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非遗“木兰传说”陌生化设计探说

2024-04-04 22:00张航
中国故事 2024年1期
关键词:陌生化木兰陕北

张航

【导读】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最初应用于文学领域的研究。其基本观点在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使大家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唤醒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物的感知能力,带来新奇的感受,从而使人获得审美愉悦。如今,这一理论逐渐被运用于绘画、设计等领域。本文以延安非遗“木兰传说”文创设计为出发点,在陌生化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践进行设计探讨。通过合理运用陌生化理论与艺术手法,对大众所熟知的“木兰传说”进行独特的视觉形象表达,赋予其新的活力,激发人们对延安“木兰传说”的情感共鸣,打造出属于陕北地域的木兰非遗文创设计。

一、“木兰传说”主题文创设计的发展现状

“木兰传说”在早期主要以民间口头语言的形式流传,后期以南北朝叙事诗《木兰辞》为主要载体,从歌谣到传说再到影视重塑,经过跨界演绎、数度加工,其事迹和形象出现在不同的领域与平台。在国内,“木兰传说”指的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动人故事传说。由于传说广为流传,它具有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的特点,再加上之后的行政规划问题,造成了今天传说故事在多个地区多样化流传的局面。但是,关于木兰的姓氏、籍贯等信息,史书并无确切记载。

“木兰传说”这项国家非遗由湖北省黄陂区、河南省虞城县和陕西省延安市共同拥有,其中陕西省延安市的“木兰传说”在2011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被列入了第三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木兰故里的传说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认为木兰出生于陕西延安。传说在1600多年前,延安万花山花园头村有一位少女名叫花木兰,在解甲归田后,木兰依旧像从前那样织布种花、骑马练功,去世后被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这里有著名的走马梁、木兰泉、木兰陵园,相传其陵墓就在万花山河流对面的果园山下,墓体高大,墓下有石人、石马、石狮子,还有拴马桩。长期以来,这里一直受到周边民众的供奉,香火经久不息。

在陕西省延安市,政府利用木兰形象、与南门里PARK购物公园联名的木兰文化商业潮街、木兰书院等形式进行文化宣传,但线上线下宣传力度不足,影响范围小,文创种类相对较少,传播力相对受限。在国外,“木兰传说”也被他国运用重构并获取巨大经济利益。欧美国家将“木兰传说”制作为动画及真人版电影等,例如1998年的《花木兰》动画电影就获得了口碑票房双丰收。该电影以中国传说为主题进行创作,在东方传说故事中注入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将西方的奇幻想象与东方传说的细节相交融,对人物形象、价值观念、叙事风格进行陌生化处理,契合了欧美文化中的女性追求独立平等的权利意识,却也使它逐渐偏离了中国古籍中原本的模样。此外,迪士尼有意针对不同市场领域进行美术设计,但这也导致了一定的问题,比如为了迎合欧美观众的喜好而抛弃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导致部分设计未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可。

目前的木兰文创设计以人物刻画为主,整体形象千篇一律,缺乏创意性、实用性、艺术性和美感,关于延安“木兰传说”的文创产品设计则更为稀少,也没有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和主题性的研究,致使文化体现较为琐碎,大多徒有木兰文化之名,欠缺木兰文化之实。所以,要讲好延安的木兰故事,就必须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把握新时代、新语境下观众的接受度,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联系起来,对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进行筛选、整合和融合,利用地域特色凸显延安木兰文化的独特性。通过合理运用陌生化理论对大众所熟知的“木兰传说”塑造独特的视觉表达,用艺术的手法对其文化元素进行二次艺术呈现,赋予其新的活力,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情境,为“木兰传说”文创设计塑造一个具有陕北地域氛围的作品形象,激发人们对延安“木兰”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打造出属于陕北地域特色的木兰文创设计。

二、陌生化理论下的文创设计价值与方法

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首次提出了陌生化的理论。这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备受国际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并非将不熟悉的变为熟悉的,而是用艺术手法将熟悉的东西经过加工变得不熟悉,使人感受到陌生、新鲜而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产生想要仔细观察并了解它的强烈欲望。这一理论最早用于文学领域,后来由于其影响越来越大,才被引用到戏剧、摄影、电影等领域。布莱希特的陌生化“间离效果”、马尔库塞的新感性论、“结构主义”“符号现象学”“接受美学”等西方学术界中的诸多理论,也是在吸收、借鉴、改造和应用陌生化理论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该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流传到中国,在文学界掀起了研究和运用的热潮,在中国进入新世纪后迎来了繁荣阶段。该理论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现代艺术的推动力。

