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发化妆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2024-04-10 07:16陈娟
剧影月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发式毛发化妆

陈娟

一部剧目的整体制作风格根据制作方的要求以及导演对这部戏的风格定位而定,关联着舞美、服装、化妆、道具等各个专业。一旦方向确认,那么每个工作口的设计师就会朝着这一方向共同努力,创造出统一风格的剧目演出。不同的演出模式,存在不同的舞美制作模式。毛发化妆法作为舞台美术的专业之一,毛发材料的选择,影响着角色人物的形象与整体舞台效果。毛发化妆可称为特殊材料的雕塑,是立体形状上的再创造,具有雕塑的立体造型语言。头部的骨骼结构是一种占空间的物质实体,而毛发可以在这种立体的形状上任意做出想象的形象。所以毛发化妆正是根据毛发物质本身的可塑性,利用修剪、粘贴、漂染、烫吹的塑造手法,创造出不同性格、气质、身份、民族、时代的人物,在影视戏剧作品中发挥着塑造角色形象的作用。

一、美化作用

成功的毛发化妆可以极大地改变演员的外貌,赋予他(她)美的特征。以发型为例,发型的选择不仅在于修正演员的外表,还在于找出发型与全部外表身体的比例,找出角色所需的特点。比如一位身材矮小的人选择头顶蓬松、两侧收紧的发型,可以使他(她)显得挺拔一些,相反如果选择两侧蓬松披肩发型,就会使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变大,更加突出了身材的弱点,这一不合适的发型可以破坏整个形象。发型可以使面部的比例显得匀称。例如:梳光的额发和蓬松的两鬓可以使面部显得肥满,而高高的额发和平滑的两鬓则可以使面部显得瘦长。长而向前突出的鼻子,在蓬松地搭在前额的发型下可以显得短些,蓬松的鬓发可以遮蔽招风耳等。戏曲的化妆是一种图案化处理,旦角贴片子,是对于妇女额发、鬓发的一种图案化化妆,它不但起着衬托面部轮廓的作用,而且能弥补演员长相的缺点,贴直一点可以使圆脸变长;贴弯一点可以使长脸变圆,具有美化演员脸型的功能。

二、表现不同时代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占统治地位的“时髦”,这些“时髦”大大地改变一个人的外形。我国从古至今,发式、胡式的演变过程就是很好的例子。远古时,人们为了生活劳动的方便,开始束发、梳髻,直至清朝,但各朝代也各有其特点。像在秦兵马俑出土的塑像,秦朝男子就有偏髻结辫之分。而到了清代,由于努尔哈赤是女真族,即蒙古族的一部分,他们的发式保留原样,当康熙进了山海关,统治了全国,改明为清后,男子的发式就演变成半辫式,直至民国,袁世凯登基,又改变成“改良式”,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我国的发式就掺杂了目前的分头、三七式、四六式、背发、板寸等样式,而以后也都各有其特点。沙皇时候的军官都爱留那种“英国式”的分头或是“刺猬式”的发式和小胡子,在俄土战争时候,许多军官都留鬓髡和非常强的小胡子,并把下颏剃光。在尼古拉一世时,军官们为了模仿沙皇,又都留起了小胡子和短的鬓发。到了18世纪末,他们每天都要剃光脸,在头上戴起了香粉的假发。

这些年来,我国影视剧中古装题材的比例大大增加,人物形象如何“复古”,毛发化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的造型设计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剧中主人公太平公主的青年时期由演员周迅扮演,化妆师为其设计的发型为两鬓和后脑头发一并向上梳起,头顶部盘缠着两个环形发圈,像两个俏皮的小角,这一发型看上去很像唐永泰公主墓壁画上的惊鹄髻发式,这一唐代典型发式将人物十分明确地定位到了唐朝。再配上干净、透明却是精心修饰的淡妆,穿上服装,一个纯洁又充满灵性的小公主就出现在观众面前。“复古”的毛发化妆塑造了“真实”的人物形象,观众会情不自禁地关注主人公太平公主的命运,与小精灵一样的公主同喜乐、共忧伤。发式的造型有时会成为一部戏的点睛之笔,这也正是它的审美价值所在。

三、表现不同种族、民族

由于种族不同,人的头发、颜色也不同,如黑色是亚洲人,黄棕色、金黄色、褐色甚至红色、银黄色等是欧洲人,棕褐色或是灰色而卷曲的头发是非洲人,除了颜色外,各个国家的发式也各有特点,胡须也是一样,印度人的大胡须和日本人的小胡须,髻也是各有特色的。种族的不同,人的头发颜色不同。1863年,德国学者普鲁纳·贝伊在向巴黎人类学会提交的一篇权威性学术论文中提出:“由于毛发代表种族体型的一般特征,所以可以用来给族下定义。”他把全人类的头发状分为以下三种:黑色、形状垂直,其横截面为圆形的叫“直发”(蒙古人种);颜色从淡黄到深黑,形状微曲波浪,横截面为椭圆形的,称“波状发”(欧洲人种);黑色形状卷缩如绵羊毛,其横截面为较扁的椭圆形,为“羊毛状发”,也叫“卷曲发”(非洲人种)。各氏族、各民族毛发的不同,往往成了人们区别氏族或民族的重要依据和标志。

