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金豆豆(1988-),女,江苏苏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钢琴演奏、音乐教育、高校美育、公共艺术课程等研究。
摘 要:音乐表现力是影响钢琴演奏效果的核心要素,钢琴教学中加强对音乐表现力的关注,可打破传统纯技法训练误区,拓宽教学视野,促进钢琴教学革新。鉴于此,加强对学习者音乐处理能力、想象能力与解读能力的关注,认知钢琴教学中培育学习者音乐表现力的价值意蕴。从提升学习者修养,加强音乐作品解读、提升作品表达的精准性,加强移调训练、促进学习者在合作练习中增强视奏能力三方面入手,提升学习者音乐表现力。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1-0-03
钢琴弹奏具备较强的技巧性,弹奏技术以及弹奏技巧极为丰富。虽然钢琴教学中技巧训练非常有必要,但我们应进一步关注钢琴作品表达的主旨和目的。弹奏技术训练旨在更好地表达音乐作品,也就是说,钢琴教学中不能单纯关注弹奏技术,应加强对音乐处理能力、想象能力与解决能力的培育,确保学习者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走出教学误区,才能使学习者在作品感受中,加强差异化演绎,并在钢琴演奏中融入个人理解。
一、核心概述: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内涵
(一)音乐处理能力
钢琴演奏过程中,将加强对作品的再次创作和处理。学习者在系统性解读原有作品思想内涵和审美诉求时,也需借助再次处理融入个人理解。具体来说,学习者需要精准表达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也要借助合适的演奏技巧,掌控表演速度,并基于个人认知,加强对部分元素的个性化处理。这将为学习者提供较多自主发挥空间,也对学习者的音乐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习者有能力基于个人理解营造完美化演绎情境,增强社会个体对音乐的进一步感受[1]。
(二)音乐想象能力
钢琴作品演绎不仅是对简单曲谱的重现,还要窥探不同音符背后的旋律和乐感。学习者需借助想象加强对美的体验,更好地处理钢琴作品,才能在传达美的旋律时,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感受。这要求在钢琴教学中,强化对学习者想象能力的关注,使其有能力借助旋律感受作品深层次内涵,并借助表演营造虚拟化情境,从而打造沉浸式体验,助力观众更好地欣赏与理解作品。总之,学习者想象能力关乎作品演奏效果,想象能力越强,其情感表现力也越强,有利于强化钢琴表演的整体效果。
(三)音乐解读能力
钢琴作品是艺术家抒发情感、传达思想的核心渠道,将在传达个性化观念的同时,为社会个体带来美的享受。而学习者演绎相关钢琴作品,将在二次创作过程中融入个人理解,争取在准确传达钢琴作品中心思想的同时,融入个人情感,以加强差异化表达。具体来说,学习者需具备较强的音乐解读能力,要在视谱中准确把握演奏节奏,也应科学利用相关演奏技巧,加强对作品情境氛围的展现。也就是说,演奏者具备较强音乐解读能力,加强对音乐的再次处理,继而使观众更精准地捕捉作品背后的深层次内涵[2]。
二、价值意蕴: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意义
(一)精准传達情感思想:提升作品演奏精准性
钢琴演奏者在演绎作品时,需精准传达作品的情感思想。但由于每个演奏者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都不同,因此,其情感体验也有所区别。不同演奏者会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特殊情感,促进相关情感融入于当前创作以及诠释中,可借助作品抒发情感。而钢琴教学中培育学习者音乐表现力,可在作品中植入演奏者的情感思想,既能借助精准解读,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又能借助钢琴营造虚拟情境,借助合理的演奏技巧表达思想情感,进而促进社会个体在音乐欣赏中形成情感共鸣,使社会个体更深入地了解创作者在音乐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实现钢琴演奏与社会个体间的情感互通。钢琴教学具备较强的复杂性,着重提升学习者音乐表现力,将在精准传达情感思想时,提升作品演奏的精准性,有利于加强对音乐作品的诠释,也可利用钢琴曲目实现情感与作品的无障碍衔接。
(二)灵活处理音乐作品:促进作品差异化表达
钢琴演奏既是加强作品表达的过程,也是一个二次创作的过程。不同演奏者需基于个人理解加强对钢琴作品的再次诠释,这也使钢琴作品被赋予特色化特质。有效提升演奏者音乐表现力,推动钢琴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将使学习者有能力灵活处理音乐作品,并基于个人的理解加强二次创作和作品诠释。例如,学习者可借助个人理解加强对作品的再次处理与创作,由此加强作品演绎,可丰富社会个体的审美体验。若学习者缺少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按照曲谱进行演奏,则只能单调地表达创作者情感,造成钢琴演奏单一化,不利于丰富社会个体的情感体验。由此,钢琴教学中提升学习者音乐表现力显得尤为重要[3]。
