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重,崔满丰,尹 超,刘 琪,翟 颖,马秀丹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北京 100045
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一般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1]。在定量评价方法中,被引频次指标在期刊影响力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被引频次是一种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各种影响因子中都包含被引频次[3]。被引频次作为影响因子公式中的分子,和影响因子呈正相关关系,反映着期刊的被关注程度,体现期刊的大众接受程度和学术水平[4]。基于被引频次,已有学者展开了多层面的研究[5-7]。
本文选取地球物理学影响力不同的4种期刊,即《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地质》《中国地震》《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基于其刊载论文被引频次差别,论述提高期刊影响力的措施,以期为期刊提升影响力提供参考。
《地球物理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是有关地球物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固体地球物理、应用地球物理、空间地球物理和大气、海洋地球物理和地球物理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着重报道创新性研究成果,是地学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之一,已被列入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多个检索系统收录,如SCI、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等。
《地震地质》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79年创刊的学术类季刊,2017年变更为双月刊,重点报道活动构造、新构造、地球内部物理、构造物理、地球动力学、地球化学、地震预测、新年代学、工程地震、火山学、减轻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先后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2013年被EI数据库收录。
《中国地震》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内容涉及地球科学的诸多领域,如地球物理学、地震地质学、地震工程学、地震预测与预防、历史地震研究、灾害学、地震社会学、环境与资源等,入选2017年和2020年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和研究的最新成果。
在中国知网(www.cnki.net)的文献检索数据库获取4种期刊发文量数据,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中获取引文信息。搜索文献的出版时间范围为2015—2021年,获取数据时间为2022年10 月,统计结果见表1。在搜索过程中人工剔除重复记录。
表1 4种期刊2015—2020年发文量、被引文章量及被引率Tab.1 Number of publications, citations and citation rates of four journals from 2015 to 2020
由表1 可知,2015—2019年,4种期刊的发文被引率趋于稳定,各刊每年的被引率相差不大,《地球物理学报》发文被引率大于95%,《地震地质》发文被引率大于90%,《中国地震》发文被引率约为90%,《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发文被引率约为70%;2020—2021年,发文被引率逐年降低,因为文章刊发时间较短,同行或读者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参考、引用其中内容。可以看出,4种期刊论文的被引用率具有相同的增长模式,基本在2~3 a后达到稳定。鉴于此,统计2015—2019年4种期刊的论文引用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4种期刊2015—2019年所登论文被引频次统计Tab.2 Statistics on cited frequency of papers published in four journals from 2015 to 2019
由表2 可知,2015—2019年,4种期刊所登载的文章中,被引频次在1~5 范围内的文章数量最多,分别占28%、39%、58%、62%。在0 被引频次论文方面,4种期刊登载文章的比例分别为2.6%、3.9%、8.2%、26%。可以看出,不论期刊的水平高低,0 被引频次都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可以降低。在高被引频次论文[8](51 次以上)方面,《地球物理学报》有较多稿件,《地震地质》也有数篇,《中国地震》仅有一篇,《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没有这类文章,高被引频次论文的数量可以作为评价期刊影响力的一个特征[9-10]。综合来看,要提升期刊的影响力,一方面要提升高被引频次论文的数量,另一方面要控制0 被引频次论文的比例。
产生以上差别的原因主要是期刊的禀赋资源不同,并由此形成了虹吸效应。要想获取较大影响力的提升,就必须做出实质性转变。
科技期刊编委作为相关领域内的专家,不但可以为期刊审稿,还可以做以下工作。一是推荐审稿专家。根据投稿的研究内容,推荐合适的审稿专家,使审稿意见更具有针对性,从而获得具较高被引频次的论文。二是推荐论文和投稿。相较于自然来稿,这2种稿源的引用率也较高。三是组稿。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期刊组织专栏或专刊,以大幅提升稿件引用率。因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既要注重稿件内容的学术质量,又要注重语言和外在形式,所以编辑人员很难面面俱到。对于这种情况,充分发挥期刊编委会的作用,因为期刊编委大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可进一步提升稿件质量。
编委会对科技期刊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建一支优质而高效的编委会队伍可以为打造优秀科技期刊奠定坚实基础。主编对期刊的发展和学术资源的获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中,院士任主编的期刊比例超过50%[11],这对于获取优质学术出版资源、扩大期刊影响力尤为重要。因此,在主编指引下,给予编委自主发挥的空间,引入责任编委、科技编委等制度,并配套实施编委的监督与奖惩机制[12]。有研究[13]发现,自然出版指数数据库(Nature Index)收录期刊在选择我国学者担任编委时,侧重于中年学者和获得国家级学术性荣誉称号的青年学者。因此,积极发展承担国家级学术项目、具有学术知名度的青年学者,充分发挥其思维创新、精力充沛、沟通顺畅、可自由支配时间多等优势,让青年学者参与到稿件审核中,扩展专家群,提高期刊声誉,缩短审稿周期,提高编辑工作效率[11]。
核心作者群是期刊稿件的主要来源。高质量且稳定的作者群是期刊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想吸引和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作者,期刊的禀赋资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着力为作者提供良好的发文体验,让作者认同期刊的服务模式、熟悉期刊的运作模式,不断把新作者培养成核心作者。
4.2.1 不断挖掘发现新作者
挖掘主办单位的高质量作者。主办单位可为期刊提供充足稳定的稿源,根据主办单位作者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量身”策划一些栏目,吸引这部分作者的关注。
4.2.2 发掘和培养青年作者
青年作者年富力强,论文产出量较大,也更愿意参与期刊发展。期刊应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及情感上的联系,把他们培养为核心作者。博士、硕士研究生是中文科技期刊不可忽视的作者群[15],他们具有较好的学术基础,能撰写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稿件,但是学业时间紧张、缺乏论文撰写经验。编辑在审稿时要注意发现这部分作者稿件的学术价值,加强沟通与交流,帮助其成为期刊的核心作者。
4.3.2 开展合作与宣传
优质的稿源是期刊争夺的焦点,如果不能持续吸引作者、产生黏性,就有可能失去高质量稿源。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走近作者,增加期刊的辨识度和影响力;在学术交流会上宣传期刊,了解学科最新动态和作者动态,以便及时邀约高质量稿件;借助特殊日期,如创刊周年纪念日、某些专家或作者的生日、学科内重大事件纪念日等,创造与作者沟通交流的机会。
选取《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地质》《中国地震》《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4种期刊,统计其2015—2019年登载论文被引频次,发现影响力高的SCI期刊《地球物理学报》有较多的高被引论文。基于此,认为高被引论文数量体现着期刊的学术地位,能有效提升期刊影响力。进一步分析认为,高影响力期刊禀赋资源相对优越,要想大幅提升期刊地位和影响力,应充分发挥编委作用,并涵养作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