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轨迹及时代贡献

2024-04-10 07:53曲洪波王世亮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民主思想延安民主

曲洪波,胡 旭,王世亮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2.榆林学院 绥德师范校区,陕西 榆林 719000)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也是人民民主思想的开创者。延安时期是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研究延安时期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民主实践以及时代贡献,对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安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推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发展的理论渊源

延安时期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渊源。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古代民本思想成为人民民主思想发展的历史渊源;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实践的先导,群众史观成为人民民主思想发展的哲学基础;毛泽东在建党前所形成的早期思想也为延安时期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古代民本思想是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历史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1]传统民本思想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在“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坚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充分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髓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充分吸收借鉴重民、顺民以及利民思想中的重要价值,为人民民主思想的发展注入历史活力。

重民思想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吕氏春秋》中就曾指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延安时期,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中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2]西周政治家周公最先提出“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思想,民本思想中顺民思想主张民意不可违。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顺民思想,认为只有主权在民,人民群众获得了真正的权力,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才能实现真正的顺民。“利民”思想主张要给民众带来切实的利益。管仲曾说:“仓廩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毛泽东主张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为人民群众负责,另一方面也要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3]不仅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都将人民利益至上视为价值追求,将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作为我们党不懈的奋斗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的家族》中对群众史观进行描述:“历史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4]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他不但自己身体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还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毛泽东创新发展了群众史观中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思想,形成了人民中心理论,是对马克思群众史观肯定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生动表达。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5]人民中心理论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理论指引。

延安时期毛泽东将群众史观中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推动党的群众路线走向成熟。列宁曾指明“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6],脱离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危险。“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7]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应该去深入群众的生活,并将学习到的群众经验加工整理,从而解决群众的困难。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最终明确地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8]的群众路线,推动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走向成熟,为群众史观的发展拓展了更加宽广的理论空间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

(三)毛泽东早期思想为人民民主思想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建党前是毛泽东思想早期发展的重要时期,毛泽东早期经历为人民民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毛泽东早期民主思想发轫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母亲的慷慨仁爱带给他的正义感以及父亲对他的严加管教带给他的责任感都使“民”的意识在其心里发芽。毛泽东在韶山读书期间,得知了长沙饥民请求赈济被镇压下去时,他指出:“我永不忘记它,我觉得这些‘叛徒’都是与我的家人一样。于是我深恨这样对待他们也是不公平了。”[9]随着毛泽东的不断学习,他对民主观念的掌握经历了改良主义的民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民主观等,使他具有反抗压迫,同情贫下中农的政治倾向。

重塑人民的概念为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径。湖南自治运动失败后,毛泽东最终放弃了对旧式民主观的幻想,摒弃了改良主义的民主观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民主观,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对人民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在《绝对赞成“湖南门罗主义”》一文中提出,湖南门罗主义有三个条件,即“我们用心干自己应干的事;我们绝对不干涉别人的事;于最大多数的人民心理相顶合”。这里的“最大多数人民”按照毛泽东的解释是指种田的农人、做工的工人、转运贸易的商人、殷勤向学的学生、其他不管闲事的老人和小孩子,可以看出毛泽东把眼光真正投入到下层平民身上,对人民概念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实践形成了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的条件下和艰险困苦的环境中,在革命根据地认真探索和推进民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内在源泉,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关键密码。

(一)民主政治建设为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三三制政权的建立,扩大了民主参与范围。三三制的成功实践是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实践中浓抹重彩的一笔。三三制是指共产党员、无党派左翼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在抗日根据地人员分布上各占三分之一。毛泽东曾指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性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这种政权既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10]。三三制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是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体现,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真诚拥护中国共产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民主选举制度的实施,拓宽了民主参与途径。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称得上是“民主的模范区”,民主选举制度是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我们党作为人民的政党,始终将人民是否受益作为执政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党对选举工作非常重视,各根据地都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选举法规,对选举原则、选举程序和选举保障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党指出“凡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1],并且针对边区广大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问题,我们党采取了多样化的选举办法,如票选法、画点法、投豆法、投纸团法等,让人民群众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确保了具有选举权的民众能够顺利参与选举。这样的民主选举方式极大的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感,拓宽了民主参与途径,为延安时期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民主经济建设为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发展巩固了民生基础

