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下中国茶文化国外网站英文评论态度研究

2024-04-07 15:45康露乔
今古文创 2024年9期

康露乔

【摘要】中国茶文化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推动中国非遗走出去,学者们已关注到了国外网站上关于中国非遗的评论,但他们大多未使用评价理论作为指导深入研究海外网友对中国非遗的看法。本文基于态度系统,对YouTube网站上海外网友对中国茶的英文评论分别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发现外国人对中国茶文化普遍持积极态度;态度系统中鉴赏占比最高,情感其次,表明国外网友更注重中国茶文化的美学及社会价值。研究为推动中国茶文化等非遗传播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态度系统;中国茶文化;英文评论;非遗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9-010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9.033

基金项目:西北大学2023年研究生创新项目“评价理论视角下海外网友对中国非遗的英文评论话语分析”(项目编号:CX2023079)。

一、引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性地保护非遗,助力中国非遗走向世界。传播非遗,倾听国外观众的声音很重要。当前,国内学者已关注到了国外网站上针对中国非遗的各种声音。例如,李勇、杨思敏、管慧、毛太田(2023)使用关键词分析、共现网络分析等方法挖掘了YouTube平台上关于中国非遗的文本数据,利用“认知-情感-行为”模型探讨了中国非遗的传播效果,发现国外网友对中国非遗的认知和情感偏向积极,具有分享、购买、旅游等行为倾向。但是,鲜有学者从评价理论下态度系统出发,研究国外网站上对中国某一类极具代表性非遗的评论特点。

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的核心,由马丁(Martin)和怀特(White) (2005)提出。马丁(2005)认为,人们能够通过分析语言使用者所用的语言而了解其态度。这一框架早已被应用于分析各类文本,不限于广告话语(张荆欣,伍思静,2018)、外语教学话语(Badklang,C.&Srinon,U.,2018)、新聞报道(吴让越,赵小晶,2022)。评论也适合运用这一框架分析,已有学者涉足。如刘博垚(2019)借助态度系统比较了Ted上某一爱情演讲视频下的中英评论,发现英文评论中情感和鉴赏的占比均多于中文评论。但国内学者的研究对象多局限在中文评论,对英文评论的分析较少,对海外关于中国非遗的英文评论分析更寥寥无几。因此,研究将YouTube平台上中国茶文化相关代表性视频下的英文评论作为研究对象,以态度系统为理论框架,结合量化研究,弥补态度系统的主观缺陷,探析海外网友对中国茶文化的态度倾向,为推动中国非遗传播提出改进意见。

二、理论框架

态度系统由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部分组成。情感包括高兴/非高兴、满意/非满意、安全/非安全和倾向/非倾向四个分支,与言者的主观情绪相关。判断包括涉及道德的社会评判和涉及法律的社会约束。社会评判从正常、能力和韧性三个维度探讨某种行为或状态是否符合社会标准、彰显了某种能力、体现了某种意志;社会约束从真实性和正当性探究某种行为是否真实得当。鉴赏上升到了美学,分为反应、组成和价值。反应关注个体对某种事物做出的情绪反应;组成衡量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平衡性和复杂性;价值则注重某事产生的影响。马丁和怀特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为我们分析目标语料提供了方便。

三、研究语料与研究方法

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考虑到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之一,主要由海外网友使用,因此笔者在YouTube上输入“Chinese tea”“Chinese tea culture”等若干关键词,检索视频,之后综合播放量和相关度两个因素,选取了李子柒、滇西小哥等博主发布的10个视频作为目标视频,然后,将视频的所有评论爬取下来进行语料清洗,删除非英语评论、与中国茶无关的评论、中国网友的评论等无关内容。最后得到一个包含837条评论,18970字的小型语料,导入AntConc和UAM Corpus Tool3软件中分别进行词频搭配检索和态度系统标注,导出相关数据。

四、结果与讨论

(一)定量分析

1.词频分析

将语料导入软件中检索高频词,在将“the”、“and”等无实际意义的词移除后,导出前10个高频词,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除主题词“tea”“Chinese”外,像“love”“like”“thank”“beautiful”这类积极表达分别出现了168、120、102、68次,出现频率高,所以可以猜测国外网友普遍喜欢中国茶,感谢中国优秀的工匠发布其制作视频,认为茶文化是美好的艺术和象征。

2.词语搭配分析

除了高频词,笔者也检索了与“tea”一词的搭配情况,结果表明,“love”与“tea”的搭配频率最高,达136次,其次为“drink”和“making”,有60和50次,这表明国外网友通常直接表达对中国茶的喜爱,较关注饮茶和制茶的过程。“green”“herbal”等词高频的搭配呈现可能与所选视频内容有关。

