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霞,王 蕾
( 榆林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实践中所展现的独特精神特质,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源泉,是弘扬和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本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坚定政治方向、提高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品质去培养高素质的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发展和育人目标上具有高度契合性,使得二者融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现今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入分析伟大建党的精神内核以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好地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作用,促使二者同向同行,凝聚人心,更好地激发磅礴伟力。
“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展现的崇高精神和意志品格及其凝结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我们党的最大的精神创造和精神遗产,是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奋斗的精神动力。”[2]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育人目标上高度契合,是二者进行深度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整体发挥育人功能的基本保障。
伟大建党精神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宝贵历史经验,是对于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精神特质的高度浓缩概括,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用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去启发教育当代青年学生,增强青年学生对党情、国情、世情的认识,从内心深处坚定理想信念,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因此,二者在发展的起源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光辉历史的凝练概括,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取得的诸多伟大历史成就的真实写照,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丰富的具有引领性的精神旗帜,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不断充实、发展、革新的过程。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不仅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生的力量,更是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是进一步的拓宽与拔高,同时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二者在发展的进程上也具有时空上的高度一致性。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3]伟大建党精神必然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追求的强大精神核心和内在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为了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观念、行为品质的引导,为青年学生的发展指路引航,从而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二者在对于未来发展的建设和展望上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的伟大建党精神的8个词语,深刻揭示了其内在精神实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克服种种困难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激励全国人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国民经济恢复,实行“一化三改”,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引导全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鼓舞、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断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中就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求要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团结奋斗,激励大学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吻合,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内核和培养有理想的新时代好青年的育人目标相契合。“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发挥着同向同行的作用,而且发挥着“1+1>2”的整合效能,所以说育人功能的契合决定了二者融合的必然性。”[4]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之势,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内容,伟大建党精神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伟大建党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步具有强大的引领性,既是弘扬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点。因此,要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精神实质,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引领力量,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高效发展。
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一要素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是对于坚定理想信念的一项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最为系统和完整的社会科学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开放性。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体系中的核心要素,也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之义,突出表明了它之于建党精神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体现。因此,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以理想信念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和研究方向,继承和发扬理想信念的优良传统,才能真正的走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核心。在课程内容学习上,将理想信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扩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关注学生日常的思想、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注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运用“三全育人”等学生管理思路来实现对青年学生的全面观察与分析,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认识,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伟大建党精神第二要素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鲜明提出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表示为之长期努力奋斗。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各项工作的开展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坚持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自觉扛起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的使命,从而激励青年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初心、使命感的培养。初心使命的培养应当从学习中进行发掘,逐渐培养青年学生对于初心使命的责任感意识,将初心使命感与日常所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伟大历史精神,要突出中国共产党员对于初心使命感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实践领域,尤其是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认识和强化过程中,要高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体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艰辛探索,深化青年学生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理解,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髓,激励青年学生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找准青春的坐标和人生的航向。
伟大建党精神第三要素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百年来无数先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付出巨大代价、作出巨大牺牲,今天高度凝练并提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对无数先辈的追思和致敬。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次波澜和风雨,仍然能够带领民族前进、国家进步,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学习敢于斗争的英勇意志,应当从历次重要的斗争过程中发掘闪光点,不论从胜利或者失败的方面都应当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百年来所体现的斗争精神,从斗争中明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危亡之际浴血奋战、努力奋斗、英勇奉献的高贵精神品质。激励青年学生奋发进取、勇毅前行,不做时代发展的观望者,拒绝被“佛系”和“躺平”等系列网络文化所洗脑,明白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人生理想要靠努力奋斗来实现,民族复兴要更是如此。勇挑重担,勇斗风险,深刻理解牺牲和斗争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从而为民族复兴不断努力奋斗,书写勇于担当的人生答卷。
伟大建党精神第四要素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回应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项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一系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一个又一个英勇烈士的光辉事迹包含了爱党爱国爱民的深厚情怀,是新时代引导青年学生感悟“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生动体现。要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和认同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牢记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做到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践行在为党和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的伟大事业中,坚决克服个人私心杂念,明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群众观,自觉拜人民为师,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厚植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民情怀,引导青年学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中。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立身之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载体。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丰富理论教育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育教学模式和拓宽网络媒体传播渠道三个方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推动二者融合发展。
伟大建党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高度契合。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助于更好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中华优良传统,感悟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征程中形成的思想精髓,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内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时而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活力。首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公共必修课,发挥着保证正确方向、强化人才支撑、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在《思想道德育法治》这门课中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讲清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中讲清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难求索的历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谱系。让教学内容充分展现时代价值,从而体现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核心的系列教学内容。其次,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庞大系统,不能仅仅依靠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还需要把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他各类课程中去,从整体上去提升育人效果。专业课程教育要深度挖掘所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结合各专业特点深入梳理教学内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
一定的理论只有转化为相应的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引领作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对精神理论进行清晰阐释,还需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落于实践教学,在广泛参与社会实践中加深青年学生对建党精神的深刻感悟,进而将其外化于自己的行为上,从而增强获得感。“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导向是高度契合的。这是因为伟大建党精神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5]首先,带领学生参观红色基地、重走英雄革命足迹,在身临其境中感悟百年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所付出的艰辛。充分挖掘各地党史红色资源,结合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教育基地以及重要历史纪念日等开展相关爱国主义实践活动。其次,对伟大建党精神中体现出的各项内容进行全方位剖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精准对标学生需求,抓住主要线索,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穿于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当中,在教学过程中保留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区域的划分,尤其关注伟大建党精神中四个部分的独立和整体关系。因此,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进行主题讲座、红色基地参观和相关院校走访等实践内容,要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学习相关单位的思政专业建设成果,并在实践参观中加深对于理想信念的认识。最后,发挥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作用,搭建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发挥校外导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引导青年学生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过程中激发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深刻感悟奋斗精神,激发青年学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责任担当。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的参与,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相关教学模块,势必应着力构建多元信息技术传播格局,创新传统媒介传播方式,激活传统媒体传播渠道。首先,要充分发挥报刊、通信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整体化覆盖优势,弘扬和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优质视频音频。可以着眼于建党百年历程中的党史故事和革命人物,推出影视剧、歌舞剧、话剧、纪录片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文艺精品,打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系列影视作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伟大建党故事,潜移默化地为其成长注入红色基因。其次,要融合智能影像传播技术,运用云展览、云视频和云直播等新形式,灌入5G网络传输及9D成像技术,让学生与课本中的英雄烈士跨越时空来相见和对话,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场所,在体验过程中增进情感共鸣,感悟英雄烈士的伟大精神。最后,运用新兴媒体传播方式,精心打造和推广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院校媒体公众号、校园问答和网络直播,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点,精心设计专栏内容,按期发布党建知识和视频讲解,通过“师生问答”“弹幕互动”和“礼物激励”等多种方式吸引广大学子,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相结合,在实践中引导青年学生感悟、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