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帆
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应以歌唱的发声、咬字吐词和表情达意为基础。演唱者要掌握好声音训练中对音色变化与运用上的把握,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以及审美情趣,并结合作品内容、情感表达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演唱时还需要根据歌曲所表现出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控制音量大小,在音乐语言上体现一定的表现力,通过正确发音的方法使之达到准确流畅的效果。
一、民族歌曲演唱技巧
第一,演唱的混合。民族歌曲演唱的混合是指不同唱法、声部之间相互渗透或融合的现象。它表现出演唱者对作品内容与风格把握的深浅程度以及对语言组织技巧运用的灵活与否等方面。真假声相互融合需通过气息控制和音色处理来实现,高音应具有较高的穿透力,低音则要有丰富而饱满的表现力。演唱时,既要保持原曲曲调旋律上的特色,又不能过分强调其音域的扩大及力度变化,以突出音乐形象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因此,混合声唱法符合民族歌曲的演唱规律和美学要求,能更好地表达作品主题内涵并使之富有时代感和感染力。在演唱中,主要采用较低的气息支点,将呼吸方法应用于整个声音结构之中。同时注意合理利用各种发声器官的作用,如共鸣腔内气流运动产生共鸣、声带振动产生张力、胸腔内压差引起气鸣等方式来克服混响时间不足。
第二,演唱的气息。演唱的气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构成声乐歌唱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在演唱过程中,气息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者发声的效果和质量。气息控制的第一步是正确的呼吸方式。民族歌曲演唱要求演唱者采用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口鼻自然闭合,呼气时有充分的肺活量,这样才能做到“以气为主,以音为辅”,从而保证歌声清晰、圆润,充满生活气息。还应根据作品内容和感情需要适当调整呼吸频率、流量及其他相关因素。同时,由于民族歌曲歌词多为抒情歌,情感抒发比较细腻,因此在演唱时要注重情感的准确传达,尽量避免使用大强度换气和重复吐字动作,以免造成紧张情绪和降低嗓音弹性。演唱者要根据不同的歌词和旋律,调整自己的气息输出量,选择适宜的呼吸深度,还可以采取结合气息训练和运用多种练习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提高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增强演唱的准确性。最后,演唱者应注重气息的转化和流畅性。在演唱时,将气息转化为音乐声音,并通过连贯、流畅的演唱来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最终达到完美诠释作品的目的。
第三,演唱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民族歌曲演唱技巧也有所不同。比如,东北地区以东北秧歌、二人转、二人转小调和满族号子等民间说唱曲调见长,西南地区则多以彝族山歌、白族民歌、藏族民歌以及蒙古族民歌等地方戏曲曲调著称,这些都体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故而,在演唱中,演唱者应该针对各个地域的具体特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在音色上,应力求明亮、通透。在咬字发音上,应尽可能地减少音高变化,增加音量及力度,使之富有穿透力。在润腔方面,应注意保持声门闭合、共鸣腔体丰满饱满,避免过度开唇。此外,还应讲究发声位置、气息运动方向与强弱节奏的协调统一,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合理控制气息输出速度、流速,使得歌唱更加平稳、顺畅,既能表达歌曲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力、又能确保演唱的稳定性。
二、民族歌曲演唱融入情感的重要性
(一)情感表達是民族歌曲演唱的核心
民族歌曲是一种具有独特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的音乐形式,通常通过音乐和歌词来传达一种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在民族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是核心要素之一。通过情感的表达,演唱者能更好地与听众建立联系,传递歌曲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同时,情感表达还能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情感影响演唱者的声音表现
情感对演唱者的声音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当演唱者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时,他们的声音通常会更加自然、流畅、饱满,音色也会更加丰富、悦耳。相反,当演唱者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时,他们的声音可能会变得生硬、紧张、缺乏表现力。因此,将情感融入民族歌曲演唱中,能帮助演唱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声音,使其更加符合歌曲的情感和风格。
(三)情感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情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在民族歌曲演唱中,情感同样具有这种作用。通过情感的表达,演唱者能将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听众,使听众产生共鸣。同时,情感还能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听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歌曲的内涵和魅力。
(四)情感影响听众的感知和体验
听众的感知和体验是民族歌曲演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演唱者将情感融入歌曲中时,听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情感共鸣有助于增强听众对歌曲的喜爱和认同感,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演唱者的认可和赞赏。此外,情感还能影响听众对歌曲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命力。
三、民族歌曲演唱融入情感的重要途径
(一)准确理解歌曲的情感内容
