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刍议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新范式*

2024-04-06 14:19王骏飞王冠中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1期
关键词:工科应用型校企

王骏飞,谭 平,王冠中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有了极大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外大批的信息科学等相关行业也纷纷布局未来的发展,优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缺口是较大的。尽管如此,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没有及时跟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创新升级教学方式方法,由于教育内容没有及时跟上时代,使得学生在接受这种过时的教育后并不能充分提升自身的能力与专业素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较为看重,但是对于新工科专业而言,实践能力同样也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能契合当前新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工科专业因为受到传统理论教育方式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后只能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并且在工科专业的教学中,校企合作成效不足,培养出来的工科人才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使得他们难以参与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来。由此可见,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校企协同的培养方式上进行分析探讨,为高校今后能够培养出新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 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工科发展背景

2.1 我国对新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

当前,工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是我国经济支柱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了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一些工业领域中,我国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不能通过自己的创新来掌握相应的技术能力,在工艺方面的缺乏使得我国的一些工业设备零件无法自己进行制造,只能从别国进口[1]。

除此之外,在我国工业领域中的产业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较为高端的工业行业有所缺乏,较为基础的工业行业过于饱和,甚至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我国的产品制造合格标准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所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良品率达不到一个应有的合理标准,使得我国的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相对薄弱。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国妥善解决上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首要基础就是人才,拥有人才才会拥有话语权,掌握相应的创新能力,以此来保障我国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2.2 我国新工科人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方面的问题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人才队伍的整体状态欠佳,不论是在人才的数量上还是素养上都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如缺乏顶尖人才、带头人等。此外,通过对工业领域人才的数据调查能够了解到,当前在我国社会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高学历的人才占比不足1/10,有超过90%的社会企业认为自己缺乏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技术的掌握领域较为单一,缺乏综合型的工业人才使得企业的发展出现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相应的恶性循环,企业中的技术人才流失程度较为严重,人才对于企业缺乏相应的归属感[2]。

同时,社会企业中对于人才的培养与待遇的给予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技术人才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不看好,企业也认为员工无法带来应有的职业价值。有超过50%的社会企业认为社会中技术人才的实际能力与自己所需求的人才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想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高校方面入手,从如何培养、怎样培养入手,以此来解决我国目前新工科人才缺乏以及其他的相关问题。

3 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3.1 高校教育理念存在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较为看重,认为学生只要掌握相应的知识理论,就能够达到相应的教育标准。但是在新工科的发展背景下,重理论而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存在较大问题的。这不仅会导致高校学生缺乏相应的创新思维,而且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完全满足社会企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这不论对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企业来说都存在一定影响,这种在教育理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及时进行优化[3]。

3.2 人才培养理念存在的不足之处

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理念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部分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较为趋同,工科专业的人才往往会使用综合性高校人才的教育模式去培养,这样使得学生所掌握的技术知识无法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即使未来步入社会后,这种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出的高校学生也缺乏相应的竞争能力,社会企业的不认可使得对学生融入社会的程度存在消极的影响,这种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及时解决。

4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范式

4.1 确定人才培养目的,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

若想充分保障当前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效率,就需要高校及时确定人才的培养目的,转变传统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错误教学理念,通过现实社会中的工业产业实际发展情况来培养匹配行业岗位标准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就需要及时确定人才培养的目的,在结合社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来设计相应的人才培养方式,保障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效率。可以通过加强对当地社会企业发展情况的掌握,明确企业对于人才技术能力的实际需求,及时优化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方式方法。

在培养人才的方式上,高校方面可以聘请就职于社会企业的优秀人才来到学校共同探索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还可以建立一个高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模式,保障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此外,高校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还应该丰富学科的多元化种类,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社会中一些专业人才的供给需求。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与企业交流意见与想法,了解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及时更新自身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此来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目标,培养优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4.2 优化升级教育模式,发挥教育资源的价值

若想保障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质量,就需要保障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学生实际具备的能力相匹配。对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调查分析时能够明确的一点是,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采用的方式方法存在趋同性,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跟学校的办学宗旨有关,二是跟当地产业的发展特点有关。在这个基础上,高校方面就需要充分学习其他国内外优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优化升级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价值,保障学生能够接受全方位的优质教育[4]。

首先,可以将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作为基础,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在一定情况下能够精简一些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教师教学过程中受到的压力。其次,还应该消除校企之间存在的隔阂,通过将不同课程内容转变成不同能力的培养,能够充分保障学生组建自身的技术能力网络。除此之外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由于社会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高校方面要对当前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切实分析,保障教育资源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4.3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优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后,我国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时主要利用校企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相对应的实践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提升技术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形成一个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创新意识来提升自己的能力。高校方面可以在确立人才目标后创设相应的实践课程,以及项目实操,将这种实践教学融入整个课程之中,保障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发展[5]。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高校方面还应该注重教学平台的搭建,应该对当前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学生建立一种学习发展模式,让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成为制度化、模式化的标准。最后,还应该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升级,通过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以及个人素质的提升来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让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明显地体现出来,保障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来胜任相应的岗位。

4.4 着重积累学生经验,提升学生综合性素养

在当前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中,对于学生的实际经验的判断已经有了相应的标准。在这个基础上,高校方面就可以采用让学生完成相应学习项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通过结合社会企业上的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胜任岗位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项目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能力予以完成,并将完成的结果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学生今后的社会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6]。

随着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将其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教学策略来设计相应的教学系统,让学生在接受教育中不断增强自身对理论的掌握程度与提升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就能够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性素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5 合理选择培养标准,培养学生社会服务意识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下,检验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检验模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真正能力,还使得学生产生实践能力不重要的错误认知。在这个基础上,高校与企业应该合理地选择培养标准,结合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学生根据的优势与特长选择是否继续进行学业深造还是步入社会进行职业发展,学校为学生提供合理的选择项目帮助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获得能力的提升[7]。

此外,还要将教师的教学效果作为反映学生能力提升的主要标准,通过这种方式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还需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保障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同时,还应该对已经步入社会的学生进行持续的跟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还可以将在社会中取得一定成绩的毕业生邀请回学校,举办工作经验以及自我提升策略的交流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4.6 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注重学生能力提升

可以开设人才培养的辅助课堂,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可以按照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划分,在小组中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交换自身的想法与意见,对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利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结合企业的实际案例来进行实际探索学习,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8]。

4.7 创建企业实习机制,完善企业实习保障制度

学校方面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定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提前积累工作经验,能够切实提升高校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来创建一个企业实习的管理机制,学校就能够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企业也可以在这个机制中去反馈学生的实际实习成果,共同开拓一个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良好局面。

同时,为了进一步满足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还可以建立一个双向评价的策略,分别根据评价结果来决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实习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关注程度。此外,通过实习目标的评价来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实习活动,保障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未来岗位的实际需求,对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地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这也离不开对教学内容的不断优化,让学生始终掌握前沿的技术与理念,对人才培养有极大的提升作用。

最后,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还需要对校企协同下的实习环境进行完善,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保证自身的实习质量,通过登录信息化管理平台来让学校方面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状态,并且根据实习企业对学生的真实评价来分析当前社会对于工科人才的最新需求。同时,还需要将学生的实习细节进行反馈,开展更加全面的实习管理工作。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习情况做出自我规划,切实解决工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

5 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新工科建设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工科建设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在校企协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的引导过程中,高校能够随着内容的丰富以及思想的转变,确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新工科建设的需求。通过转变教育思想、丰富教学课程体系以及升级培养方式等途径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从根源上优化了人才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高校新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工科应用型校企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