(二)定性分析

1.整体态度

从表2中可以看到积极描述占比91.49%,远大于消极评论,说明大部分海外网友持积极看法。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享誉世界,大多海外网友对中国优秀的文化充满欣赏,中国茶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外国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但是,也要注意负面评价,如制作流程繁琐、没有给出具体配方和英文副标题等,这为视频发布者提出了要求。首先,要改良非遗传播的方式,所选视频的播放量显示李子柒和滇西小哥等粉丝量大的博主发布的视频反响巨大,而他们的视频主要以记录他们在乡村采茶、制茶等生活体验为主,另一类较受欢迎的视频为“探店式”类型,这启示我们在传播非遗的过程中,要多发布个人体验的内容,从而引起外国人的共鸣;其次,视频的质量需要把关,传播者要将制茶过程等内容讲解得清晰明了,有效剪辑视频,帮助国外网友真正了解制茶工艺;最后,要了解国外网友的兴趣,他们向往中国安谧的乡村和灿烂的美食文化,那么我们在传播中可以融入这些元素,更好地把我国独具特色的非遗带向世界。

2.态度系统

据表2,可以发现鉴赏占比51.74%,比例最高,其次为情感,占比34.63%,判断占比最低,只有13.63%,这一结果与刘博垚(2019)的发现相似。

中国茶文化是门艺术,人们普遍从美学角度评价茶文化的价值。国外网友主要关注视频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制茶工艺多么复杂精妙、茶文化带来了哪些社会效应等,以(1)为例,“interesting”“awesome”的使用突出了评论者对茶文化视频的反应,他们多用积极的词汇描述自身的感受。例(2)用“rich and complicated”形容茶文化的构成,大多数网友认同中国制茶工艺复杂,文化内涵丰富。从例(3)中可以了解到中国茶视频带来的社会意义,它们吸引了外国人热爱和学习中华文化。另外,一些网友也提到其通过观看茶文化相关内容加深了对中国儒家思想等文化的理解。

例(1):

I found your video is very interesting (反应-影响).The tea leaves are awesome (反应-影响).

例(2):

Chinese tea culture is so rich and complicated (组成-复杂性),I have been wanting to (倾向/非倾向)learn it for years.

例(3):

The more you watch her videos,the better you love her and Chinese culture (价值).I am excited (高兴/

非高兴)to see the video.

情感占比34.63%,居于第二,这不难解释。评论是人们表达主观感受的途径,大多数英语母语国家的人表达欲更甚,从例(2)和例(3)中也能找到线索。表2中显示满意/不满意这一分支占比最高,与“love”“like”等表達满意的词频繁出现有关。另外,倾向/非倾向占比也较高,是由于很多评论者表达了他们想要购买中国茶及其相关产品、尝试制作茶、学习制茶工艺、到中国旅游参观的期待,如例(4)和例(5)的评论所示。

例(4):

Id love to (倾向/非倾向) try your recipe for this special tea.

例(5):

Im going to buy (倾向/非倾向)my first set.

不同于新闻报道(吴让越、赵小晶,2022)中判断占比最大的情况,评论中其占比最低,可从内容的特殊性分析。中国茶文化属于文化软实力范畴,人们很少会从道德和法律方面对文化提出高要求,更多集中在对传承非遗技艺的工匠表达感谢,赞美他们勤劳的品质、卓越的技艺和亲手制茶的耐心,如例(6)即代表了很多网友对视频发布者的欣赏与感谢。

例(6):

You make it (社会评判-能力)seem like one person

can do all the amazing things you do but it actually takes millions.Thank you for the hard work (社会评判-韧性)of making these videos.

五、结语

研究基于态度系统,对YouTube上海外网友对中国茶文化的相关评论分别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发现他们对中国茶整体持积极态度,且多从鉴赏和情感角度评价中国茶,研究为推动中国非遗传播做出了贡献。未来研究可从三个方面展开:一,选择其他非遗评论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哪种更受海外网友欢迎,挖掘国外网络上对不同非遗的评价是否不同;二,采用多模态手段分析播放量高的非遗视频,探索传播非遗的最佳方式;三,使用评价框架下的其他系统如级差、介入等分析评论,比较中西方评论语言差异,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Badklang C,Srinon U.Analysis of Attitudinal Resources in an EFL University Classroom Talk in the Deep South of Thailand:An Appraisal Perspective[J].The New English Teacher,2018,12(2):106-106.

[2]Martin J.R.,White 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3]李勇,杨思敏,管慧,毛太田.新媒体非遗跨文化传播效果分析——以YouTube平台为例[J].图书馆论坛,

2023:1-13.

[4]刘博垚.评价理论下爱情主题演讲中英文网络评论态度比较研究[J].海外英语,2019,(22):86-89.

[5]吴让越,赵小晶.评价理论视域下的和谐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研究[J].外语学刊,2022,(02):36-41.

[6]辛志英.话语分析:理论、方法与流派[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

[7]张荆欣,伍思静.评价理论视域下香水广告语篇对比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12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