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2024-04-09 15:50宋欣科赵桂君
黑龙江医药 2024年4期
关键词:腹针结果显示电针

宋欣科,赵桂君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院康复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失眠是因外邪所感、情志失调、劳逸失宜、久病体虚等引发的以不易入睡,睡中易醒,甚则彻夜难眠为临床主症的疾病。祖国医学称为“不寐”“不得眠”“目不瞑”,是临床中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失眠的发病率较高[1],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失眠的方法主要是长期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来解决睡眠障碍[2],而在中医治疗中,针灸作为传统特色疗法,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优势,在失眠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3],而对于不同的针灸疗法的研究在逐年增多,现就近年来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体针疗法治疗失眠

1.1 传统针刺法

传统针刺法认为失眠应从“阴阳”来论治,《内经》中提出“阳不入阴”为此基本病机理论,为历代医家所重视[4]。进行治疗时取头部百会、四神聪、安眠等穴,上肢取神门、内关、合谷等穴,下肢取太冲、足三里等穴位[5]。徐畅[6]对60例失眠合并抑郁焦虑患者,针刺百会、安眠、四神聪、三阴交等主穴进行治疗,与口服药物患者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王茜娜等[7]通过原络背腧配穴法对66 例顽固性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PSQI 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总有效率为95.5%。

在机制研究方面,多数学者认为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来改善失眠。杜莉等[8]通过神门、三阴交穴位配伍治疗失眠患者,研究发现配伍组与神门组中性粒细胞(NE)含量较治疗前下降,三组血清多巴胺(DA)含量较治疗前均下降,提示针刺神门—三阴交可能降低血清内NE、DA 水平,下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从而改善睡眠情况。

《类证治裁·不寐》曰:“不寐者,病在阳不入阴也。”人体阴阳任意一方偏胜偏衰,引起阴阳失衡,均可导致“阳不入阴”发为不寐[9]。传统针刺法根据“阴阳”理论,从经络阴阳、俞募阴阳、上下阴阳、左右阴阳、择时阴阳分别进行选穴针刺[10],使气血调达、阴平阳秘、五脏调和、神志得安[11]。

1.2 特色针法

1.2.1 头针疗法 《备急千金要方》云:“头者,诸阳之会也”,头针针刺可改善整个脏腑功能,通过针刺头皮部失眠组穴,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疏营卫、调阴阳[12]。陈佳瑶等[13]针刺朱氏头针中颞前线(颔厌至悬厘)、颞后线(天冲至角孙)、额顶带(神庭至百会),并结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失眠患者30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型评分高于对照组。李昕豪等[14]取焦氏头针中血管舒张区、精神情感区、晕听区穴位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30 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AIS、PSQI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

在机制研究方面,顾轩庭[15]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头针针刺后可以引起免疫细胞因子的释放,升高促眠因子IL-1β、TNF-α、IL-6的释放来增加睡眠。黄文雄等[16]对围绝经期失眠(PMI)患者进行腹针联合头针治疗后发现,患者体内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降低,雌二醇(E2)升高,血清5-HT升高,NE水平降低,提示腹针联合头针可能通过调节体内性激素的分泌,增加5-HT 的合成与分泌,减少了NE 的释放,进一步影响PMI 患者的睡眠质量。头针又称头皮针,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部选取相应部位进行针刺的一种方法。头为“元神之府”,针刺头部可以改善气血运行,起到安神的功效,从而有效缓解失眠症状[17]。

