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晓慧
长久以来,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对于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作文教学有别于其他教学,更侧重于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加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利用想象力丰富作文内容,提升作文水平。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1.不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小学阶段刚刚接触作文,对于作文还缺乏系统的认识,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学什么、怎么学。而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例如,有些教师在选題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相关情况,作文题目选择不恰当,导致学生写作思路僵化,培养想象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习惯于提供写作模板,并让学生根据模板写作,这样的方式虽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制约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将作文的理论性知识灌输给学生。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不活跃,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相比于其他教学,作文教学更侧重于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往往缺乏学习兴趣,如果只是单一地传授理论知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把促进学生自主写作作为教学指导的主要目标和思想。
3.写作素材不足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能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学生只有拥有足够的素材,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生的素材积累普遍不足,导致写作文时无从下笔。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本身的阅历较浅,另一方面在于教师缺少对教学素材的延伸。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还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事、物,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导致其在写作时,能联想到的生活素材较少。其次,很多教师往往只侧重于课本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延伸。一般而言,教材内容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的硬性要求,若是单纯地学习课本知识,难以积累足够多的素材用于写作中。
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想象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创造作品。学生发挥想象力,可以将现实中的人、事、物进行艺术加工,形成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想象力能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难点。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思路阻塞、表达不清等问题。通过想象,学生可以跨越现实的限制,将思维引入更广阔的领域,从而找到新的灵感和表达方式,进而产生写作兴趣。
想象力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达,更是情感的流露。通过想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验各种情感,使作品更具吸引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来充实作文内容。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创意写作活动、提供富有想象力的阅读材料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勇于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从而写出更多的优质作文。
2.差异化教学,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生活环境以及接受程度的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普遍存在,而在写作中,这种差异又导致了学生想象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上的一些差异。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并根据差异性寻找学生的潜在特性。特性的挖掘有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实现个性化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作文题目发表看法,并鼓励学生根据所思所想来进行写作。
三、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
1.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涵盖了小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支撑,同时,教材也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发挥教材优势,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实现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首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插图,教师可以借助插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基础,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绘制了丰富多彩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这类插图往往具有贴合生活、色彩鲜明等特点,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插图展开想象,并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又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认知。
其次,借助经典的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场景和深厚的情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诗词中的场景,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为例,该诗的类型是离别诗,主要描述了作者送别友人的场景。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并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以“离别”为主题写作。这样一来,学生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写作,能降低写作难度,使写作的过程更加顺利。
2.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已在我国各级、各类教学中普遍应用。相比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得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家乡的风景”为例,教师可在课前收集山川、河流、草地等风景类视频、图片,在课堂引入环节,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图片展示,创设“家乡风景”这一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风景中。还要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所展示的元素,联想自己家乡的风景。随后,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描写家乡的美丽风光,从而提高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
(2)制作课堂视频,发散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想法更是天马行空,但是因为生活阅历的缺乏,思维往往脱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引导。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堂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想象能力。同时,视频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进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以《鲁滨孙漂流记》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寻找相关的影视片段。在教学中,將影视片段播放出来,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处的场景,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课程内容结束,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并让学生以此为题写作。写作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课堂中所看到的影视片段,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想象遇到鲁滨孙所遭遇的情况时自己的做法。
3.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开展作文指导
写作不能脱离生活的积淀,教师要重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为写作提供新的写作思路,并通过写作促进学生感悟人生。以《乌鸦喝水》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生活中的乌鸦喝水”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乌鸦喝水”的问题。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寻找更多、更方便的“喝水”方法。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以“生活中的乌鸦喝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学生在思考“乌鸦喝水”这一问题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并用现实所学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通过上述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能促使学生养成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
(2)以生活情境为切入点,进行作文训练
作文是学生已有知识的文字性输出,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学习经历密不可分。作文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应注重作文与生活情境的联系。以《腊八粥》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在生活中喝腊八粥的场景切入,引导学生回忆喝腊八粥时所发生的事,回忆腊八节这一天的心情等。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腊八粥”展开写作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想象有关于“腊八粥”的场景,联想学过的关于“腊八”的习俗,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4.延伸教学内容,注重素材积累
(1)围绕课本内容合理想象,延伸教学内容
作文素材作为写作的材料,在写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注重素材的选取,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积累素材。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想象力水平,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选择素材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以《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在阅读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春节”展开想象,比如想象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庆祝春节。有学生把春节想象成一个大型的虚拟世界,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喜欢的形象进入这个世界。还有学生想象如果春节是一个神奇的魔法节,人们可以通过魔法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环境,变出各种美食、礼物和装饰品,还可以用魔法变出自己喜欢的天气和景色。围绕关键词展开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在吃透课本内容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写想象类作文打下基础。
(2)组织课外阅读,丰富素材积累
想象内容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根据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素材积累而产生的。只有拥有足够的素材,写作时才能有理可依。因此,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关键是要丰富素材积累。除了日常的教学内容以外,教师还可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促进学生多渠道积累素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读书偏好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阅读,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此外,教师可以定期开展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书中描述的内容展开想象。活动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分享图书环节,鼓励学生将自己所读的书推荐给其他同学,并表达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悟。同学们通过阅读和分享,积累了更多的写作素材,为想象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