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鹏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形式。我们在戏曲表演中需要通过综合运用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观众。尤其是每个戏曲剧目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要求演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表演将其展现出来。另外,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剧目中的思想和情感,将这些要素融入角色形象的创造中,以此完成戏曲表演的最佳效果。
一、角色形象的认识阶段
(一)分析剧本之“精神”
所谓剧本“精神”,就是指剧本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属于演员认识和理解剧本的核心要素。一般情况下,戏曲演员在分析剧本时需要仔细研究和理解剧本中的“精神”,即剧作家所要表达和传达的思想、情感以及主题。比如,演员可以从剧本中寻找关键词和关键句,这些词语和句子通常会暗示剧本的主题与核心思想,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和关键句的分析与理解,把握剧本的中心主题,演员得以更好地理解剧本所要表达的内涵,为角色的塑造和表演提供有力支持。
(二)认识角色之“主意”
掌握角色、融入角色是戏曲演员的最高任务,主意碰主意就是冲突,如在刘胡兰这类革命英雄人物的演绎中,我们既要体现出女性柔美的一面,又要把握女性不屈和担当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够展现出戏曲的核心思想、意图和目标。演员在揣摩角色形象的时候,需要观察角色在剧情中的言谈举止,分析角色在剧情中的动机和目的,通过深入挖掘剧本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逐渐理解角色的主意所在,通过这种方式来更好地理解和塑造角色。
(三)描绘角色之“光景”
戏曲演员在描绘角色的“光景”时,需要通过表演技巧和艺术手段等一系列方法,将角色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特点生动地展现给观众。一般来说,我们在演绎中可以通过语言和声音的运用来描绘角色的性格,传达角色的情感状态和性格特点。例如,通过柔和的声音和缓慢的语调,我们可以呈现出角色的温柔和内敛;通过高亢的声音和快速的语速,可以展现出角色的激情和冲动;通过素面和朴素的服装,表现出角色的朴实和平凡等。如此一来,这些角色形象就可以变得更加立体和直观,帮助观众正确地理解故事情节。
(四)透析剧本之“架构”
起要美丽、中要浩荡、尾要响亮是戏曲表演的基本设计,戏曲演员在角色形象创造的时候,首要任务就是要透析剧本的“架构”,通过深入理解和分析剧本的结构与组织方式,更好地把握角色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了解剧本的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局等部分,通过对剧本的整体把握厘清剧情脉络,把握主线和支线故事,从而更好地理解角色在剧本中的位置和作用。从演员自身角色创作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深刻理解其中的要义,包括故事、情感、形象等内容,并在内心建立起完整的架构,最后才是通过语言、肢体、情感来表现。
二、角色形象的构思阶段
(一)拟心造像
一个精彩的故事离不开人物的铺垫,拟心造像是演员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将角色的情感、思想和内心世界真实地呈现出来。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剧本和了解角色的背景,获得对角色的全面理解,再结合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将角色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找到共通之处并融入角色的塑造中来。比如,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类似的经历,或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情绪,理解和诠释角色的情感状态。例如在演绎“南方夫子”的角色时,可以通过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和对白,展现南方夫子的思想和教诲。朱熹是一位重视教育和学问的学者,演员可以通过与学生或其他人物的对话和互动,传达出南方夫子对于道德、知识和人生的教导和引导,理解和感受南方夫子的智慧和学问。
(二)形象的基调