民族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融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歌词的感情色彩、语言特色等因素。其中歌词的情感色彩体现了创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方式。而语言特色则反映出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受多种文化熏陶和训练而形成的独特艺术风格。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应注重把握好歌词的表情达意特点,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的意图,熟悉歌曲的基本曲调及其主要人物塑造,掌握不同音乐体裁与情绪变化之间的关系,做到“以情带声”。对于民族乐曲而言,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歌唱形式,即由民族民间音乐转化而来的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歌。所以,在演唱民族乐曲时,不仅应关注其旋律的优美性,还应注意挖掘其内在的精神内核。通过仔细揣摩和研究歌曲的思想感情来诠释歌曲的深刻含义。其二,深刻认识民族歌曲的艺术特征。民族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方风格。由于地域、历史、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环境的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充分领悟歌曲的主题内涵,准确表达作品的意境和韵味,使歌曲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一方面,演唱时要努力挖掘民族歌曲的思想情感,力求将民族的审美情趣、人文情怀、历史积淀融于歌声之中。另一方面,要重视咬字吐字、音准音色等基本功的锻炼,加强语感培养,以获得良好的声音表现力,最终提高声乐表演水平。其三,把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民族歌曲中大量运用各种共鸣法,如胸腔共鸣法、腹音共鸣法等,这些方法能有效调动歌唱者的听觉器官,增强歌唱的节奏感、韵律感,同时可以增加共鸣腔、扩大音量。因此,在演唱民族歌曲时应重点学习各类共鸣法及技巧,不断探索、总结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
(二)运用唱法技巧融入情感元素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民族歌曲演唱中,合理控制气息可更好地控制声音的强弱、高低和节奏,表达歌曲的情感。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气息:第一,注重气息训练,掌握好气息调节方式。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部位,采用多种呼吸方法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发挥各部分肌肉的力量与作用,做到气至深处而不至浅。第二,在演唱过程中,保持气息的稳定,并适时调整呼吸方向和速度。第三,在过渡时,注意协调两侧声带运动幅度,避免过度用力。音色处理方面,需对旋律进行深入理解,熟悉其特点和结构规律,结合歌曲内容和情绪需要适当加以变化或变换音色。对于演唱风格多样的作品,应尽可能选用有特色的音色来表现主题,使音乐更具感染力。在演唱实践中要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发现问题,大胆创新,寻找新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从而实现完美演绎,为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歌曲的高潮部分,可采用更加明亮、激昂的声音来增强情绪的表达。在歌曲的过渡部分,采用更加柔和、低婉的声音来营造舒缓的氛围。在唱法技巧中融入情感因素,往往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要充分挖掘民族声乐语言丰富多变、音韵优美动听的特性,灵活运用各种唱法技巧融合情感元素,使歌声充满张力。
(三)准确把握曲调融入情感元素
民族歌曲的曲调往往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歌词则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演唱时要努力发掘歌曲所蕴含的地方特色,如方言语音的音调特征以及当地特有的民俗民风等,力求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表达歌曲内涵,展现作品独特魅力。
首先,演唱者需对歌曲的曲调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理解。曲调是歌曲的核心元素之一,它贯穿于整个歌曲的旋律之中,并通过旋律的起伏、高低音的变化等方面来表达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因此,必须认真研究歌曲的曲式结构,掌握好基本音型的运用,包括歌曲的调性、节奏、速度等方面特點,从而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例如:《春江花月夜》这首歌曲,由于曲调较短,且感情比较含蓄,所以需要演唱者用更为饱满的语气来表达乐曲的主旨。《黄河大合唱》这首歌,由于旋律较为复杂,而且包含许多不同地区的民歌小调,因此,演唱者需根据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差异选择合适的声部,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出音乐的主题含义。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歌曲中“声”与“情”之间的关系,即所谓的“润腔”和“情韵”,做到“以音传意、以情感人”。此外,还要求演唱者熟练掌握一些特殊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如咬字吐字的轻重变化,音色上的自然细腻、圆润柔滑,特别是高音区的共鸣处理。
其次,演唱者需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将歌曲的调与情感元素融为一体。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应将自己置身于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之中,通过对歌曲的情感元素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将情感融入声音中。例如:在演唱悲伤的歌曲时,可通过减缓节奏、降低音调等方式来表现歌曲所要传达的悲伤情感。在演唱欢快的歌曲时,则可通过加快节奏、提高音调等方式来表现歌曲所要传达的喜悦情感。利用情感元素能更好地体现出该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作品的内涵,使听众感受到歌曲所要传达给他们的情绪信息。
最后,演唱者要灵活运用曲调,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通过对曲调的微调或变化,来更好地表达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例如:在演唱某些情感转折较为突出的歌曲时,可以稍微改变节奏或音调的方式,表现出歌曲情感转折的效果,以此加强歌曲的感染力。总之,准确把握曲调是表达情感元素的重要方面。演唱者应深入理解歌曲的调特点和情感元素,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演唱之中,并灵活运用曲调,以更好地表达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
民族歌曲的演唱应该坚持正确的发声原则和歌唱习惯,并结合不同时期、地区及风格的民歌特征,运用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去诠释民族歌曲的独特魅力。在情感融入过程中,演唱者不仅要掌握好每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歌词内容,还要从各个角度入手了解歌曲的含义,为歌曲增添新的生命活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歌曲更具特色且富有表现力,从而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最终达到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优秀民族音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