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早科研训练现况调查与策略*

2024-04-01 18:17:43李玉霞付晓静林志娟鞠吉雨徐灵芝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4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研究生

李玉霞 付晓静 林志娟 鞠吉雨 徐灵芝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1 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2 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山东省潍坊市 261053

医学已进入科研与临床并重的时代,因此医学教育十分注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1],早期接触医学研究,特别是在本科阶段,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医学教育[2]。医学研究在医疗实践中起基础性作用,临床医学本科生从职业生涯开始就参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同时当下的专硕与学硕模式,也很有必要提早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认知与素养。让临床医学本科生早期接受科研训练将成为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实用型、创新型医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现有研究生培养类型的设置动机,对于学硕,更多地强调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国内高校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模式的探索案例显示出诸多优势,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3],探索更为成熟的早期科研训练模式已成为趋势。我校为本科生早期开放科研训练平台,由掌握优秀课题资源的导师带教。本文结合国内高校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模式的探索实践及经验教训,对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现况(以本科生助研为例)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发现问题,探索更为成熟的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6—2019级临床医学本科生作调查,男女比例与所在班级男女比例相似。

1.2 方法 自主设计问卷进行线上匿名调查,问卷共20道题目,由单选题、多选题及开放答题组成,并由统计学专业人员评定为合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本科生助研的认知与看法;学生申请意愿及行动;导师对个人学习、生活及成长的影响;学生与导师沟通相处情况以及对本科生助研开展的建议。本次调研共671名学生参与,占同期在校临床医学本科生的21.34%,收回有效问卷671份,回收率100%。同时对部分本科生进行不记名谈话。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和率表示。

2 结果

2.1 本科生对助研的了解与看法 本组671名学生中,6.71%(45/671)表示十分了解科研,33.83%(227/671)对科研了解一点,24.74%(166/671)表示听说过,另有34.72% (233/671)对本科生科研完全不知道。20.12%(135/671)认为十分有必要参与科研,55.89% (375/671)认为有必要参与科研,16.99% (114/671)认为参不参与本科生科研无所谓,仅7.00%(47/671)认为没必要参与早期科研训练。

2.2 本科生申请助研的初衷、学期、渠道及成功率 本组有149本科生申请了助研,其初衷:锻炼自己的科研实践能力占87.25%(130/149),为考研加砝码占63.09%(94/149),喜欢动手做实验占53.02%(79/149),还有41.61%(62/149)则单纯因为好奇。申请助研时间段:大一上学期占28.19%(42/149),大一下学期占24.16%(36/149),大二上学期占30.87%(46/149),大二下学期占6.71%(10/149),大三上学期占3.36%(5/149),其他学期的占6.71%(10/149),总共有89.93%(134/149) 学生在大一、大二申请助研。渠道:34.23%(51/149) 学生主动寻找导师,38.93%(58/149) 经学长学姐推荐,26.85%(40/149)看到导师发出招生信息提出申请。22.21%(149/671)学生申请过本科生助研,进入实验室助研的本科生总占比仅13.71%(92/671)。

2.3 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效果 62.42%(93/149)学生认为受益很多;16.78%(25/149)学生认为机械操作,不理解;20.81%(31/149)学生认为被动学习,收获不大。

2.4 导师对参与科研的本科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方面:81.52% (75/92) 学生认为导师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75.00%(69/92)学生认为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6.52%(6/92)学生认为没有任何帮助,另有6.52%(6/92)的学生认为耽误了正常学习。生活方面:82.61%(76/92)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更充实,73.91%(68/92)学生认为自己更加严谨的对待生活,仅4.35%(4/92)的学生认为占用了自己大量的时间,生活质量下降。

2.5 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收获 92.39%(85/92)认为掌握了实验技能,61.96%(57/92)认为个人得到成长,51.09%(47/92)认为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52.17%(48/92)认为阅读文献的能力得到提高,另外申报科研课题占27.17%(25/92),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占29.35%(27/92)。

2.6 本科生与导师沟通相处情况 48.91%(45/92)学生表示与导师相处十分融洽,32.61%(30/92)学生表示与导师关系挺好,14.13%(13/92)学生表示与导师相处一般,2.17%(2/92)学生认为与导师的关系还说得过去,另有1.09%(1/92)学生与导师关系紧张,1.09%(1/92)学生惧怕导师,总体上导师关系相处很好的占81.52% (75/92)。

