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堆”成长记

2024-04-02 12:16张悦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0期

张悦昕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认识自我;他人评价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0-0045-04

【活动理念】

高中生正处于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有着强烈的认识自我需要,而来自他人的评价和反馈往往成为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我概念的重要参考。

同时,随着自我意识高涨,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外界的正面评价,以维持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这导致他们会对来自外界的负面评价过分敏感,严重的还会陷入精神内耗之中,带来非常消极的情绪体验,引发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

部分高中生的思维具有非黑即白、两极化的特点,通过跟学生的深入沟通会发现,很多学生在深受他人评价困扰后,还会因在意他人评价而对自己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并且希望自己能够从一个在意他人评价的状态跳转为不在意他人评价的状态,而这本身也是一种不合理的要求,可能会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之中。

综上,本节活动设计课希望通过系列体验式活动,帮助学生澄清“在意他人评价”背后的心理需求,尝试接纳“在意他人评价”的客观事实,并在活动中探寻合理应对他人评价的方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看到“在意他人评价”背后的心理需求;理解把他人评价当作负担的原因。

2.情感目标:感悟他人评价对自我认知的影响;接纳“在意他人评价”的客观事实。

3.技能目标:寻找并掌握合理应对他人评价的方式。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悟他人评价对自我认知的影响,看到“在意他人评价”背后的心理需求,接纳“在意他人评价”的客观事实,理解他人评价成为自己负担的原因。

活动难点:寻找并掌握合理看待并应对他人评价的方式。

【活动方法】

小组讨论、观看视频、案例探讨法等。

【活动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便笺纸N张(N=班级人数);提前将全班分成6组,每组8~9人;小组讨论学案。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45分钟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小土堆”怎么了?

(一)播放视频:《他山之石》片段1

视频概要:

油矿、金山、火山分别在小土堆面前展示了自己拥有什么之后,小土堆也拿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个东西。

教师提问1:小土堆拿出的是什么?为什么拿出这粒东西?对它来说这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生1:可能是一个土块,土块是属于它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代表了它的全部。

生2:可能是一粒种子,因为其他三座山都拿出了自己认为很有价值的东西,小土堆认为种子蕴含着希望,这是对于它来说很有价值、很珍贵的东西。

教师回应:无论它拿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我们都认同的是:它拿出来的东西对它来说一定是很重要、很珍贵的。

教师提问2:在现实生活中,假如同处于这种情景下,你拿出的东西又会是什么呢?为什么珍贵的、特别的、属于你的一部分东西是这个?

生1:一颗诗意的心,因为我平常比较喜欢联想,随便看到什么东西常常会想到比较诗意的方面,我觉得这个不仅对我很重要,别人感受到的时候应该也会觉得不错。

教师追问1:大家感受一下,当一个人愿意大大方方掏出自己这个特别的东西展示出来时,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生:自信、自豪。

教师追问2:你认为小土堆是一座自信的小土堆吗?如果用0~10分给自信程度评分,你会给它打几分?

生:9分、10分……

(二)播放视频:《他山之石》片段2

视频概要:

油矿、金山、火山对小土堆展示出来的东西不以为然,小土堆将自己的这粒小东西扔掉了,并且幻想自己能拥有其他三座大山所拥有的。

教师提问1:小土堆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再给它的自信心评分,你会打几分?

生:产生自我怀疑,嫌弃;0~2分。

教师追问1:从开始评9~10分到后来评0~2分,中间发生了什么?

生: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教师总结: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很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土堆的遭遇展开讨论,引发学生思考他人评价对自我认知的影响,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为后续课程开展作铺垫。

二、团体转换阶段——我在意他人评价的理由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与小土堆类似的体验?你在什么情景下会比较在意他人的评价?什么样的评价更容易对你产生影响?

(一)问卷结果展示

教师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学生关于看待他人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并提问。

问题一:什么样的评价会影响到你自己?

生1:负面评价,可能会让我反思,自我怀疑;正面评价,别人的夸奖赋予我力量。

生2:否定評价,这样会让我丧失信心,否定自己。

生3:否定评价,比如别人对我的否定,指出我的不足。

生4:负面评价,比如评价我的弱势以及片面的误解。

生5:负面的评价都会影响到我。

生6:关于外表、成绩方面不好的评价,听到这样的评价会内耗很久……

问题二:通常你在什么场景下会在意他人对你的评价?

A1:任何时间、地点。

A2:大家认真讨论/头脑风暴的时候。

A3:在经历一些低谷的时候,更加敏感和脆弱。

A4:和许多人在一起的时候,收到负面评价会尴尬很久。

A5:在意的人对我的评价。

A6:初到新环境时,很在意陌生人对我的印象。

教师总结:我们会发现正面、负面的评价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但是我们会对负面评价尤为在意;他人评价对我们的影响往往是跨情景存在的,影响不仅仅只存在于某一个情景中。

教师提问:如果你的一个朋友因为他人评价来找你倾诉,你会如何安慰他呢?

生1:那又怎样?

生2:不要那么在意他人的评价,开心做自己就好。

教师追问:大家觉得这样的话语真的能安慰到对方吗?如果不能的话,又是为什么?

生:因为根本做不到不在意。

(二)思考:我在意他人评价的理由

教师过渡:我们为何会如此在意他人的评价?又为何做不到不在意?既然我们暂时做不到不在意,那我们就来说说在意的理由。

活动规则:

(1)如果有一个理由让你去证明:我们必须要在意他人的评价,你觉得这个理由会是什么?

