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做法

2024-04-10 13:43朱婧绮莫源秋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幼儿教育培养策略

朱婧绮 莫源秋

摘 要:幼儿自我效能感是幼儿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确切的信念。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弥补教师单纯使用强化手段促进幼儿发展的不足。培养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幼儿教师可以从六个方面去努力:将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纳入幼儿活动目标,增加幼儿的直接成功经验,对幼儿建立积极期待,为幼儿树立高自我效能感榜样,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引导幼儿正确归因。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我效能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4-0043-03

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用以解释在特殊情境下动机产生的原因。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自身行为的预期[1]。1998年斯塔科维奇和鲁森斯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确切的信念(自信心),这种能力使得个体在某种背景下为了成功地完成某项特定任务,调动起必需的动机、认知资源及一系列行动[2]。一般而言,幼儿在选择活动时都会尽量选择有把握的活动而回避没有把握的活动,这使得幼儿在体验到积极自我效能感的领域或项目时可以得到更多的活动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的幼儿,在自信心、勇敢、主动性、积极性等方面表现更好,因为他们将困难的任务视为挑战,即使失败也会将其归因为自身努力程度不够或方法不当,能够调节自己的情绪,通常较少有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病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师要把握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充分发挥自我效能感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积极探索培养幼儿自我效能感的方法。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有4种途径:一是以往的成败经验;二是他人的示范效应(替代性经验);三是社会劝说,告诉人们他们具备获得成功的能力;四是情绪状况和生理唤起[3]。幼儿教师要重视在幼儿园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做。

一、将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纳入幼儿活动目标

将自我效能感融入幼儿活动目标,有利于幼儿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使幼儿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树立信心,这是培养幼儿自我效能感的手段之一。例如,在美术活动“春天的花草”中,教师可以将自我效能的培养融入美术活动目标,确定美术活动目标为“能够用自己学到的表现手法大胆地表现春天的花草”。这一美术活动目标可以体现幼儿“大胆”表现春天的花草。“大胆”是自信的表现,也是自我效能感良好的表现,教师经常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久而久之,“大胆”“自我感觉良好”将会成为幼儿的人格特征。在语言活动“春天的电话”中,教师可以将自我效能的培养融入语言活动目标,确定语言活动目标为“勇敢地在同伴面前展现自己”。这一活动目标强调“勇敢”“在同伴面前展现自己”,也就是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蕴含自我效能感理念的活动目标比幼儿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更重要。幼儿一旦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具备做某件事的能力,在面对困难时,他们就能够勇敢地挑战困难、展现自己。

二、丰富幼儿的直接成功经验

幼儿体验到高自我效能感主要源于直接的成功经验。这种不断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使得幼儿逐渐建立起稳定的、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并泛化到类似的活动情境中。幼儿在不同条件或背景下体验到的成功与失败,会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例如,在任务难度较大、幼儿努力程度不够、外部支持较少的情况下,幼儿如果获得成功,其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即使遭遇失败,也不会体验到低自我效能感。在任务难度较小且足够努力、外部支持较多的情况下,幼儿如果获得成功,他们体验到的自我效能感就比较低,一旦遭遇失败,其自我效能感就会更低。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认知能力水平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的活动任务,给予幼儿不同的策略支持,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有所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幼儿教师根据篮筐到地面的距离,将篮球架的高度设定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相差20厘米,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高度的篮球架练习投篮。投球能力低的幼儿可以先从最矮的篮球架开始练习投篮,投球能力较高的幼儿可以从中等高度的篮球架开始练习投篮,循序渐进。教师要鼓励幼儿挑战更高难度的投篮任务,通过把球投到篮筐、把球投入篮筐的步骤开展活动,确保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够成功投篮,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三、教师对幼儿建立积极期待

根据期待效应原理,教师对幼儿的期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教师对幼儿充满积极的期待,相信幼儿会进步、能够取得成功,幼儿也会对自己有着同样的期许,并且表现出自信,付出努力并获得成功。幼儿乐乐因为父母工作调动,所以转入了一个新的幼儿园。由于不适应新环境,乐乐不愿意与班里的小朋友交流互动。有一天,乐乐对妈妈说不想上幼儿园了。教师得知乐乐的情况后,私底下做了很多努力。一段时间后,乐乐改变了,她变得活泼开朗,并且爱上了新的幼儿园。原来,教师观察发现乐乐喜欢画画,于是把她的绘画作品粘贴在了教室墙上。小朋友们看见了,都围拢过来欣赏乐乐的绘画作品。教师也夸赞乐乐是一个绘画非常棒的小姑娘。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使得乐乐信心倍增,主动要求上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充满积极的期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相反,如果教师对幼儿不信任,怀疑幼儿的能力,在语言或表情上流露出对幼儿的担忧,幼儿就会出现自我否定、不敢挑战新任务、不敢面对困难的现象,以及胆小、懦弱、畏惧等消极心理,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培养幼儿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对幼儿的积极期待应适度。过分夸大积极期待的教育作用而不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已有经验,盲目对幼儿抱着过高期望,容易导致幼儿因任务失败而产生沮丧、挫败的情绪,甚至出现自我怀疑的现象。因此,在幼儿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期待应当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幼儿的经验、能力,提供适当的“支架”,帮助幼儿顺利达成活动目标,如此,幼儿的自我效能感才会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幼儿教育培养策略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浅析高职英语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