2.7 本科生对助研模式的建议 (1)支持本科生助研模式,建议给予学生深入了解助研模式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尽可能为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多提供参与机会。(2)导师带教过程中要多与学生沟通,因材施教,不宜将个人意愿强塞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探索的机会。(3)系统化有层次地将早期科研训练训练落到实处,不搞形式主义,不增加学生的课程负担。

3 讨论

本科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其五层意蕴提到“要做有研究的本科教学”,科研资源向教学全面开放,用科研促进教学,本科生参与科研能显著促进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4]。“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弘扬了大健康和大医学的健康理念,加快高质量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5]。医学科学家在促进医学发展方面起关键作用,因为他们可以弥合研究与实践间的差距。然而目前医学面临着医师科学家短缺,培养医学科学家的一个可能解决方案是在医学院的早期阶段让医学生参与研究[6]。为正确引导临床医学本科生参加早期科研训练,针对目前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总结策略如下。

3.1 建立学生自主为前提,师生双向选择的助研模式 南非纳尔逊·R·曼德拉医学院(NRMSM)将研究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纳入本科医学课程,所有医学本科生必须参加,调研发现该培训能够确保学生获得所需的研究技能[7]。然而本研究调查则显示并非所有学生有意愿参加科研,有些学生认为参加科研影响了学习,还有学生一心考研,无意参加科研,另有学生中途退出,可见早期科研训练并不普适于所有医学生。笔者调查发现76.01%学生认为助研有必要,而23.99%学生则认为没必要,同时学生提议为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的学习机会,故应尊重学生意愿,而非强制全员参加。因此,我们设立助研准入门槛,做好宣传,让学生了解后自主申请,确保助研质量的同时不影响专业学习。

3.2 早期科研训练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短板,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 问卷调查显示,在传统实验教学中,62.42%学生认为受益多,16.78%学生认为仅机械操作,并未深入理解;20.81%学生则表示被动学习,收获不大。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知识讲解,课堂上不能给学生留足时间思考,课外助研训练可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短板,二者搭配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并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湘雅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早期科研训练问卷结果也支持早期科研训练与同阶段实验课程有机组合[8]。本调查发现本科生多于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上学期提交申请,因此建议遴选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尽早参与科研训练。

助研不同于研究生科研,旨在本科生课业相对轻松的早期给学生提供科研启蒙的机会,引导学生走近科研,了解科研。笔者自2020年至今,坚持每周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开展线上文献阅读分享活动,课题组本科生轮流做文献汇报,从综述到原创性文章,在PPT制作能力、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图片信息读取与分析能力、逻辑表达能力以及综述写作能力等方面均可见显著的提升。由此可见,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结合文献阅读,是非常好的第二课堂。

3.3 早期科研训练中引入大学生挫折教育 笔者所在分子免疫学省重点实验室平台,每年遴选综合素质突出的本科生参加助研。学生接受规范科研训练,在实验室管理员、研究生及同学的帮助下,辅以导师个性化指导,科研素养显著进步。同时将大学生挫折教育引入科研训练中,助研实践经历各种挫折,亲历研究生历经长期枯燥的投入才取得理想科研成果,这样的科研氛围促使本科生人格得以打磨,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为其进入临床见习、实习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开展科研课题提供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3.4 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三元结构为本科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支持 尽管大量研究集中在教师—本科生二元导师结构上,但对于导师三元结构(即本科生、教师、研究生或博士后之间的互动)或者为本科生早期科研训练提供的支持知之甚少[9]。在助研模式中,导师和平台研究生为本科生提供各种类型的支持(例如,智力、个人、情感和专业支持) ,以增加他们对某个专业研究方向课题的时间投入。本文调查发现参与早期助研的本科生与导师组研究生的互动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年龄差不大,反而有利于互帮互助,带教培养。

开展本科生早期研训练,践行“做有研究的本科教学”,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实践与思考,辅助导师和研究生个性化引导,能够有效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良好的科研平台与氛围助力早期医学科研训练有序开展,提高本科生对科研的理解和基本科学技能,培养科研兴趣,发展科学思维和基础研究能力,促使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