(2)请同学们在便笺纸上写下你的这条理由。

学生回答示例:

生1: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有利于促进我自省后的成长。

生2:自身缺点通常无法意识到,需要他人评价认识到自我不足并改正。

生3:他人的中肯评价可以帮助我改正错误,提升自我。

教师总结:“在意他人评价”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我们“希望更好地认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美好愿望,这个愿望再正常不过了。所以,要做到不在意他人评价,就是让一个人不要去满足自己正常的心理需求,这当然很难。

设计意图:(1)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引发学生关于看待“他人评价”的情感共鸣,并推动学生初步思考应该如何应对他人评价;(2)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写出在意他人评价的理由,帮助学生看到在意他人评价背后的心理需求,接纳在意他人评价的客观事实及其合理性。

三、团体工作阶段——“电台”面对面

教师过渡:但是在生活中似乎发生了些什么,让“在意他人评价”这件正常之事变成了我们的负担,让我们在有的时候背离了“更好地认识自己、希望自己变得更好”的初衷。

(一)活动——“电台”面对面

下面播放一段音频,请同学们认真倾听听众小敏的来信。

来信内容:

主播:

你好!

我叫小敏,我有一个特别小的烦恼想来咨询一下你。

我现在是一个高中生。身边好多人都说我太小心翼翼,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感受了。

很小的时候,我就一直被誉为懂事的孩子,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我一直小心翼翼,结果初三的时候实在受不了,因为一件小事在班上崩溃大哭还向同学发了脾气,结果就被同学排挤了,其实事后我也特别内疚自责。

到了高中这种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有时候还会莫名其妙地哭,晚上睡觉前总是反复想白天自己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也不知道我这是怎么了。有时候一件小事,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评价,我都会想好久好久睡不着觉,每天都担心自己还被别人喜欢吗,会不会又惹别人讨厌了……

我也知道我不应该这么玻璃心,我不该总是哭,但是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你能帮帮我吗?

小敏

(二)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意他人评价”为何会给小敏带来如此大的困扰/负担?请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小组学案纸”上。

小组讨论结果示例:

第一小组:

(1)对自己要求过高;

(2)对待他人有“讨好”倾向;

(3)过分在意人际关系。

第二小组:

(1)“乖孩子”标签束缚,一味顺从他人;

(2)情绪长期压抑;

(3)太希望得到认可。

第三小组:

(1)太过在意别人的感受,忽视自己的感受;

(2)总想以一个完美的形象出现在人前;

(3)维持一个“懂事”的人格,任何与这个人格相悖的事情都会被放大,产生焦虑。

(三)教师总结

当“在意他人评价”成为一个负担时,往往存在以下原因:

(1)把别人的评价当作自己行动的标准;

(2)否定自己的情绪,不认可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存在不合理信念:希望大家都喜欢自己,对自己有完美的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对他人案例的讨论,深入探究“在意他人评价”成为一种心理负担的原因,推动学生思考合理应对他人评价的方式。

四、团体结束阶段—— 一封回信

(一)活动:一封回信

(1)给每人发一张信笺,请同学们尝试给小敏写一封回信,帮助小敏走出困境。

(2)邀请学生读信。示例:

小敏:

你好!你知道吗,很长一段时间我和你一样,很在意他人评价。但是今天上心理课我稍微有点明白了:不可能人人都喜欢我,当然也不可能人人都讨厌我。所以我不必过于讨好他们,他们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过客,看淡一点。

另外,对于自身而言,在意他人评价本就是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是非常正常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这种想法。所以對别人中肯的意见要接受并改正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闹情绪。有情绪时可以多写信,写些文章,利用情绪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文字,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

你的朋友

(二)教师总结

大家的回信都很真诚,我在想,这虽然是写给小敏的信,但又何尝不是写给曾经某个时刻受他人评价困扰的自己呢?相信小敏看了大家的回复后,会真正产生一些新的领悟,比如下面这些:

(1)在意他人的评价是人之常情;

(2)如果完全把他人的眼光当作自己生活的标准,会让我们失去自己;

(3)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尝试放下对自己完美期待的情结;

(5)承认总会有人不喜欢自己,也会有人总喜欢自己的事实。

(三)共赏诗句

教师邀请学生齐声朗读苏轼的诗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体会“别管别处人声鼎沸,我自身心清净漫步走”的豁达心态。

设计意图:(1)通过写回信的方式,帮助学生将课堂感悟、思考更好地表达出来;也在倾听他人回信的过程中,沉淀、总结自己关于合理应对他人评价的思考与领悟;(2)教师总结要点,加强学生领悟;共读诗句,升华情感。

【活动反思】

本节课程设计贴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回应了学生当下较为困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应对他人评价的思路。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视频、音频、案例研讨、体验式活动等多种方式,创设体验式学习情景,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沉浸其中,达到知行意情的统一。

课后收集学生所写的回信,通过回信内容确认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充分将课堂体验转化为实际领悟,课堂目标基本达成。

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前面导入环节的时间可以视情况进行缩减,为后面学生写信读信留出更充裕的时间,以便更好地升华情感,使学生的领悟更深。

参考资料

[1]尤清秀,秦亚平.青少年羞怯对社交焦虑的影响:自我接纳和评价恐惧的多重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0,8(12):755-762.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