陌生化的艺术就是对熟悉的材料形式、观念行为、技巧和情感的构建、抽离与整合。其价值在于以下几点。首先,陌生化能打破惯性思维。当观者对同一件事频繁感受后,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变得麻木,难以在人脑中形成深刻印象,而陌生化理论可以打破这种惯性,更新观者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唤起观者对生活的新热情;其次,陌生化能升华艺术,将真实的对象以新的手法升华,丰富审美主体对事物的感受;最后,陌生化可以制造距离美。通过陌生的造型、色彩、视角,使观者与设计作品的“心理距离”变得更远,从而激发其对作品内容的探索欲望。陌生化设计是以陌生化理论为基础进行设计创新,是一种系统性、突破性、融合性的表达。在阅读了相关学者的研究论述后,笔者认为在文创设计中运用视觉感知的陌生化与情境意象的陌生化,有助于达到陌生化设计的目的。

視觉感知的陌生化会引起观者的视觉停留,带给观者感官和心理刺激,使其得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认知处理。我们在购买或欣赏文创产品时,目光往往常会停留在视觉感知较为陌生的产品上,这就是因为我们会利用视觉感知刺激来促成自己形成新的审美体验与思考。

在设计中,人物形象的异化塑造,会使产品特性更加突出,给观者更直观性的视觉信息刺激,打破其思维定式。因此设计者要以独特的眼光去寻找元素信息,恰当地利用材质和技巧,从功能、造型和色彩等多个角度来实现陌生化的多维度表现,增加独创性与新奇性,打破惯性认知与同质化。至于情境意象的陌生化塑造,可以通过重塑意象主体、融合地域情境进行人格化打造,从而产生观念创新。为了实现与观者的双向沟通,使其获得情感与价值审美感知,设计者需要深入挖掘文化符号,从个性、情感、审美上寻求突破,对其内涵进行创新性挖掘,将其主体形象或元素重新表现,或巧妙编排、打破重组,给予该形象或元素以独特的视觉表达,从而为产品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具有故事性、差异性、延伸性,留给观者更多回味的空间。又例如,受当地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民俗的设计形态、材料和设计风格上会体现出不同的特色。可以采用跨领域的符号融合进行设计,或从视觉符号的某些特征中引发联想,赋予其深层次、多维度的内涵,将意象的形移植到设计中,以达到更好的文化内容与情感传递效果,使观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陌生化理论下“木兰传说”文创设计实践

通过概念阐述、案例分析、实地调研考察并结合陌生化理论进行实践设计,意在赋予延安非遗“木兰传说”独特的文化符号,打造出有陕北地域特色的木兰文创设计。

首先要提取“木兰传说”和陕北地域文化元素,将陕北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木兰传说”的文创产品设计中,使延安非遗“木兰传说”能够呈现出独特的创意效果和传播属性,提升其艺术效果和实际价值,推动地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弘扬地域非遗文化。不过,陌生化理论并非万能,在设计过程中如果过于求异,会导致忽视文化内容实质和底蕴的挖掘与升华,因此实践陌生化文创设计时要不断关注设计的实际价值与非遗文化的品质提升。

第一步,梳理主题信息。查阅“木兰传说”、陕北地域文化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列表梳理;第二步,提取设计符号元素。根据陌生化理论下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实践;第三步,塑造主要形象。将已有元素通过提取重塑、氛围营造等方式进行组合,完善创意;第四步,进行附加衍生设计,输出多种表达效果,由此构建属于陕北地域特色的木兰文创设计呈现方式;第五步,输出最终效果。

地域传统文化是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各个地区和非遗的文化资源与内涵不同,因此在进行地域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时,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而是要对文化元素进行解析、归纳、提炼,并将其转化为设计元素。只有将这些元素与产品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赋予文创产品新的生命力,唤起群众对木兰精神的情感共鸣,使大众获得关于延安非遗“木兰传说”文创产品的深层次体验,见表1。

