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智慧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城建档案管理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从管理体制、数据化程度、安全保管等方面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智慧化数字馆、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安全建设和开发利用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城建档案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建档案;管理利用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市化的升级版,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为支撑,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应、调控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城建档案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着核心信息,因此,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利用,挖掘城建档案价值,为城市建设贡献更多档案智慧,显得至关重要。
1 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建档案管理利用的内在耦合性
在整个智慧城市建设中,从地理信息采集、数据库互联,到核心系统运营,城建档案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城建档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素材库
智慧城市建设依托一系列智能计算技术,诸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使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加互相连接、高效运作,并赋予更高的智能化特质。城市建设档案资源是物联网、空间信息集成技术应用的基础。借助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智慧城市建设大脑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方式,对城市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实现基于档案大数据的全过程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在此模式中,利用城建档案大数据构建智慧城市档案,协调建筑控制、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1.2 城建档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助推器
智慧城市建设前期需要大量的原始档案材料,比如基建图纸、管道工程、设施配套等作为参考,为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特别是对于历史古城的智慧化建设,依靠城建档案进行对古建筑院落的信息采集,实现建筑物三维、二维信息集成,为遗产保护、监测和修复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古建筑的原真性。保定市在古城智慧化建设中,挖掘档案城区、地段、古迹及非遗等地理和文化要素,在城市规划做好历史文化的保护,实现文化、产业和空间的整体智能化提升。
1.3 城建档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模拟器
每个城市都具有特殊性和独特性,智慧城市建设无法借助定制化的模板和数字化建设方案。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都需要预先进行方案设置,城建档案融合了人、地、物、组织等实体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组合的模拟能描述智慧城市的业务,用标准化的产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在建设中档案数据源源不断地汇入,进一步盘活智慧城市、保证数据鲜活,构筑动态、精准的城市知识图谱,形成了档案数据底座—信息系统—智慧大脑的正向循环。大同市借助档案数据资源,结合知识图谱、BIM、CIM等模拟可视化分析模型和应用场景,精准预测未来5年的存储和算力需求,为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政府运行等应用提供数智支撑。
1.4 智慧城市推动城建档案管理提档升级
智慧城市为城建档案管理发展提供了大量有利条件。从环境上看,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的新思维和新方向,国内一二线城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开发、构建完善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系统(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这为城建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从技术上来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确立了一系列标准体系和技术体系,完善了各方共同参与标准化建设的协调推进机制,打开了提档升级的广阔空间。
2 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建档案管理利用的常见问题
2.1 管理统筹机制不完善
城建档案管理过于分散,造成资源浪费和支撑能力不足。智慧城市与城市建设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城市建设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方面。如果档案资料不能及时归档或者移交城建档案馆,这些基础建设数据就无法汇入智慧城市建设中心,档案助推智慧城市的作用就无从谈起。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建档案管理体制统筹能力不足,《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落实不到位,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不严格,大量档案保留在单位或者个人手中,未能及时归档或移交,造成了档案资源的流失,无法及时掌握城市更新速度。比如,道路工程档案因涉及保养维护、拆迁补偿、技术监理等工作,许多单位将档案资料单独保管,未能将电子数据或者纸质档案按时移交,造成智慧城市建设缺乏数据更新。
2.2 档案数据化程度较低
智慧城市系统中的子模块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这些技术支撑着“感知、传输、分析、应用”的技术体系,为智慧城市的功能实现提供全面技术支持。城建档案管理只有契合智慧城市建设的功能,才能发挥应有效益。但是,城建档案系统受限于观念、人才、资金等方面问题,信息化水平总体不高,档案信息化建设依然处于较低层次,无法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智慧城市支撑技术对接。信息化质量的落后成为数据共享的最大阻碍,使得城建数据难以达到实现远程数据交换、服务的标准条件。
2.3 安全防护能力不足
一是城建档案安全理念有偏差。有的部门基于档案保密需要,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城市管理、产业发展、基础配套等诸多环节,城建信息共享会造成极大安全隐患,过度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客观上阻碍信息共享。二是安全设施建设不到位。大数据环境下城建档案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应用系统、数据中心、为公众服务的网站或App等,需要成套性的安全措施,大多数城建档案部门缺乏综合性防护体系。如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因保护措施不到位而遭受攻击,破坏性将呈指数级增加,影响智慧城市的正常运行。三是信息安全标准不完善。2020年,《信息安全技术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指南》发布,明确了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防护的措施和标准,但是城建部门相关标准还处于摸索阶段,落实不到位现象较为突出。
2.4 服务水平滞后
一是人员智慧化管理能力不足。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建档案发挥作用依赖于新技术的使用,也面临着许多开发利用的需求,这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但是大多数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老化、观念落后,城建档案馆未有自主招聘权限,引才育才机制难以发挥。二是服务方式较为传统。城建档案整体性、综合性强、来源广泛、利用率高,在强调效率和质量的新技术环境下,传统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进行开放鉴定、分类整理和检索利用的,极大提升利用水平和质量。目前来看,城建档案管理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不足,导致服务转型不够。
