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讨

2024-04-09 23:06:52韩逸菲兰雅慧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经济管理

韩逸菲 兰雅慧

[摘 要]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农村建设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在新农村背景下,作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目前农村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农业经济管理内涵,其次分析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农业经济;经济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02.058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2-0179-03

0     引 言

在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变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需要了解新农村的发展现状,探索科学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提升农村地区经济水平。

1     农业经济管理概述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农业人口与农村土地数量较多。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要点[1]。农业经济管理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管理学方法,对农业资源、农产品和农村经济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的过程。农业经济管理涵盖农业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农业经济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农业经济管理通过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出效益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在市场营销中,农业经济管理通过市场分析、销售策略和渠道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农产品的高质量销售和稳定收益。在财务管理中,农业经济管理通过预算、会计和资金管理,确保农业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     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农业经济管理人性化不足

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性化不足,管理方式较为刻板,无法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了农民的个体利益。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与销售环节,存在价格不透明、资金拖欠等問题,致使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同时,农业经济管理中缺乏公正的合作机制,农民之间缺乏合作和共享资源的机会。部分大型农业企业或中介机构垄断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缺乏议价能力,无法获得公平的收益。由于人性化管理理念缺失,农民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参与权与决策权难以体现出来,农民的声音和需求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农民在农业政策制定、决策实施等环节缺乏代表和发言权,导致决策结果与农民的实际需求脱节。此外,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和生态平衡,不利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尚未健全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基于农业经济实际情况建设的制度,需要由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共同参与建立,以完善的管理系统指导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但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缺乏相应的农业服务机构,农村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金融支持等机构和渠道有限,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制约了农业的生产发展。同时,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农产品市场不规范的问题,农产品市场存在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损耗大等问题,无法有效保障农民的利益。另外,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不利于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缺少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较低,专业人才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占比不足。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此类情况是农业经济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不断提升,社会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但农村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经济较为落后等。因此,多数具有高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不愿参与新农村建设,导致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人才较少,无法为农业经济管理注入新的思想与管理理念,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容易出现问题,影响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4   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落后

在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地政府部门对农业经济给予了充分重视。农业经济的管理方式有所创新,但仍有部分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较为落后,缺少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无法促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落后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往往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由于缺乏科学的决策支持和数据分析工具,农业生产中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导致资源浪费和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产出水平不高等问题。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重复劳动的问题,同时缺乏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准确预测,导致农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此外,由于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落后,农民、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以及农业相关从业者无法及时获取准确、全面的农业市场信息与政策信息,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难以大幅提升[2]。

3     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

3.1   应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农民收益,促进农村进一步发展。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具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重点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提升农民的收益,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关注农民需求。了解和关注农民的实际需求,通过调查研究和沟通交流,了解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农民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农业经济管理政策与农民的利益相一致。第二,为农民提供农业知识的培训教育。开展专业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内容可以涵盖现代农业技术、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第三,建立合作机制。要加强农户之间的合作,鼓励组建农业合作社,农民可以共同探讨农业生产的技术方法,促进农民技术水平的提升,实现共同开展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创造更高的农业经济价值。建立合作机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第四,关注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管理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同时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为农民营造良好的农村自然环境,以及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第五,引导农民参与制定农业决策。建立农民参与决策机制,通过民主决策等方式,让农民参与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决策过程中,确保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符,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3]。

3.2   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为了有效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体制。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以新农村建设现状为基础,了解传统管理体制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保障农民权益,满足农村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健全农业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的农业产权制度,明确土地、农产品等产权归属和流转方式,保护农民的产权权益,确保农民能够合法使用和流转土地,并享受农业发展帶来的红利。二是完善农业金融体系。完善农业金融体系,提供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等金融服务,支持农业生产和经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业发展效益。三是建立健全的农业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建立统一、公平、透明的农产品市场交易机制,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价格形成,提高农产品市场供求的匹配度,保障农民合理收益。四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4]。

3.3   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人才的支持,各地区应在新农村背景下打造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团队,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而保障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第一,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训体系,包括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培训资源等,针对不同层次和岗位的人才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第二,重视人才培养。加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教育投入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学生的农业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培养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第三,重视储备人才的培养。可以为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接触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实际问题,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与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了解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流程和注意要点,为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储备人才。第四,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5]。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建立健全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机制,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五,加强人才引进和流动。积极引进国内外具有农业经济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才,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来补充和完善团队。同时,鼓励人才流动,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6]。这样一来,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团队,让农业经济得到有效发展。

3.4   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方式

为了有效发展农业经济,需要与时俱进地应用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设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农业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源,包括农业生产、销售、供应链等数据,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所需的数据。二是推动农业物联网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设备、农田、农产品等的远程监测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收集和分析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应用大数据辅助农业经济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算法,分析农业生产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预测未来,优化资源配置和农业生产流程,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益[7]。四是提供农业移动应用服务。开发和推广针对农民、农业经济管理者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农业生产指导、市场信息、农业政策等服务,方便农民和管理者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五是促进农业云计算应用。利用云计算技术,降低农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成本,同时实现农业数据的共享。应用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手段,助力农业经济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在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有利于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新农村的建设理念,清楚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为农民开展农业活动提供帮助,进而促进农村农业经济更好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闫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探究[J].新丝路,2021(35):14-15.

[2]郑丽金.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1(6):102.

[3]丁科珍.探究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22(33):84-86.

[4]张松梅.阐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新农业,2023(1):95-96.

[5]杨俊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家参谋,2022(16):84-86.

[6]侯泽林.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4):131-133.

[7]王艳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4):12-13.

[收稿日期]2023-07-08

猜你喜欢
新农村农业经济经济管理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金融机构应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36:30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14:30
影响成都市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及措施研究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11:30
改革高职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实验实训教学模式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
农业信息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财务监督问题探讨
探讨新时期石油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途径
强化农机监理所经济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