表1  符号元素提取

符号元素 符号类别

陕北地域文化符号 农民画、布堆画、毛麻绣、石刻画、剪纸、面花、刺绣、熏画、安塞腰鼓、延长曲颈琵琶、陕北道情、子长唢呐、秧歌、靖边跑驴等 文化底蕴类

狗头枣、小米、子长煎饼、窑洞、宝塔山、延河桥、延安大剧院、延安大学、黄帝陵、画像石、山丹丹花、米酒黄酒、绥德石雕等 物质资源类

革命旧址、纪念馆、1935—1948年红色历史事件、红色军用武器、生活用品、红色宣传口号、书籍、刘志丹、路遥、陕北人物形象等 红色文化类

“木兰传说”文化

符号 军营、房屋、军贴、边关、刀、长枪、盾、纺车、铜镜、花黄、兔、鼓槌、环首刀、甲胄、明光铠、骏马、弓箭、服饰元素等 物质资源类

木兰精神、忠孝勇真、女性主义、英雄、淳朴善良、不慕名利等 精神资源类

《木兰辞》、魏晋南北朝、传说、戏曲、影视、迪士尼等 文化资源类

木兰、将军战士、皇帝、家人等 人物类

万花山、木兰泉、木兰故里、走马梁、拴马桩、南门里、木兰陵等 延安“木兰传说”类

延安非遗“木兰传说”最终以主形象设计为主,并搭配一系列衍生设计,如主形象的3D形象设计、变装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海报插画等。在衍生设计中,将陕北地域特色与“木兰传说”相互结合,再融入时尚元素、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如陕北腰鼓、延长曲颈琵琶、延安红色革命文化、木兰织布、练武、骑马、种花等“木兰传说”等,并对这些元素加以夸张化、童趣化,使观者可以感受到新奇而又熟悉的视觉效果。

延安“木兰传说”的人物新形象设计在木兰替父从军与荣归故里的立意基础上展开。该形象设计整体采用红黄蓝三色为主色调。首先对木兰荣归故里的主要形象进行设计,提取了北魏女陶俑和近现代陕北地区服饰的元素和特色,在服饰上采用了陕北剪纸与陕北刺绣上的纹样元素,还结合抓髻娃娃等传统造型设计出了该人物形象的眼睛、发型和头饰。耳环则借鉴和提取了陕北窑洞的形态,整体设计中还运用了木兰花的元素;其次,对木兰替父从军的形象进行设计,该形象采用北魏时期的明光铠、木兰花与延安万花山木兰祠等元素进行整体设计,并融入陕北地域特色,例如陕北头巾、山丹丹花、牡丹花、陕北剪纸等。图1、图2、图3为设计作品展示。

四、陌生化设计的时代需求

综上所述,此次设计创作旨在运用陌生化理论,对木兰这位巾帼英雄进行独特的视觉形象塑造。文创产品通过感质意象要素提取、叙事场景营造、个体情感唤醒,促成人格化沟通。同时,通过融入时尚文化元素,诸如功夫、陕北民俗等,唤起观者对木兰精神的深层次共鸣,让木兰这一文化符号不仅承载“忠孝勇真”的内涵,还能展现出带有陕北气息的时代表达,体现地域文化艺术与历史传说的融合与升华。

延安非遗“木兰传说”的文创设计必须与时俱进,回归人们的消费日常,与目标群体建立新的形象和情感认同,才能走出困境,让延安“木兰传说”的非遗文化内涵可感可知,发挥“木兰传说”文创设计在趣味引导和非遗价值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萍.“木兰传说”传承中的跨区域合作机制构建探究[D]. 华东政法大学,2021.

[2] 王长寿,杨梦丹. 花木兰传说[J]. 少年月刊,2021(Z3).

[3] 姜欣. 从《山海经之小人国》看国产动漫IP发展新思路[J]. 电影文学,2020(11).

[4] [俄]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M]//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 方珊,等,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5] 李思瑶,徐景涛,刘咏,等. 基于三星堆文化的烟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2).

[6] 刘维尚,王泽艺,孙炳明,等. 基于感质层次的地域红色文化IP产品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2023(4).

作者簡介:张航,延安大学。

猜你喜欢
陌生化木兰陕北
木兰剧片段展示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我的大陕北
若是木兰能网购
党建地图·陕北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