斯坦尼认为:“演员要善于寻找和构思角色形象的种子。”从大量的实践经验中也可以发现,往往一个种子能激活一种思维。在戏曲表演中也是这样,演员的角色形象创造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塑造生动、鲜明的角色形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构想和创作。具体来说,要想让一个角色更加生动,必然需要我们演员能够深度解读与塑造人物,真正能够理解角色形象的本质和情感,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角色的内心世界。其中,形象的基调通常是人物形象呈现的关键环节,是心理特征与形体特征的合构,需要贯穿于戏曲表演的始终。如此一来,在角色形象的创造中就需要我们综合各项因素宏观分析,确定心态、情态、声态、体态和神态的基本格调,保证角色形象创造的生动性、合理性。
(三)形象基调设计
戏曲表演通常具有其特殊性,能够给予演员的创造空间较为有限,由此,在形象基调设计层面应具体化。一般可包含如下设计要素:(1)造型的节奏感。为表现出戏曲的層次感,在人物造型的设计上必定有所差异,如小姐和丫鬟的节奏一定是不一样的,“慢而知重”是基调的基本规律。(2)基本造型的重量感。戏曲人物本身是无法脱离生活的,在形象的创造上也应寻找共通性,再从共通性中塑造个性,在相互转换之间体现重量感。(3)基本造型的体积感。角色形象因其设定不同,也应依据戏曲表演需求把握身段,包括角色是正是侧,是自由还是松紧等。(4)道具设置的人格化。戏曲表演比较看重细节,特别是道具是支撑演员表演的重要元素,因此需要用得适时、用得有机、用得突出,以此为演员的角色形象创造提供支持,做到物与人合、物与情合、物与境合。
三、角色形象的体验和表现阶段
(一)形象的布局
“体验”是斯坦尼提出的演员创作法,在戏曲表演中也有“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思维,由于戏曲的特质是写意和假定,因而更加追求演员对于角色形象创造的完整性,尤其是神态必须更加传神且具备说服力。因此,在形象布局方面要善于创新,以刘胡兰的角色形象布局为例,演员需要深入研究剧本和历史背景,了解刘胡兰的人物特点和心理状态,通过思考和感受揣摩刘胡兰的内心世界,并将其转化为表演的动力。例如,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眼神和微妙的肢体语言,传达出刘胡兰坚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另外,在刘胡兰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演员可以通过挺拔的身姿和坚定的步伐,表现出她的勇气和决心等。利用一系列的表现使人物设定更加真实,切实把人物立起来。
(二)形象的递进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在角色形象创造时可以通过递进的方式来展现角色的成长和变化。首先,在动作和肢体语言方面,演员可以通过角色的动作和肢体语言的变化来深化角色形象,即起初可以采用较为保守和内敛的动作,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展现出更加自信和大胆的动作,通过动作的递进来展示角色的成长和变化。其次,在声音和语调方面,起初可以使用较为柔和和低沉的声音,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下逐渐展现出更加有力和激情的声音。例如,刘胡兰从一个普通的妇女到一个坚强而坚定的共产党员,均可以通过声音的递进来展示角色的成长和变化。再次,在情感和表演力度方面,演员在早期可以表现出较为内敛和保守的情感,随后依据故事线逐渐加强情感表达,从一个平静的人物到一个愤怒或悲伤的人物等。由此,递进的形象创造也能够增加戏曲表演的张力和吸引力,让观众更加投入和沉浸于角色的世界中。
(三)组织舞台行动
通常而言,角色形象塑造会包含角色外貌和服装、动作与姿态、声音与语言、内心世界的刻画等诸多内容,而舞台行动是戏剧的灵魂,是演员创作和在舞台上生活的重要基础。著名戏剧教育家、理论家郦子柏先生说过:“没有舞台行动就没有戏剧;表演艺术就是舞台行动的艺术。”为此,演员在戏曲表演中的角色形象创造,必须掌握科学合理的技巧方法,尤其是通过组织舞台行动予以实现。通常而言,包括确立人物的舞台行动线、舞台任务、戏剧冲突、规定情境、表演心理技巧、台词语言组织等。借助合理有效的舞台组织,戏曲演员角色形象的创造更加立体,全面呈现出角色形象的特点和内涵,赢得观众对角色形象的认可,并在不断的磨合与创新中实现自我突破与提升。
戏曲表演是一种有生命的艺术,在戏曲表演中演员角色形象创造需要综合考虑剧本、历史背景、语言声音、肢体动作、表情、互动以及服装化妆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角色,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演员可以塑造出生动、真实、有魅力的角色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