浙江婺剧团的新编历史剧《昆仑女》根据婺剧传统戏《双阳公主》改编,作者担任该剧的化妆造型设计工作,作者通过和导演、舞美的沟通,确立了剧情发生地为维吾尔族、蒙古族人聚居地,于是将双阳公主设计为一个维吾尔族的公主形象,而另一位公主海飞云则设计为一个蒙古族公主,作者给双阳公主在发型上设计了一个有宋朝特点的发髻,又加了许多小辫,再戴上一个有公主身份的桃形金冠,公主整个年代、民族、身份都确立了,既有公主的身份,又有年轻姑娘的美丽、活泼。而另一位公主海飞云,为她设计的是,用一根粗长的辫子盘在头上,在头上除了有一个发髻,饰品的装点上也非常有蒙古族公主的特点。作者为一位武将设计的是一副黑棕色的非常硬密的络腮胡子,另一位性格奸诈的大臣则是黑棕色的上翅八字胡,搭配一小撮下胡。这一组人物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各民族的特点,对人物的基本气质乃至个性做了一个初步、直观的定位。

四、改变人物的年龄

毛发的生长、衰退、脱落以及颜色的黑或白,乃是事物自然规律的客观反映。在戏剧舞台上,话剧《茶馆》中的人物造型堪称经典之作。该剧描写了三个时代的茶馆生活,从清朝戊戌变法开始,经过民国军阀混战,再到解放战争时期,跨越几十年,人物年龄变化很突出。其中常四爷是经历了这三个时期的角色之一。第一场的常四爷是一个直言无隐、血气方刚的年轻“旗人”,留着一个粗黑的长辫,眉毛浓密,有棱有角;20年后,自食其力的常四爷完全改了样,大辫子剪成了平头,两鬓已有些花白,唇上及下颏均匀地分布着一些细碎的胡茬,看上去身体仍很结实;再过30年,常四爷已年过七十,破毡帽下露出苍白蓬乱的头发,眉毛也都已经苍白,加上花白凌乱的胡须,一副历尽沧桑的样子,加上演员出神入化的表演,充分体现出一个经过毕生挣扎、最终希望幻灭的形象。其中毛发造型所起的作用不单单是帮助演员改变他的年龄和外貌,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历史的巨变。茶馆还是那个茶馆,然而物是人非,常四爷从一个血气方刚、有朝气的年轻人变成了古稀老者,他的发型的变化不正是岁月流逝和世事沧桑留下的见证吗!

五、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

演员所要扮演的角色各式各样,而演员自身的相貌不可能与他(她)所扮演的角色完全相同。这就需要化妆来帮助演员改变外形,根据角色的经历和生活环境,创造性地描绘客观条件给予人物的影响所遗留下的外貌特征,尽量使那些角色的内部实质中的最典型、最性格化的东西清楚地显示出来。头发的样式和颜色变化,在化妆造型中很有表现力。发式不仅能增加化妆的时代因素、反映人物的年龄,更能体现人物的性格。作者曾担任20集电视连续集《双枪老太婆》的化妆设计,该剧讲述的是解放前四川华蓥山游击队如何同国民党特务斗争的故事。剧中的双枪老太婆是一个多变人物:作为华蓥山游击队队长,角色需要的是一位机智、果断、勇敢的女共产党员形象,因此作者为她设计的发型是没有修饰过的双辫;而在敌后方作为一个年轻、美丽的女教师,大家闺秀,发型则设计为有20世纪30年代特点的双环辫;为了需要,做官太太打扮时头发向后盘成一个发髻,再加上一个烫剪过的假发零件;而作为敌人闻风丧胆双枪老太婆出现时,作者给演员佩戴一个花白头套,并配以四川当地老妇人常用的遮眉布,加上面部化妆的配合,根据剧情的人物性格,变化就出来了。

在我国戏曲中表现胡须是用髯口,髯口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老生用三髯,五缕须;净角用满髯、扎髯;丑角用丑三髯、八字髯等,利用这些髯口的疏密、长短不同又创造了许多不同的表演形式,戏曲行称为髯口功,如理髯、抖髯、甩髯、吹髯等。对于人物个性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发化妆具有主体的造型观念及特殊的表现力,在化妆造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種艺术门类如雨后春笋般繁茂的今天,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毛发造型可以让人看到历史的再现,可以像电影的镜头语言一样表达它的意义,可以塑造不同的人物、展现不同的风采,甚至可以引领时尚,影响审美的走向。

猜你喜欢
发式毛发化妆
戏曲扮相的“变”与“常”——从清代至民国的女子发式与旦角容妆
启发式提问
给语言“化妆”
别乱修剪“那儿”的毛发
化妆
疑似野人毛发
浅析清代汉族女子发式造型对当代发式设计的影响
古代女孩流行什么发式
少女的化妆
毛发移植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