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纪录片的融合创新与价值呈现

2024-04-10 05:03宗洁
剧影月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纪录片美学

宗洁

近年来,美术纪录片为融媒体时代传统美学的表达提供了新的路径。随着多元移动终端的普及,我国的美术纪录片在艺术表达上进行了拓展,呈现出多元价值。以《向美而行——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中的水韵江苏》(以下简称《向美而行》)系列纪录片为例,《向美而行》系列纪录片由江苏省美术馆联合江苏综艺频道共同打造,每集约8分钟。该系列纪录片以典藏活化为宗旨,与当下丰富的媒介形态与前沿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在艺术表达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将江苏省美术馆经典的美术资源转化为观众能够感受到、认知到的美育资源,彰显了美术纪录片的艺术真实、文化精神与审美意蕴,给受众带来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满足了大众的精神诉求和审美期待。

一、融合创新,构建立体表达

(一)复合叙事,打破专业壁垒

美术纪录片“讲好故事”需要叙事视角的精心选择。在叙事学中,法国学者兹韦坦·托多洛夫把叙事视角主要分为全知视角、内视角、外视角三种形态。《向美而行》系列微纪录片的叙事运用中采用了“全知视角+外视角”两种形态相结合的复合叙事视角,一方面顺利完成建构大的叙事构架的使命,另一方面通过不同视角的变换形成了故事叙事中的情节性与戏剧性。具体来看,全知视角在该纪录片中得到了大量运用,片中的解说承担了主要的叙述功能。在短短8分钟的时间内利用精简有序的解说词围绕作品展开,讲述画家的创作背景,创作技法及作品内涵,丰富了作品的表达。在此叙事视角下,为了营造出强烈的戏剧感,该纪录片还运用了“扮演”的表现手法,通过“艺术家”的现场演绎,给观众带来一种“艺术家在场”的视听体验。

《向美而行》系列纪录片同时采用了外视角对全知视角加以补充,增强该纪录片的故事性。该纪录片每一集不仅采访了艺术界的专家,还采访了与艺术家相关的一些关键人物,通过采访人物对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不同视角的讲述,艺术家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观众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复合叙事视角打破了专业上的壁垒,让经典美术作品的内涵表达更具故事性和趣味性,有效拉近了作品与受众的距离。

(二)技术赋能,重塑“灵韵”光芒

“灵韵”是瓦尔特·本雅明独创的美学概念。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本雅明对“灵韵”做出了两种解释:首先,“一定距离外的独一无二的显现——无论它有多近”;其次,“在对艺术作品的机械复制时代凋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灵韵。”然而从当下的数字技术时代看来,本雅明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这种的欣赏方式,会让观众与作品之间产生天然的鸿沟,永远会存在距离感。这也是近年来各美术馆在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通过技术赋能,重构经典美术作品的视觉观赏性和艺术表现力,让“高高在上”的美术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向美而行》系列纪录片一改机械复制时代传统的感知路径,通过微距摄影、3D建模等技术介入艺术的方式,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实现了“灵韵”祛魅。该纪录片几乎每集都能看到3D建模技术的运用,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美学体验。在杨明义《家乡的风帆》一集中为了更生动地展现江南少女的灵动以及运河的繁忙,通过技术的运用,将平面的作品通过分层形成三维透视空间,3D建模技术活化了2D典藏作品,少女戴着头巾站在运河边等待着船,微风吹拂下,少女的头巾与头发随风飘扬,身后的运河里呈现着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动势,画面充满生活气息,给予观众无限接近现实场景的沉浸体验。该纪录片使观众与作品、艺术与技术之间的隔阂、时空的局限性得以打破,让经典的美术作品实现了从膜拜价值到展示价值、从观看到体验的双重转向,通过科技赋能艺术,以沉浸式的体验重塑了“灵韵”的光芒,让那些难以捕捉的“灵韵”更加突出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见微知著,媒介融合传播

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多元移动终端的普及,迎来了以碎片化、表层化为特征的内容快消时代,传统电视纪录片逐渐式微,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纪录片的制播模式。美术纪录片在生成模式上主动适配新媒体形态的发展和要求,开启了“美术微纪录片”的制作方式,通过“短时长、多剧集”的制作模式,多维度呈现内容。《向美而行》系列纪录片每集设置的时长在8分钟以内,打破了传统中循规蹈矩、形式单一的表达形式,通过多角度叙事,技术赋能艺术等多元形式的创新融合重构了作品的立体表达。

傳播环境的变革也改变了纪录片的传播方式,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最大趋势。“传播媒介混合能量”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表达的重要看法,他认为综合运用不同的媒介,能够产生一种出乎意料的传播效果,这是单一媒体的传播力量所不能及的。《向美而行》系列纪录片由江苏省美术馆与江苏综艺频道共同打造,在播发平台的整合上,借助了江苏省美术馆与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技术矩阵式、跨平台传播,打破了不同媒介受众间的传播壁垒。形成了台网联动、台网同步,大小屏多层面交互融合的传播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该纪录片的传播效果和集群效应。