(三)提升个体体验效果:获得听众理解与接受
钢琴教学中,加强对学习者音乐表现力的重视和关注,提升其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有利于其加强对钢琴作品的诠释,可增强社会个体的体验效果。从本质上来讲,演奏并不是个体的情感表达活动,他需获得更多社会主体的认可,并与观众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才能发挥钢琴作品价值。而钢琴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习者音乐表现力的重视和关注,可增强学习者的作品分析能力与体悟能力,能使学习者游刃有余地处理多元钢琴作品,传达钢琴作品中的深层次情感与内涵,并适当融入个人思想。立足于多元个体对钢琴作品的感受,赋予其新的情感意蕴,将极大程度增加钢琴作品的感染力,既能使观众强化美的体验,也可在出色演奏中打动观众。
三、探索与新生: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路径
(一)提升学习者个人修养,助推其重视作品解读
钢琴教学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学习者个性特点的关注,也应提升其个人修养,争取助推其加强对作品的解读,增强其想象力,继而为提升其音乐表现力夯实基础。
首先,从思想方面转化钢琴教学模式,强化对学习者个人修养的提升。钢琴教学过程中会引导学习者接触较多的钢琴作品,应从作品接触入手,促进其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中心思想,适当分析作曲家的演奏风格,争取为学习者后期演奏积蓄力量。强化对作品的全方位了解,有利于学习者决定最终的弹奏音色以及弹奏技巧,争取提前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学习盲目性相关问题。虽然在钢琴教学中需重视培育学习者的音乐表现力,但不能单纯依靠熟能生巧,需加强对其音乐素养的关注,促进其提升个人修养,才能使其在作品解读中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其一,助力学习者阅读与音乐相关的诗集和文学作品,拓宽其学习视野,开阔其学习思路,使其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诠释能力逐渐增强。其二,促进学习者了解美术艺术。不同艺术之间具备深层次联系,借助欣赏多元艺术,增强学习者理解能力,有利于其提升画面表达能力,将为作品演奏和诠释奠定良好基础。其三,助力学习者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在拓宽学习视野时,为其提供更多接触不同风格音乐的契机,继而助力学习者在作品表达中提升演奏能力[4]。
其次,助推学习者加强对作品的解读,增强其想象力。作品解读本身具备较强的复杂性,为促进学习者加深对乐谱的深刻认知,使其有能力从多个角度入手了解钢琴乐曲,应打破传统钢琴教学模式束缚。例如,为促进学习者在钢琴演奏中与作曲者跨时空交流,助力其形成情感共鸣,可加强对不同乐谱的针对性分析,基于学习者个性特点,带领其走进作曲家的创作年代,应重视加强对作曲者生平和创作年代的综合性分析,促进学习者有能力透过作品的创作年代,窥探作品中的丰富情感,从而使学习者了解钢琴乐曲演奏风格,并加强对作品的全方位把握,以提升音乐表现力。此外,为增强学习者想象力,可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多元联动,培育学习者想象能力。例如,钢琴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加强对乐曲意境的还原,利用视觉刺激激发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值得注意的是,培育学习者想象力时,需尊重学习者,鼓励不同层次学习者分小组研究相关钢琴乐曲,畅谈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交流演奏技术。
(二)促进学习者知觉识谱,助力其强化技术练习
钢琴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学习者的音乐表现力,与其知觉和弹奏技术息息相关,鉴于此,可借助知觉识谱提升学习者的敏锐力,并利用弹奏练习增强其体验感,助推学习者演奏能力的提升。
首先,利用知觉特征提升学习者的识谱能力。例如,贝多芬A大调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Op.101,是其晚期5首奏鸣曲作品之一。其创作风格在运用巴洛克主题类型的同时,也加入了对复调与对位的探索,以及浪漫主义的思维。这需要学习者对左右手音符关系进行进一步分析和了解。当学习者了解左右手关系后,可对音乐旋律以及左右手的动作关系有更清晰的了解与认知,因此,在识谱过程中学习者可适当加强对左右手配合,以此增强自己知觉的整体性。此外,学习者需适当提升知觉的整体性与理解性。一方面,知觉由不同属性组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而利用知觉进行识谱时,学习者需从多维角度对乐谱进行研读,既要在脑海中形成整体印象,也要在练习曲目时先加强对作曲家以及曲式结构的全方位了解和认知。有了整体印象后,再进行创作和练习,可对钢琴作品的音符、节奏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关注。而教育者既要引导学习者了解乐曲,也要使其了解不同部分间的关联,以助力学习者感知能力提升。另外,学习者在知觉事物时,会根据个人经验加强对事物的解释和判断,而对相关知觉对象理解得越为深入,表达得也会更为准确。因此,在识谱过程中可促进学习者借助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经验,加强对不同作品风格以及创作目的的全方位调研,争取在识谱过程中把握乐曲风格,提升音乐诠释性与表现力[5]。
