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美萍 李慧娥
摘 要: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可按照“中观层面的教材整体内容分析—微观层面的课文教学要点定位—项目式集体备课反思—项目式集体资源共享”的流程进行备课,以提高备课效率。
关键词:备课;集体备课;项目式;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4-0052-05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向来就有集体备课的传统,一般由学校教务处要求各个教研组定时定点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用轮流的方式,每一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和辅备人由同科组的成员轮流担任,将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集中在一起,就既定的备课内容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集思广益。一般而言,我校通常采用“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备课。“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和前提,“集体备课”是“个体备课”的改进和提高。
为了提高备课效率,实现师师互助、师生共赢,自2020年起,我校对原有的集体备课方式进行优化,各学科开始采用“五核”(核心目标、核心内容、核心问题、核心方法、核心任务)集体备课模式进行集体备课。其间,教师们进行了许多思考和碰撞、探索和尝试、修正和调整,最终形成较为固定和完整的备课模式——项目式集体备课模式。项目式集体备课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备课活动,它既是行动导向备课的基本方法,也是一种新的备课模式。
基于文言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为例,介绍我校的集体备课流程。
一、中观层面的教材整体内容分析
(一)项目来源的纵向分析
小古文是小学阶段篇幅较短小的文言文。从严格意义上说,古文应该叫文言文。而小古文,则可以认为是适合儿童阅读、浅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1]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2]6“注重感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初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和智慧。”[2]11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短小精悍(本文统称为小古文),含义深刻。我校的备课组对小古文的教学进行纵向分析后发现,整个小学阶段教材中一共出现了12篇小古文。小学阶段小古文篇目分布如下页表1。
从表1可知,每一篇小古文都须落实一定的语文要素,中年级主要是理解和把握小古文的主要内容,高年级在理解小古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语言的魅力,就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教材对小古文学习的要求逐层提升。每一篇小古文都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含义,我们把这些含义连起来读就会发现,这些道理中蕴含了中华民族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包括社会制度、文化特征、礼俗礼仪、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来说,让学生学好文言文,从小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能让学生对文化进行理解与传承、创新与发展,从而成为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二)确定单元目标
通过以上教材内容的分析,我们明确小古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学习一定的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获得语言的发展,为初中学习更难的文言文做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了更好地把握《精卫填海》一课的目标定位,我校备课组对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整体梳理和解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这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之后,第三次以文体组织单元。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有文体意识,抓住神话的特点来进行设计。
1.把握单元語文要素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古诗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也是为学习本册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准备。因此,本单元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都有“讲故事”的要求。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凭借阅读经验,对神话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这次专门编排神话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神话的特点,帮助学生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形成初步的认识。四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两个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呈现和要求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大意、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生动、感受人物形象等方面。
2.专题引领
备课组通过以上单元目标的分析,对《精卫填海》这篇课文要上什么,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有了大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备课组选定了数篇有代表性的论文,由主备人进行讲解和分析,通过论文来为教师教学导行。最后,我们选择本校徐晨晨老师公开发表的《例谈文言文起步阶段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马鸿敏、陈燕两位老师撰写的《助学视角下小古文教学策略探究》两篇文章进行重点学习。《例谈文言文起步阶段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论述的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方法,提出围绕“宽”“深”两条路径,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层层想象,身临其境;联结生活,渗透文化,补充阅读,促进理解”让学生经历想象的过程、文化的浸润、思维的提升……[3],《助学视角下小古文教学策略探究》一文阐释了四种学习小古文的策略:分析关键字,由字入文,助力学生返本探源;文白对比互助,以今通古,助力学生通晓文义;走进文本留白,巧设情境,助力学生激活想象;适度拓展积累,品味文化,助力学生提升兴趣[4]。两篇论文都提及了理解文意的策略,说法略有不同,但做法有一定的相似性,对我们备好《精卫填海》一课有直接的理论指导作用。
3.设置单元驱动任务
有了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和理论学习基础,我们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和小古文特点,确定本次研究的驱动任务为“探索小古文教学策略”。确定单元驱动任务后,我们相应提出了以下问题:针对教材的文本,如何确定重点教学内容呢?教师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进而体会古人古语?小古文课,“趣”字当头,如何在教学中创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如何才能巧借教材,让学生实现从技能到素养的提升?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即小古文应该怎么教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一系列教学任务的驱动下,我们开展了关于小古文教学策略的教学专题探究。
二、微观层面的课文教学要点定位
通过中观层面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备课组围绕单元教学任务开展单篇课文的“五核”教学专题学习和研究。
(一)确定课文核心目标
根据单元驱动任务和课后练习的提示,我们将本课的核心目标确定为:(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故”“堙”等字的含义,借助字句对应、调换顺序、补充成分等方法,理解全文;(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4)想象精卫填海的画面,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二)明确课文核心教学内容
课文只有简短的两句话,什么才是重点展开教学的内容呢?“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这是故事的起因。“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是故事的经过。故事的结局,文中没有写出来,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很明显,故事的经过也就是精卫填海的过程是最为重要的,这也是精卫精神品质的由来。在备课中,我们明确了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深入挖掘。
(三)梳理课文核心问题
根据多次修订的教案,我们整理了本节课中的所有问题(如下页表3)。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核心问题呢?
