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珠 秦凯 谢晓澜
2016 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也提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明确指出教书育人兼具政治、道德培养的双重任务。作为医学生,不仅要具有夯实的医学专业基础,也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应具有把患者放在首位的医德情操。因此现阶段,医学高校积极践行思政教育进课堂,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把思政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促进医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成功快速导入思政教育[3-4]。
思政教育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国人民进行公民教育的重要手段,其重点在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与政治方面的教育,内涵丰富多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的思想问题,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意在通过将德育工作贯穿大学生教育各个环节,影响青年学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5-6],该项工作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繁荣问题。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为了引领和提升大学生的四个认同与三个自信,增强他们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并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本身也是各大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可极大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还可促进和谐文明法治校园的建设,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再者从国家层面来讲,大力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能够为社会主义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效推助国家精神文明、文化建设、思想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利保障。
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涵盖了政治、思想品德、法律等多方面内容,尤其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构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思政教育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7-8]。“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及社会实践完美结合的教学形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临床专业紧跟“课程思政”新时代背景下的潮流与趋势,在进行临床实践教授工作的同时引入基本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支持下,以实现临床行医与人文思政的双向实践,让学生在体验救死扶伤使命的同时也学会人文关怀,各高校开展以来取得良好成果。因此麻醉本科专业也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不仅要教会学生争分夺秒抢救伤患的紧迫感使命感,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层面的关怀责任心,努力实现麻醉实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驾齐驱,形成协同效应。
本科阶段麻醉专业思想政治课程探索必须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事业心责任感改进创新,让“政治风”在“生命线”上蔓延。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本科专业教学同步筹划、一体推进,推动落实宣传鼓动、组织发展等。高校组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大学习”讲堂,开展学思想、学政治、学科研的“三学”活动常态,催生一批复合型“两个行家里手”青年教师;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理论研讨会,就“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提质增效”问题,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青年教师思政研讨会作为后方解难的后备人才支持;要求各青年教师主抓亲为、带头研学、带头宣讲,引领学生立足临床基础、结合实践,进一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开展思想政治专题辅导,把思政精神讲清楚讲透彻,推动思政精神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走心,激发前方学生学习活力动力。在校青年教师通过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动力,增强了他们的精神力量。同时也可结合援助国外或者是西藏偏远山区等医疗工作归来的政治工作干部及一线临床工作人员,组织医疗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汇报,将问题刀口向内,总结在全球共同发展目标下,为高校麻醉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金点子”,达到国际化要求。这样既能够做到言传身教,又能够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可见扶贫攻坚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民生问题[9]。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平衡,思政教育的“扶贫攻坚”也是各高校重要的“民生问题”,任务重要而艰巨。坚持学生至上、以学生为根本,把学生的“思想贫困”迈向“思想小康”作为“扶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立思政扶贫发展小组并建立有效脱贫攻坚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实施精准“扶贫”,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学生组成思政学习小组参加培训,确保全员参训,一人不落,彻底改变“思想贫困”学生的面貌,摘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匮乏的贫穷帽,使“思想贫困”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上的进步有明显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改善思想政治生活质量。
2.3.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原则
基于当下主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发展现状,目前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可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报纸、官微等权威平台能多维度、深层次学习,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效能,针对学习中学生的理论困惑和难点,推送名家教授讲座、权威理论文章和各类报刊社评等,并充分挖掘思政文化骨干学生特长,制作微图解、微摘编推送到学生手机,推动学生学习消化理解。同时,利用灯箱、橱窗、板报等媒介,制作宣传展板,梳理热点要点,开展每日一问一答活动,以及印发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点手册等方式,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结合实际任务学习,充分利用点滴时间,进一步掌握思想政治精神的精髓。在学深悟透、凝聚共识、发挥作用、改进工作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成效,让思想政治精神深入人心[10]。
2.3.2 线上线下二合一原则
线上线下教育混合式金课是当下高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有效方式,能够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培养出创新型人才[11-12]。因此麻醉本科关于思政教育地开展也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利用医学慕课、雨课堂等方式[13-14],将在临床医学或麻醉学教育及医疗工作中践行医德医风、人文道德的历史人物有效融入到麻醉专业课程教学中,以视频、语音、习题模式通过线上教育软件,使学生在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线下课程可通过提前分组,预先导演实际麻醉临床工作中存在的思想政治及医德元素的人物角色情景视频,模拟理论与实践双结合的高效课堂。然而在当前教育模式下,更多的是采用线上线下互补互助合二为一,根据教学需求灵活变通模式,强化学生思政理论基础。
思政教育工作重心和精力也要聚集到临床实践上,认真检视“怎样发挥党组织功能作用”。麻醉本科学生临床见习实习中的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重点在于对疾病的正确判断、熟练查体、恰当沟通,因此可通过情景模拟重点示教临床麻醉工作必须要了解的疾病诊断、体格检查、麻醉风险、术前知情同意和术后随访等人文关怀沟通,培养学生树立大医大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疗理念。术中医疗文书书写可通过融入医疗官司案例讲解麻醉记录单的正确书写及其重要性,使学生能客观、准确、严谨地记录事件发生顺序,表达言简意赅,时刻秉承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理念;术中麻醉管理可恰当地融入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休克等急危重症病例识别及处理流程,使学生能初步形成救死扶伤、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高尚医者理念[15]。因此“地摊式”临床实践思政教育模式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好感,同时又在临床实践中加强了专业业务能力掌握。
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再次通过课堂导学,把思想精神文明教育要点写入教案、带进课堂,讲成故事,依托“党委领学、教师引学、学生互学”学习模式,自上而下打造多层次授课平台,夯实学生理论基础,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教师、学生小组及骨干学生可通过氛围助学,进一步将板报、电子屏、口袋书和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定期定时推送思想政治精神要点,营造处处“可见可闻”的学习环境。当下网络时代高速发展,高校仍以线上推送学习方法为主,通过开设强化精神文明专题网页、手机推送主流媒体评论文章等方法,进一步浓厚学生网上理论学习氛围[16-17]。
理论阶段的学习是实践成功完成的重要步骤,而思考讨论交流是该阶段转换的重要媒介工具,因此学生在强化理论学习任务完成后,需趁热打铁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交流,为进一步成功完成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时,教师可继续充分发挥思政学生小组及骨干学生的优势,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围绕“学精神、谈体会、话使命”三要点不断深入引导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思想文明大讨论,并以心得个案的方式将讨论交流内容成文,最终保证人人谈体会、个个有思想、集体受教育,达到思、体、会的真正效果[18-1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基础,旨在更好地指导实践行动。如果只专注于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那么就只是空谈,无法真正实现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交流,然后在临床实习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在术前访视、术中医疗文书书写和麻醉管理、术后随访记录总结以及急诊特殊患者收治流程等环节中,学生积极践行思想政治精神文明,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基础。
内化于心,方可外化于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奋发有为和努力拼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珍惜这难得的历史机遇,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明确新时代要求,自觉提升思想政治站位及能力。学生在完成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后,教师应鼓励他们撰写心得体会,并组织评选活动,对最佳的心得和宣传图画进行奖励。这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学习成果的总结能力,进一步强化他们投身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和医学事业的使命感。
高校思政教育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20-21],是千千万万个社会主义建设者追逐祖国复兴梦的动力。因此在当下医疗水平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各高等医学院校加强思政教育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临床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能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注重技术层面的训练,更要强调品德修养的提升,以培养出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因此,各医学高校应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激励导向四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以实际成果作为检验教育成果的标准,确保教育工作的最终落实。因此,各医学高校应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激励导向四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以实际成果作为检验教育成果的标准,确保教育工作的最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