通过实施“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适应抗日战争特殊环境下的需要,是在减轻债务人经济负担的条件下,也顾及了地主阶级利益的土地政策。在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和抗日积极性的同时也保障了地主的地权和财权,缓和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创造了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现实可能性。1942年发布的《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和《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指出减租减息政策的目的是扶助农民,保证农民的政治经济权利及改善农民的生活进而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通过实施“耕者有其田”为人民谋利益。耕者有其田是千百年来农民最高的经济要求和梦想,也是鼓舞农民投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动力。抗战胜利后,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作了新的调整。1946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这标志着党的土地政策从实行减租减息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转变。”[12]1947年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在大纲中提出废除带有剥削性质的封建半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的公地、地主的土地以及乡村中其它一切土地都由乡村农会接收,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做年龄以及性别的区分,实行平均分配,这充分体现了延安时期在土地分配问题上的经济民主。

(三)民主文化建设为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引领

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文化的主体。延安时期的文化建设主要围绕着新民主主义文化开展,以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建设为目标,艰辛探索与积极创新。毛泽东在专门论述新民主主义文化大众性时,曾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13]可以看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离不开民主这条主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根植于人民群众、高度重视工农大众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贯彻我们的文化是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民群众才是创造文化主体的理念。

坚持文化发展为人民服务。民主是毛泽东始终追求的政治目标之一,他不仅提出了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等概念,还明确提出了“文化民主”概念。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群众文化水平落后且差异较大,对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接受能力十分有限。我们党认识到文化来源于人民生产生活,那么文化的产生也要立足于群众需求,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才会有所发展。边区政府通过成立写字班、中小学、干部学校等各种学校来解决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低下的问题。毛泽东曾说过新民主主义文化“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14]正是因为采取了多样化的形式和方式进行教育和宣传,激发了群众热情和积极性、提升了人们的民主观念。

三、 延安时期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时代贡献

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密码,也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成功之路做出了突出贡献。毛泽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奠基人,其人民民主思想为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不断走向成熟提供价值引领;为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建设探索提供政治保障;也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政治提供历史借鉴。

(一)推动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走向成熟

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国体的确定奠定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推进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将实现人民民主作为奋斗的目标之一。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是我们党在人民民主思想指导下所产生的有关民主政治的重要理论成果,其核心思想是人民当家作主。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三种建国方案的选择,分别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及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毛泽东将是否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作为选择的标准。他说:“第一种,是旧民主主义的国家。在今天,在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爆发之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没有民主气息,已经转变或即将转变为资产阶级的血腥的军事专政了。”[15]因此,只有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体制才是符合我国具体实际的选择。毛泽东将人民民主思想融入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中,明确提出在中国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上升为国家政治理念。

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政体的形成提供保障。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从多方面对民主权力的行使提供保障。首先,实行教育、男女、信仰、财产等方面无差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其次,建立从乡、镇直至全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系统,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和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最后,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政府,政府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要通过普选产生、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等一系列制度安排来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毛泽东也着重强调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政府和军队均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通过制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二)有助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探索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之路是我国政治发展的重要主题。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不仅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指出人民群众才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拥有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人民主权的中国实现形式。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指出“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除此以外,宪法还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主的基本政治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理念,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提供了保障。延安时期,在毛泽东民主思想的指导下,制定和颁布大量的法律文件,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制度化的保障,促使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权高度认可,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大大提升。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旧中国留下的百废待兴的局面,新生政权面临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民主法治实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来维护新生政权。1953年毛泽东审阅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公布施行,普选的实施使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政治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后,全国人大等机关掀起了法律制定的高潮,使人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更可靠的法律依据。

(三)促进了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蓬勃发展

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为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16]毛泽东作为我国民主制度的开创者,其人民民主思想为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基本遵循。“应当承认少数人的作用,但是不能夸大干部的领导作用,对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起到作用的还是人民群众。”[17]毛泽东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明确了人民才是主体,领导要坚持服务于人民的基本观点。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8]在我国民主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具有西方民主未有的广泛性,将人民当家作主具体落实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民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为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理论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中“人民主体地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是一致的,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毛泽东著名的论断:“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19]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把人民的地位提升到了至高无上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20]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坚守与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马克思主义“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民族基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指导,结合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探索而形成的宝贵理论成果。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1]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虽然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但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民主思想延安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习近平党内民主思想的破与立
论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
走进延安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