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对乳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2024-04-10 08:35任霞陈黎黎
医疗装备 2024年5期
关键词:二聚体间隙下肢

任霞,陈黎黎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台州 31805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且血栓脱落可诱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外科术后患者DVT预防是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1-2]。踝泵运动是预防外科术后患者DVT 的重要手段,但依从性差,效果欠佳[3]。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抗血栓治疗设备,主要通过压力梯度加快血液或淋巴流动以促进微循环,近年来被逐渐用于外科术后患者DVT 预防中[4-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在乳腺癌术后DVT 预防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5 月至2022 年6 月于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2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 例。试验组年龄39~80 岁,平均(64.11±6.05)岁;肿瘤分期:Ⅰ期19 例,Ⅱ期27 例,Ⅲ期14 例。对照组年龄35~78 岁,平均(63.91±6.21)岁;肿瘤分期:Ⅰ期17 例,Ⅱ期31 例,Ⅲ期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为女性,且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6]制定的分期标准为Ⅰ~Ⅲ期;且由我院同一组医师行乳腺癌根治术。排除标准:既往存在DVT或有血栓疾病;存在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禁忌证。

1.2 方法

对照组于术后当天予以踝泵运动治疗,包括踝关节被动趾曲、背伸和旋转以及腓肠肌的按摩等。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睿士医疗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型号:IPC-S600]治疗。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的操作流程:(1)开机,检查压力泵是否处于备用状态;(2)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摆好体位;(3)佩戴气囊及连接气管,佩戴需松紧适宜,以气囊内壁与皮肤间容纳 2 指为宜;(4)设定治疗时间;(5)选择治疗方案为恒压梯度1-Order;(6)选择治疗能量,根据个体选择治疗压力级别;(7)根据气囊佩戴部位选择双下肢相应部位;(8)启动治疗,再次宣教运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呼叫。

两组治疗均>7 d。

1.3 观察指标

(1)肢血流动力学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型号:LOGIQ e]检查测定两下肢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2)凝血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分别采用凝血分析仪(DIAGNOSTICA STAGO,恩塔高诊断股份有限公司,型号:STA R Max)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APTT)和D-二聚体;(3)记录术后7 d 内DVT 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两下肢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治疗后明显快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cm/s,±s)

表1 两组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cm/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股静脉血流速度 足背静脉血流速度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前 治疗后3 d对照组 60 12.08±2.34 14.72±2.56a 5.75±1.17 7.73±1.29a试验组 60 12.12±2.21 16.93±2.72a 5.49±1.28 8.51±1.46a t 0.211 2.301 0.241 2.215 P 0.789 0.029 0.732 0.036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APTT 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血清APTT 水平较术前上升,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且试验组血清APTT 水平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APTT 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组别 例数 APTT(s) D-二聚体(mg/L)治疗前 治疗后3 d 治疗前 治疗后3 d对照组 60 25.17±2.91 30.23±3.04a 1.26±0.19 0.40±0.09a试验组 60 24.84±3.04 34.52±3.41a 1.24±0.21 0.31±0.06a t 0.236 2.275 0.209 2.581 P 0.743 0.031 0.791 0.014

2.3 两组DVT 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7 d,试验组DVT 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DVT 发生率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48)。

3 讨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该术式创伤较大,患者失血较多,术中大量出血会增加机体血液黏稠度,加上手术麻醉药物刺激,术后两下肢的肌肉易发生麻痹,且血管处于松弛状态,静脉回流速度变慢,导致下肢血流不畅,易诱发下肢DVT[7-9]。抗凝药或踝泵运动是预防外科术后下肢DVT 最常用的方法,但抗凝药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外科术后患者的出血情况,使用风险较大[10];而踝泵运动需要专业手法和技术指导进行锻炼,如锻炼不当可能会引起关节及肌肉拉伤[11-12]。

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是近年兴起的非介入式序贯加压的设备,已广泛应用于血栓的预防中,主要通过模拟骨骼肌运动时产生的波浪状泵血作用,推动下肢血液流动,减少血液在下肢淤积[13-15]。本研究发现,治疗后3 d,试验组两下肢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APTT 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提示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用于乳腺癌术后不仅可加快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7 d 内,试验组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用于乳腺癌术后可降低下肢DVT 的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为,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模仿人类骨骼肌形成波浪状泵血作用,通过不一致的压力梯度促进下肢血液的灌注,进而增强血流速率[16-18];而且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不仅能通过冲刷血管壁减少凝血因子在血管壁的聚集,还能促进内皮细胞分泌组织纤溶酶,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下肢DVT 的发生[19-20]。

总之, 间隙性压力治疗系统用于乳腺癌术后,不仅可以加快股静脉和足背静脉血流速度,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还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下肢DVT 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二聚体间隙下肢
间隙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紧流形上的SchrÖdinger算子的谱间隙估计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浅谈保护间隙的利弊与应用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