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教师支持行为研究

2024-04-10 13:43杨素萍杨成鹤
广西教育·A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混龄教育

杨素萍 杨成鹤

摘 要: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打破幼儿之间的年龄限制,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创新举措。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在户外混龄游戏中的支持行为不足,主要体现为教师安排游戏时间不够合理、空间创设缺乏科学性、游戏材料提供缺乏层次性、反馈不及时及评价方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知识素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把握异龄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树立科学的户外混龄游戏教育观。

关键词:户外混龄游戏;教师支持行为;混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4-0037-03

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社会适应”的教育建议中提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混龄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将不同年龄的幼儿安排在同一个环境中游戏与学习,符合《指南》提出的有关要求。户外混龄游戏打破了幼儿年龄的界限,让幼儿在游戏中接触到更多的人,让异龄幼儿能在更广阔的户外环境中以材料为媒介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本文以《指南》为指导,并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强调的“教师要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这一要求,分析当前教师在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活动中支持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教师支持行为存在的问题

与同龄游戏、室内混龄游戏相比,户外混龄游戏涵盖面更加广泛,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现有文献表明,在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中,教师提供的支持存在不少需要改善、有待提升的地方。

(一)在时空支持方面,游戏安排缺乏灵活性与科学性

在户外混龄游戏中,幼儿需要充足的游戏时间,才能确保异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认知碰撞”的机会。但是,部分教师在每周一至周四的早上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混龄游戏的时间只有40分钟,其他时间则主要开展同龄游戏[2]。同时,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混龄游戏时,50.0%的教师在31分钟以上,37.6%的教师在21—30分钟,12.4%的教师在20分钟以下[1]33。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为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所提供的时间不够合理,幼儿在游戏中得不到时间保障。

在当前的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中,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空间缺乏科学性。部分幼儿园的户外混龄游戏总空间密度和部分区域密度都较小,不能同时开展多种活动,幼儿需要排队参加活动,消极等待的时间过长。这不仅容易让幼儿对游戏活动失去兴趣,更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部分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区域创设较为单一,未能结合当地特色进行科学创设,无法体现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少部分幼儿园创设的户外混龄游戏区域联结性不强且缺乏自然性,像商场里的游乐场,幼儿无法直接接触大自然,失去纯天然的探索,导致幼儿的自然性逐渐减弱[3]。

(二)在物质支持方面,游戏材料缺乏层次性和可变性

现阶段部分教师在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中提供的材料数量虽充足,但种类不够丰富,缺乏趣味性和可变性[1]31。同时,教师投放的游戏材料缺乏相应的层次性,如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涂鸦材料只有一样大的刷子和粉笔,颜料品种单一[4]。皮亞杰认知发展理论指出,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水平不同,思维发展存在差异。在户外混龄游戏中,如果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层次性不够丰富,就无法满足异龄幼儿的需求,难以帮助幼儿从现实水平向“最近发展区”跨越。

(三)在情感支持方面,教师反馈不及时且评价方式单一

研究表明,在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教学中,教师没有反馈的占32.6%,反馈不充分的占50.0%,科学反馈的仅占17.4%[1]34。多数教师在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教学中,看护幼儿多于观察幼儿并缺少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及时反馈。此外,部分教师在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中,往往习惯于活动结束后采用总结性评价,而不能很好地引导幼儿针对游戏活动过程、幼儿的游戏行为以及幼儿的游戏体验等方面进行分享评价,导致幼儿的游戏水平难以提升[5]。

二、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教师支持行为问题的原因

户外混龄游戏将幼儿的游戏场地从室内扩展到室外,打破了按年龄组织游戏的限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支持行为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还取决于幼儿园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度。

(一)教师方面

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识知识薄弱。教师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和支持者,其具备的科学人文知识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究的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面对幼儿的发问往往不能正确回应,游戏中教师反馈不够及时,游戏后教师评价不够全面,导致错过了幼儿的发展性瞬间。二是对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不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都不一样。部分学者通过访谈了解到,教师谈及自身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时,很少能够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只能以一种比较混乱的逻辑和零碎的知识点进行笼统解释。三是对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的系统学习不足。幼儿教师在接受职前教育时,因大部分学校的学前教育课程以同龄幼儿教育为主,混龄幼儿教育内容较少,导致无法掌握系统的混龄教育知识。同时,幼儿教师职后教育缺乏与户外混龄游戏相关的内容,导致教师混龄教育的实践经验不足,在户外混龄游戏组织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二)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如果对户外混龄游戏教学的支持不够,往往会导致该项工作出现弱化现象。一是对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投入不足。一些幼儿园只关注园所的发展而较少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忽略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导致他们缺乏开展户外混龄游戏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缺乏相关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当前,不少幼儿园未能建立完善户外混龄游戏评价和反馈机制,导致教师无法及时了解自己在户外混龄游戏中的支持行为是否有效。教师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就难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三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幼儿园缺乏对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容易导致其对户外混龄游戏支持行为的积极性和投入度不高。

