;还可以用拟定小标题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应基于课文内容,超越课后问题,从能力系统观照作业的整体设计,更直观地把课文内容和结构揭示出来,让学生借助图形支架通过关联、整合、比较快速地把握文章内容,产生学习兴趣,构建结构化思维、比较性思维等思维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3.综合拓展型作业:少死记硬背,重实践运用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能力的发展要在语文实践中落实发展。所以综合拓展型作业应以学生的实践运用为基础,少死记硬背,重实践运用,多布置这类作业对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合拓展型作业具体包含哪些类型呢?
(1)对比阅读。对比阅读分为课内对比和课外对比,可以是课内同类课文的对比,也可以是课外文章的对比,通过对比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类作业会让学生真正动起脑来思考。
(2)遷移练笔。练笔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设计好练笔的方法,不要让练笔沦为可有可无的内容,也不要让学生练而无效。
如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可以进行“触摸时间踪迹”的作业设计:
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作者一起去寻找时间的踪迹吧!
品一品:句段中作者描写时间的踪迹分别从( )—( )—( )—( )—( )—( )这些生活小事,写出了时间飞快流逝的动态过程,并运用( )、( )、
( )、( )、( )、( )这些动词表达了作者的急切、无奈、遗憾、惋惜之情。
写一写: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六年的校园生活,你又是如何感受匆匆的呢?仿照作者的写法写写你心中的感触吧!
过去的曾经存在过,未来正在奔赴而来,在他们中间,是我们正在把握的现在。六年的生活,是怎样匆匆啊!早上我起来以后,
一天就这样开始了。于是——
( )时,日子( );( )时,日子( );( )时,日子( );
( )时,日子 ( );( )时,日子 ( )。
这项作业设计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匆匆流逝,揭开作者的写作密码,渗透写作方法的训练,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3)拓展运用。这类作业要设计各种主题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语文能力,发展高阶思维。如可以结合节日、整本书阅读、论坛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设计辩论赛、宣传海报等综合实践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要实现“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减负增效,就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当然这项研究才刚刚起步,我们还要在“思”上下更多的功夫。
【注:本文系安徽省课题“小学生语文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路径的研究”(课题编号:JK20152)的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術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