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创新路径探究

2024-04-06 17:23:55刘庆玲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整合资源创新路径劳动教育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劳动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劳动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新媒体时代的创新路径。

文章围绕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创新路径展开研究,首先概述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意义,即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其次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发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偏少、形式单一,这些问题限制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和效果。最后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一是建立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使劳动教育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学生参与度;二是引入新媒体技术,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如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模拟真实劳动场景,提供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体验,增强劳动教育的吸引力,通过学生主导式的劳动项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三是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如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等。

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创新路径;整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3-0158-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學改革创新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新性探索——以《我的职业小芽培育年账》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20221168;202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于VR技术下地方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依托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数字展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zsszsx137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面临着无法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挑战。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劳动教育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探索适合新媒体时代的创新路径。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概述

(一)新媒体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

新媒体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认知教育,培养劳动者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和认知,使其具备使用新媒体工具的基本技能,以便更好地利用新媒体。

二是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网络素养,确保其网络行为安全、文明、健康,包括学习网络道德规范、识别网络谣言、防范网络诈骗、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以保障个人权益,维持网络空间的清朗[1]。

三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新媒体时代强调个体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劳动教育应关注劳动者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善于总结。实践能力培养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活动使劳动者学会运用新媒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作效能。

四是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是新媒体时代劳动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劳动教育应关注信息检索、评估、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使劳动者能够快速获取有效信息,辨别信息真伪,发挥信息的价值,为个人和团队的发展提供支持[2]。

五是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新媒体时代,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愈发重要,学会利用新媒体工具开展远程协作,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沟通需求,能提升团队整体执行力。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1.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往往难以直接应用于实践,而新媒体时代劳动教育能提供实践机会和活动,使大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大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

2.增强大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现代社会,团队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和能力要求。大学生通过参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能与同学或其他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有效沟通、协调和分享资源,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还有益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4]。

3.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学历已经不能保证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劳动教育能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具备更多的优势。大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能学习并掌握实践技能,了解行业动态和就业趋势,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还可积累职业经验,增加就业机会和扩大发展前景[5]。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内容偏少,缺乏系统性

劳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劳动教育存在内容偏少和缺乏系统性的问题。

首先,劳动教育的内容偏少。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传统的劳动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在面临实际挑战时缺乏综合能力和细致思考的能力。

其次,劳动教育缺乏系统性。目前的劳动教育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系统性的教学,学生只是被传授一些零散的操作技巧和知识,缺乏对劳动实践的整体了解和规划能力,难以使学生全面理解劳动过程和劳动价值,也无法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

(二)劳动教育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形式单一且缺乏互动性的问题。

首先,劳动教育形式单一。目前的劳动教育往往仅限于传统的理论授课和操作演示,缺乏多样化的形式和方法,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缺乏参与和实践的机会,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的灌输,无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劳动教育缺乏互动性。在现有的劳动教育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机会较少,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合作和沟通的技巧,也无法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劳动资源利用不充分,缺乏支撑性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劳动资源利用不充分和缺乏支撑性的问题。

首先,劳动资源利用不充分,劳动设备老旧、数量不足,场地利用率较低,导致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无法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和体验,限制了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参与度和发展空间。

其次,缺乏支撑性。一些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高,缺乏相关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学校可能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学术教育和科研上,对劳动教育投入较少,教师和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部分教师及家长的不重视导致缺乏有效的指导评价和支持鼓励。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建立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建立全面、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实践水平。

首先,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应包括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可以将传统的劳动技能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设计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劳动教育课程[6]。例如,可以开设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图像处理、视频剪辑等相关技术。

其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灌输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需求。因此,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应包含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劳动实践并应用所学知识[7]。例如,设立实践课程或实习项目,让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社会机构参与实际工作,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实现实践与理论学习相互促进的效果。

(二)引入新媒体技术,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通过引入新媒体技术来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首先,应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来打造沉浸式的劳动教育体验[8]。通过使用VR头显和手柄,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劳动实践场景,如工厂生产线、农田耕作等。他们可以模拟操作设备、解决问题,获得实时的反馈和指导。此沉浸式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劳动的真实情况,提高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应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协作工具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创建在线劳动教育社群,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劳动实践经验、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还可以相互学习和获得启发。同时,利用在线协作工具,让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完成劳动项目[9]。他们通过共享文件、在线讨论和视频会议等方式,实现远程协作并共同完成任务,此形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够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将他们的劳动成果分享给更多人。

(三)整合校内外资源,提供多元劳动教育途径

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来创新劳动教育的路径。首先,整合校内资源,打造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平台。学校与各专业教师、学生社团和校外企业合作,提供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项目[10-11]。例如,学校应设立劳动教育实验室或工作室,提供创新的劳动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12]。学校还应与校外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或兼职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工作实践,了解职业发展和劳动市场的需求[13]。

其次,需要整合校外资源,增加劳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学校可以积极与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合作,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劳动教育的资源和渠道。例如,学校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公益劳动项目,让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14]。学校应建立校外导师制度,邀请专业人士或企业领导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方向[15]。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塑造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探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有助于推动劳动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增强教育效果。

劳动教育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与网络文化相结合,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以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劳动教育的场域和时空。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高勇,王永強.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空间劳动教育模式的建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90-92.

[2] 范俊玉.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及激励措施[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1):134-139.

[3] 张晓岚.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劳动教育[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3):83-85.

[4] 杨庭.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公关世界,2022(21):128-129.

[5] 冯珊珊,代以平.全媒体视域下学校劳动教育:价值、困境与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22(12):17-22.

[6] 师环环,瞿翠玲,李靖.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劳动教育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0):186-188.

[7] 庄佳昕.“微思政”视阈下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55-58.

[8] 孙建军,郝志阔.“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融入工匠精神路径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3(11):64-66.

[9] 任增霞,谢刚,齐万彬,等.新媒体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与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7):46-48.

[10] 吴思潼.新时代推进高校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7):58-61,74.

[11] 任艳桃,杨阳,薛宇.新时期高校劳动育人模式的实践及优化:以吕梁学院“四个一”劳动育人模式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21,11(5):55-59.

[12] 孟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1):185-187.

[13] 王倩倩,谭筠鹏.播音主持劳动教育优化策略研究: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69-71.

[14] 卢玉亮,曹宁.自媒体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传播与版权,2022(8):115-117,121.

[15] 李文文,杨友清.新文科背景下数字出版专业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3):44-48.

[16] 张耀军,董淼,孙建超.全媒体时代高校美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组织脱嵌视角[J].美术教育研究,2021(7):182-184.

作者简介 刘庆玲,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整合资源创新路径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谈广播媒体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中国广播(2016年11期)2016-12-26 10:07:45
以整合资源提升音乐课堂趣味性
巧用电子白板彰显现代魅力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34:48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广东省中考化学计算题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9:55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