三、混龄教育背景下提升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教师支持行为的建议

在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中,教师的时空支持、物质支持、情感支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而要想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教师和幼儿园两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1.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习与实践。幼儿园教师要想教好幼儿,就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面对幼儿的发问及时给予正确的反馈。首先,教师可以制订一个明确的个人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科学文化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线课程平台和教育网站,寻找与科学文化相关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相关的在线课程、观看相关的学术讲座、阅读科学文化公众号等获取知识。最后,教师可以加入与科学文化教育相关的专业组织,如教育协会、科学教育团体等,通过与同行交流合作,不断学习与成长。

2.掌握异龄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幼儿教师学习的专业知识指的是幼儿发展知识及幼儿保育知识。首先,教师应积极参加专业培训或研讨会,寻找与户外混龄游戏相关的培训机会。其次,教师可以制定每周或每月观察计划,重点观察幼儿在户外混龄游戏中的行为和表现,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再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选择与幼儿发展和教育相关的课程和书籍,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如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的著作及最新的研究报告,深入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案例。

3.树立科学的户外混龄游戏教育观。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每个幼儿都有其“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师在户外混龄游戏中可以布置适宜的活动任务并引导幼儿积极完成,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户外混龄游戏观。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与室内混龄游戏相比,其开放性、互动性、挑战性更强,幼儿可以在“最近发展区”不断尝试。在户外混龄游戏中,不同年龄幼儿的思维方式、交往能力、游戏水平有所不同,教师要以一种包容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所有幼儿,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适宜的户外游戏场地和游戏材料,采取合适的方式促进异龄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充分发挥户外混龄游戏的功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愿意接受挑战,获得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要完善相应的支持体系

1.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的效果与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相关的通识性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对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理解。其次,幼儿园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学者进园做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拓宽他们的视野。例如,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明皇家园幼儿园邀请幼教专家迮林老师对该园晨间户外混龄游戏进行指导,并开展相关的专题教研活动,迮林老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为教师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再次,幼儿园可以建立导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导师,为年轻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老教师可以分享工作经验和教学技巧,带领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最后,幼儿园可以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定期组织教研活动,让教师互相观摩游戏教学,共同探讨幼儿教育问题。例如,2023年6月,福建省晋江市罗山街道苏前幼儿园开展晨间户外混龄游戏观摩研讨活动。在现场观摩结束后,教师齐聚会议室,以问题为导向,分享自己在此次户外混龄游戏观摩中的所想所思,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2.健全户外混龄游戏评价体系。户外混龄游戏是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该项活动时的有效评价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应建立健全户外混龄游戏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户外混龄游戏教学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明确评价的内容,如教师的组织能力、引导能力、沟通能力等,评估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是否能够合理地安排游戏时间和空间、是否能够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并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合理实施评价,可以安排专门的观察员在游戏活动中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评价表和记录表,详细记录教师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也可以组织其他教师通过观察、讨论、评估等方式对教师的支持行为进行同行评价。再次,制定评价方案,明确评价的时间、频率和流程,如每周、每月或每个学期进行一次评价,评价前通知教师,评价后及时反馈。最后,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评价结果,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支持,可以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提供相应的培训资源。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支持仍有不足之处,需要教师和幼儿园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树立正确的户外混龄游戏观。幼儿园则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户外混龄游戏评价体系。只有通过教师和幼儿园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正常开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佳纹.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的教师支持研究[D].桂林:广西師范大学,2020.

[2]王晓霞.幼儿园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模式探微[J].学周刊,2020(36):177-178.

[3]叶雅园.幼儿园户外混龄角色游戏实施策略[J].读写算,2022(15):46-48.

[4]程虹.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教师支持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1-87.

[5]李珺.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园,2020,13(13):58-59.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混龄教育
儿童的“变”与学前教育的思和远方
学前儿童家长对混龄教育认可度的现状调查
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探索与课程建构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混龄教育对学前教育改革的意义
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
混龄教育中幼儿的别样“分享”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浅谈混龄教育中幼儿心理理论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
学前教育的“混搭”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