其次,借助技术练习提升学习者的弹奏能力,促进学习者加强对不同钢琴弹奏指法的练习。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练习不是传统机械性重复练习。因此,为提升学习者音乐体验感,可鼓励其在技术练习过程中增强即兴伴奏能力,促进学习者强化对不同乐器弹奏的关注,利用系统性锻炼,加强对不同键盘位置的了解,以提升学习者的音乐表现力。
(三)增强学习者观察能力,促进其强化合作练习
提升学习者观察能力,将为其开启钢琴演奏的大门,使其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也可使其尽情领略不同风格的音乐旋律。此外,钢琴教学发展过程中可适当借助合奏练习,增强学习者心理素质,进而确保学习者在舞台演奏中发挥真实水准,提升学习者的舞台控制力。
首先,加强演奏练习,提升学习者的观察能力。观察练习将为学习者提供听觉体验的钥匙,既能使其以欣赏心态体验个人演奏,也可培育其模仿能力。但在增强学习者观察能力时,教育者需循序渐进地选用相关教材,不能因模仿练习束缚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其一,加强对乐谱的针对性研究。学习者在拿到乐谱后,教育者应引导其仔细观看乐谱,了解乐曲的主要节奏以及旋律走向,分析音乐风格和特点,尽量从头到尾地分析乐谱。同时,鼓励学习者掌握正确的看谱方法,不能过于关注高音谱表或低音谱表,应尽量将视觉停留在谱表中间,兼顾不同谱表,从而使学习者的音乐表现力不断提升。其二,鼓励学习者加强对不同专家和学者弹奏模式的模仿,既要借助模仿提升其观察能力,也要借助模仿锻炼其手脑协同能力,促进其借助科学化观察,记忆相关音符,继而助力其积累弹奏经验,为其音乐表现力提升奠基。
其次,促进学习者借助合作练习增强心理素质,提升其舞台控制力。其一,加强合作练习时,需重视提升学习者体验感,增强其审美能力。钢琴作品本身具备较强的独立性,一般需要伴奏的频率相对较低。因此,学习者多为个人练习,缺少合作机会。而个人练习很难发现在弹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可能出现注意力分散或节奏不精准等相关问题。鉴于此,可促进学习者加强合作练习,借助合作拓宽弹奏视野,提升学习者的音乐控制能力与协调能力,从而助力学习者对音乐作品有独到的处理方法,提升其表现欲望。其二,钢琴演奏中加强对学习者心理素质的锻炼。钢琴演奏具备较强的复杂性,演奏者可能会在舞台上独自面对较多的社会个体,较强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其发挥真实水准,也有利于其音乐表现力的提升。为此,可鼓励学习者在合作练习过程中锻炼心理素质,既要鼓励其克服紧张情绪,也要为学习者安排更多的实践机会,借助组织的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快速了解自身不足,增强其成就感与获得感,培养演奏自信,从而使其在获得更多社会个体认可的同时,有能力激发社会个体的情感共鸣[6]。
四、结束语
由音乐处理能力、想象能力和解读能力构成的音乐表现力,对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提升学习者音乐表现力,既能增强其创造思维,促进其加强对作品的二次创作,也可在锻炼学习者过程中提升其作品诠释能力。鉴于此,钢琴教育者需加强对音乐表现力的进一步关注,促使学习者在学习中着重提升音乐表现力,并帮助其在聆听乐曲过程中提升乐谱理解能力,增强其综合素养,进而使学习者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加强对作品的诠释。
参考文献:
[1]刘蕾筠.课程思政视域下“钢琴演奏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4):100-107.
[2]武韻.地域文化在钢琴演奏中的表达与诠释[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22):100.
[3]杨敏.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与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探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7):111-112.
[4]石佳.生态观教育视野下高校钢琴教学生态课堂构建[J].环境工程,2022,40(07):314.
[5]皮欢.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戏剧,2021(11):149-151.
[6]张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戏剧,2021(09):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