备课组经过研讨发现,第一个问题的作用是质疑课题,引发思考;第二至第七个问题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第八和第九个问题旨在抓住神话“神奇”的特点,让学生发散思维,对精卫填海的过程展开想象;第十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最后一个问题鼓励学生有感而发,结合本节课所有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表达展示。这样分析之后,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为“请你就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展开想象:精卫衔木石填海时,她会遇到什么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时,她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些问题极大地丰富了小古文的内涵,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学生由此展开想象,脑海中会浮现惊涛骇浪、狂风暴雨、酷暑严寒、毒蛇猛兽等场景。这是促进学生形成高阶思维的核心问题。同时,这一核心问题作为一座桥梁,将前面的“理解课文内容”和后面的“加入想象讲故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
(四)关注课文核心方法
在方法的提炼上,我们主要关注小古文的“朗读”和“理解”两个层次。在指导学生朗读小古文时,我们着重引导学生经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的过程。我们用“画节奏线”的方法,帮助学生读出节奏;用“声断气连”的方法,帮助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在理解板块,我们主要引导学生经历“先理解重点字词,再疏通文意,想象画面,最后想象讲故事”的过程。在课前理解重点字词时,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来完成。在“疏通文意”教学环节,我们结合具体教学情境,相机帮助学生提炼“字句对应”“调换顺序”“补充成分”等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同时提醒学生这些方法对其他文言文同样适用。在学生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精卫填海的画面,由此提炼精卫的精神品质。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脑海中已有的画面讲故事,丰富原有的故事情节。每一个理解的环节都有相应的方法指导(如表4),其中最核心的“想象画面”,促使学生通过“想象”更加深入地理解小古文大意,并为故事注入新的内容。这样学习下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体会更加深刻,讲起故事来非常顺畅且有感染力。
表4 《精卫填海》一课“理解”环节的方法指导
[方法 朗读 理解 方法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重点字词 方法2 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用“字句对应”“调换顺序”“补充成分”的方法疏通文义 方法3 画节奏线,读出节奏 想象写精卫填海的画面,感受人物品质 方法4 声断气连,读出韵味 根据想象的画面讲故事,丰富故事情节 ]
(五)设计课文核心练习
在教学《精卫填海》这篇课文时,我们设计了如下页图1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练习。
在五个学习任务中,我们认为“读一读画线的地方,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并写下来”是本节课的核心练习。因为这个练习是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写的,要求把故事的经过拓展开去,这既丰富了故事情节,又为后面感悟人物品质做好情感铺垫。学生只有展开想象,才能出色地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因此,想象精卫填海的经过并写下来,这是本课至关重要的任务。
三、项目式集体备课反思
完成集体备课之后,年级组往往会安排教师进行试教,其他教师进班听课。在前两次试教的时候,我们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安排在课堂上完成,结果发现学生完成起来非常耗时。于是,在执教教师完成试教后,我们作出调整,把任务一和任务二放到课前完成,由此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自主预习,同时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引导学生想象、讲故事时,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要么就故事的起因去想象,让人觉得故事的经过部分想象力不够丰富,不够精彩。于是,我们把原来的问题“是啊,请你展开想象,精卫衔木石填海时,她会遇到什么困难;她会有什么动作、神态、心理”改为“请你就这句话展开想象,精卫衔木石填海时,她会遇到什么困难;当面对这些困难时,她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设计更加精准,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向性更加明确。但经过再次试教,还是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于是,我们在这个环节增加了任务四,让学生就“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展开想象。这样,学生就不会“胡思乱想”,他们的思考就会集中于精卫衔木石填海时所遇到的困难,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回应了本册第一单元中的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
四、项目式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在一一落实“个体备课”“集体备课”“形成教案”“试教”“修改教案”“再试教”“再修改教案”等教研活动任务后,教师们对《精卫填海》这节课的认识更加深刻,从中形成了大家可共享的资源。如:《精卫填海》的教案和课件;《精卫填海》的学习任务单;论文《例谈文言文起步阶段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助学视角下小古文教学策略探究》的研读体会。
我校每个年级都有10个左右的教学班,教师队伍较为庞大。在学校探索出项目式集体备课模式之后,教师们按照该备课模式,先就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个人备课。每周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进行教材分析并开展项目式备课,按照“中观层面的教材整体内容分析—微观层面的课文教学要点定位—项目式集体备课反思—项目式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基本流程开展。在定位微观层面的课文教学目标时,教师们着重围绕课文的核心目标、核心任务、核心问题、核心方法、核心练习展开,把五个核心确定下来,就有了一节课的基本框架。这样的备课模式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就语文学科而言,我们注重由“备一篇”到“备一类”。如有了《精卫填海》的集体备课经验,我们再去备其他小古文时,首先会从中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小古文进行梳理和解读,确定五个核心,特别关注方法的提炼,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小古文,然后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理解重点字词,疏通文意,展开想象讲故事。
实践证明,这样的集体备课模式能够较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助于各学科实现高效备课。
参考文献
[1]李英.小古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及优化策略[J].广西教育,2023(31):106-1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徐晨晨.例谈文言文起步阶段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20(21):69-70.
[4]马鸿敏,陈燕.助学视角下小古文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语文教学,2021(36):28-30.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