1.2.2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薄智云教授创立的一种新型针刺方法,具有调理人体阴阳,引气归元,健脾补肾的作用,常与躯干其他部位的腧穴合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潘淑霞等[18]通过腹针针刺引气归元穴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组穴(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等结合普通针刺和艾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患者35例,结果显示治愈5 例、显效17 例、有效13 例,总有效率为100%。孙颖哲等[19]选取30 例失眠伴焦虑的患者,取孙氏腹针一区3穴(剑突下0.5寸和左右旁开0.5寸)、孙氏腹针八区4穴(脐上下左右旁开0.5寸)进行针刺,观察其疗效,结果提示针刺孙氏腹针一区、八区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在机制研究方面,大量学者临床研究证明,5-HT 是不可缺少的睡眠神经调节因子,直接影响睡眠的产生。李玉洁等[20]通过腹针疗法对心肾不交型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进行治疗,针刺引气归元穴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并结合配穴(商曲、滑肉门、下风湿点、气旁)双侧,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浆5-HT 含量明显上升,提示腹针治疗失眠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上升血浆5-HT 含量。康宁宁[21]选取75 例患者在服用艾司唑仑的基础上联合腹针与头针进行治疗,针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及双侧的外陵、滑肉门及双气旁穴,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MMSE 高于对照组,NPI 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92%,两组结果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GABA 及5-HT 高于对照组,COR 水平低于对照组,考虑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1.2.3 醒脑开窍针法 醒脑开窍针法是石学敏院士所创立的一种刺激性较强的特色针法,这种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治疗失眠被广泛应用。付春爱等[22]通过醒脑开窍针法针刺内关(双)、人中、三阴交(双)等穴治疗89 例失眠患者,并根据患者辨证佐以配穴,观察其疗效,结果提示醒脑开窍针法在治疗失眠时具有较好的疗效。刘强等[23]通过醒脑开窍针法针刺印堂、上星、内关、三阴交等穴位结合高频电针治疗30 例失眠患者,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PSQI 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醒脑开窍针法结合电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确切。在机制研究方面,高莉等[24]通过醒脑开窍针法针刺人中、内关、三阴交、神庭、本神、百会等穴位治疗48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结果显示,针刺后血IL-1α、IL-1β 含量上升,且高于对照组。免疫因子在整个睡眠调控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当失眠状况出现时,由于机体存在自动调节功能,促使IL-1α含量高于正常水平,诱发睡意[25]。

1.2.4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是正常针刺得气后,借助电针仪加强治疗效果的特色疗法。给予不同的频率、波型、强度的脉冲电流,使之在原有针刺的基础上加强刺激量,进一步提高效率。刘丽莉等[26]通过电针刺激中脘、三阴交穴,并结合头部百会、四神聪、额中线、额旁一线、额旁二线等穴位对40例顽固失眠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80.0% 。刘勇等[27]对30 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进行电针治疗,选取双侧神门、内关等穴位,治疗后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PSQI 评分、AIS 评分、NIHSS 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提示通过电针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失眠情况。在机制研究方面,张金媛等[28]基于TLR/NF-kB 信号通路对10 只失眠大鼠进行电针治疗,对双侧“内关”穴进行电针针刺后,TLR3、TLR4、MyD88、TAB2、NF-kBmRNA 及MyD88、TAB2、NF-kB 蛋白表达下调,TLR/NF-kB 信号通路受到抑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缓解失眠症状。黄涛[29]研究发现,有效针刺可能增强VLPO 的GABA神经元活动、抑制觉醒中枢产生促眠作用。

1.2.5 温针疗法 温针疗法是作为一种物理性刺激因子作用于人体,合理的良性刺激作用能够激发人体自身修复能力,激活神经免疫反应[30]。谭彦龙[31]通过对2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以温针灸针刺三阴交、安眠、内关、神门、百会等穴位,结果显示,患者睡眠质量等评分以及PS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温针灸在改善睡眠障碍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季奎等[32]选取45例痰湿中阻型失眠患者,研究结果发现,针刺安眠穴联合三阴交穴温针灸,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失眠症状,还能提高睡眠质量。温静[33]通过温针灸联合耳穴压丸对抑郁性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提示耳穴压丸结合温针灸对抑郁性失眠患者改善睡眠质量有重要意义。在机制研究方面,王蔚等[34]对66 例阳虚失眠患者以温针灸配合耳穴压贴治疗,发现观察组在治疗后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5-HT及GABA/Glu 水平提高,兴奋性神经递质NE含量降低,而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可以调节脑电活动,从而产生睡眠—觉醒的周期性节律变化[35]。

2 灸法治疗失眠

在现代研究中,发现艾灸不仅能刺激机体产生局部炎症反应,同时通过灸热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传入途径,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调控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调节机体内环境,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谭媛等[36]选取30例阳虚失眠患者,在双侧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施用扶阳火艾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神门、内关、百会、安眠等穴,观察其疗效,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两组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王海涛等[37]对32 例中风后失眠的患者进行针刺联合艾灸涌泉穴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针刺联合艾灸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好的疗效。在机制研究方面,陈赟等[38]选取卒中后28 例失眠患者,通过百会、涌泉穴进行艾灸治疗,观察患者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体内神经递质5-HT、ACh、NA活动信号明显增强。

3 结论

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在治疗失眠上有独有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部分样本含量较少,故不能排除存在误差的情况。(2)部分患者后期没有做到随访,不能及时反馈治疗后效果。(3)临床医师的选穴、辨证因人而异,缺乏统一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针灸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建立统一的评定标准,进一步发扬针灸治疗失眠的优势。

猜你喜欢
腹针结果显示电针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最严象牙禁售令
新闻眼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