3 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建档案管理利用的推进策略
面对新的城市建设进程,城建档案需要从技术、能力、服务、开发等方面对接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努力打造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体系。
3.1 打造智慧档案馆
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据化为基础,也为智慧档案馆建设提供了契机。智慧档案馆是档案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建档案资源进行挖掘、分析、處理[2],形成智慧资政信息,服务于智慧城市的管理、服务与决策,智慧档案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
3.1.1实体档案智能化。以二维码、RFID等设备标识档案属性,将这些信息转换到信息处理中心,信息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为智慧服务和决策提供依据。
3.1.2档案服务智慧化。大数据管理系统自动识别查询者身份信息,并根据身份特征分析其可能的需求,联系馆藏档案信息,感知并满足用户需求,精确服务查询者。同时,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系统能够从海量数据资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结合档案利用者的用户特征[3],如所在地域、用户行为、个人偏好、访问频率等分析归纳档案的借阅规律,实现数据智能处理与多元化呈现,当已有记录的相似类型利用者需要查阅的时候,系统主动推荐,准确迅速地为利用者提供其需要的档案信息,实现智慧档案馆的个性服务[4]。
3.1.3智慧平台建设。智慧平台是城建档案与智慧城市链接的载体,在云技术和物联网的推动下,实现城建档案馆与职能部门之间、档案馆与智慧大脑、档案馆与人之间的共享利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档案数据资源与城市建设资源的互联互通。目前国内有的城市将城建、市政、交通等智慧平台整合利用,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交通堵塞、设施损害、环境治理等问题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治理科学依据,对城市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2 创新管理体制
3.2.1畅通管理流程。要在智慧城市建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全市城建档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建筑单位、档案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等,明确归档收集流程、数据化建设规划和布局以及档案智慧化服务平台计划,形成由智慧产业规划中心为统领、城建组织有效参与的发展体系。
3.2.2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完善智慧型档案数据体系,以标准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为重点,开展智慧城建档案数据统计与归集工作,对档案管理领域的行业、单位实施有针对性的检查督导,更好地提升档案数据质量。
3.2.3完善扶持政策。通过财政投入、财政补贴、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智慧档案技术研发、智慧档案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档案部门建立研发机构和申报国家或者省级技术中心,支持开展科技难题攻关,多方位争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
3.2.4集聚发展人才。鼓励档案部门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重点实验室、研发机构等,推进建立与档案事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智慧创新联盟。加快培养和引进智慧档案馆所需的多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柔性引进“外脑”,以人才的充分涌流提升智慧档案管理水平。
3.3 深化档案利用
智慧城市视野下的档案利用不仅是提供数据支撑,也包括社会数据利用的优化和文化产品的开发。
3.3.1提升社会化利用水平。伴随智慧城市建设的精准化,建筑物的地名地址、道路名称等信息也在不断更新,但是档案数据归档的滞后性,造成数据查询慢、查不到的情况,在馆藏数字化基础上,要充分运用地理位置信息、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利用质量。青岛市开发建设了全市城建档案区市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以青岛市电子地图为基础,充分利用建筑物地理位置坐标唯一性的特点和馆藏档案数字化的工作成果,依托管理服务平台,将1.4万余个建筑工程档案与地理空间位置信息相关联,辅之以地名地址匹配技术,实现秒级查询利用。
3.3.2打造城建特色文化产品。加强对馆藏档案挖掘,持续加大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力度,通过展览陈列、编研出版、微视频等形式,阐释好城市的文化底蕴、人文情怀和时代风貌,推出有影响力的城建特色档案文化精品,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武汉城建部门打造武汉城建文化大地图,通过GIS建模技术和数据关联与映射,在数字地图集中展示历史建筑、文化社(街)区、工业遗址、江河湖泊、交通枢纽等城建文化元素的相关音频视频,实现城建档案数据的文化赋能。
3.4 夯实安全底线
3.4.1强化关键节点安全维护。围绕物联网接口、硬件设备、网络环境、数据安全建立口令密码更新提示、设备运行巡检、联网IP地址准入等系列长效机制,对重要数据库定期开展数据资源安全风险评估,加强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手段建设,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保障档案数据网络安全。
3.4.2加强技术保障。逐步研究和探索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安全技术网络,应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档案数据的安全共享、数据泄露溯源查找等;加强新一代密码技术应用,更好处理敏感数据跨部门的场景应用需求,从源头上构建以密码技术为核心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3.4.3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要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抓紧抓实,压实领导管理责任,明确“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强化风险意识,严格落实数据分类分级和全程可控要求,将数据采集、存储、使用、销毁等环节全部纳入数据管理范围,明确考核要求和责任追究情形,为智慧城建档案建设保驾护航。
结语
智慧城市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建档案高效管理与利用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借助档案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升级,为智慧城市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选择。城建档案部门要找好时代坐标,打破过去陈旧的工作模式和思维定式,主动融入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强化系统观念,与智慧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以城建档案治理转型升级推动智慧城市迈上新台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建档案管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洁.脚踏实地 放眼未来 推动智慧城市落地深耕[J].中国建设报,2018(09):17.
[2]陈培颖.智慧泉州城建档案馆的建设[N].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08):25.
[3][4]张中宇.应用大数据构建智慧城建档案馆[N].城建档案,2020(05):25.
作者简介:刘飞飞(1985— ),本科学历,山东省临沂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从事自然资源档案管理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