二、尚美在意,呈现多元价值

(一)“历史”与“当下”相结合,多维构建艺术真实

纪录片是用视听语言记录时间空间变化的载体,是历史的形象记录。“真实性”是纪录片最重要的特点。从格里尔逊第一次提出纪录片的概念的时候,就给予了纪录片非虚构作品的概念定义,它记录的真实性与历史要求的真实相一致。美术纪录片因其客观真实性和丰富的信息承载,其史料价值更加凸显。《向美而行》系列纪录片系列运用了多种纪录片特有的表现手法,通过纪实性影像文献资料、采访当事人或与之相关的人物、去艺术家笔下的场景实地探访等多种方式,有效地还原了“历史”,构建起“当下”。

影像文献记录是对历史本身最直接的再现,是最接近记录对象的历史存储。《向美而行》微纪录片系列中所讲述的艺术大师有的已经故去,因此无法拍摄到本人,节目组在制作过程中多次与江苏省美术馆沟通协作,从省美术馆、艺术家纪念馆、艺术家家属手中调取了大量艺术家生前关于其本人及其所处时代的历史影像文献资料。通过摄制组的梳理整合,选取了一些最具代表意义的影像资料。经过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其散发出的历史感,传达出的跨越时空的新闻性,在全新的影像模式下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历史还原。在张晋《拙政园》一期中,实地探访了艺术家笔下极具东方美学的拙政园,通过一组航拍镜头真实再现了画中“以水见长”“庭院错落”“花木为胜”的园林特点,将“历史”与“当下”融为一体。

(二)“具象”与“抽象”相统一,彰显中华文化精神

美术纪录片在创新文化传播生态的同时,如何体现其文化价值,彰显中华文化精神,是近年来创作者们在思考的问题。“文化精神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东西,可视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或精髓。”《向美而行》系列纪录片将感性直观的视听形象与理想抽象的文化精神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纪录片的特色和优势,使得中华文化的精神以形象化和通俗化表达。

《向美而行》系列纪录片所精选的作品紧紧围绕“水韵江苏”这个主题,通过“水”这一具体的文化符号展现了江苏以和谐为内核的精神意指。江苏是全国唯一拥有大海、大江、大河和大湖的省份,丰富的水资源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馈赠。该纪录片中出现了大量航拍水的画面,既有“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磅礴大气,也有“运漕南北接京杭,溢彩流光艳水乡”的纵贯南北,还有“太湖何茫茫,一望渺无极”的诗情画意。中国画历来不是简简单单的画作,而是文化精神的寄托。《向美而行》系列纪录片系列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精心提炼和生动展示,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精神意指。在《钟山风雨》一集中,通过AE后期制作,将真实的历史影像画面与李可染的“红色山水画”并置,再现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大举强渡天堑长江的壮阔场面,配以掠划天穹的枪炮轰鸣声,解放军的呐喊等现场声,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长江之上,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敢于拼搏的民族精神,感悟到了信仰的力量,激发了观众强烈的爱国情怀。《向美而行》系列纪录片选取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思想内容,通过具象与抽象相统一的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的转化。

(三)“有形”与“无形”相融合,营造传统美学意境

美术纪录片以一种艺术表现另一种艺术,是两种艺术的结合,其赋予绘画另一种存在方式,两者结合成为一种新的美学共生体,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在中国传统美学理念中,意境是重要的美学思想,是评判艺术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意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艺术欣赏者亲眼所历之景物;二是观赏者审美理想與真实景物融合产生的“虚境”。《向美而行》系列纪录片作为具有艺术性的影像文本,注重为观众营造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高层次审美意境,通过有形的景物传达无限的情感和意蕴,在满足了观众知识诉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审美期待,给观众带来精神层次的愉悦。

在杨明义《家乡的风帆》一集中,片头通过园林、小船、小桥、街巷、河流等符号的呈现,经过蒙太奇、声音、色彩等艺术的加工手法,营造出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江南意境,充满浓烈的抒情氛围。观众在对这些符号进行接收和解码时,顺着这些物象感受其传递出的细腻、柔婉、灵动的江南情怀,实现了“景”“情”交融。其笔下创作的苏州,意义已经远超了江南景物本身,具有留住乡愁和传承人文的重要属性。再如钱松喦《扬子江上》一集中,钱松喦先生创作的这幅作品表现的是传统山水与现实主义题材的完美融合,纪录片通过3D技术与情景演绎的叠加方式,营造了虚实结合的视觉奇观。利用镜头引领观众随着艺术家“钱松嵒”坚定的脚步前行,在与江共生的广袤空间中求索,创造出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既展现了新中国在基础建设方面的突飞猛进,又展现了中国美学风格的意境美。《向美而行》系列纪录片在展示经典美术作品的同时,也将中国画的独立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融入其中。

三、结语

近年来各美术场馆都在不断探索新的美学形式,持续为推动传统艺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美术作品的影像化,使经典的美术作品“活”了起来,可以很好地提升其传播力及影响力。江苏省美术馆借助美术纪录片的力量,通过创新融合的方式,呈现了经典美术作品的多元价值。在艺术表达上利用复合叙事的视角丰富纪录片的内容,将技术赋能艺术,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重塑了“灵韵”的光芒,并通过台网联动融合传播,提升经典美术作品的传播效果,彰显了美术纪录片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为融媒体时代经典美术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美术馆)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纪录片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纯白美学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妆”饰美学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