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标准研究

2024-03-31 11:33明庆忠周志利史鹏飞王雪波杨德钦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4年3期
关键词:名城世界旅游

明庆忠,周志利,史鹏飞,王雪波,杨德钦

(1.云南财经大学 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1;2.云南尚博智库旅游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7)

0 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 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据《世界旅游城市未来发展议程(2021—2030)》,2020 年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6%,预计到2030 年,这一数字可以达到67%。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4.7%,其中8 个省份超过70%。据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2018 修正报告》,70%的GDP和85%的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联合国人居署推测,到2025 年城市的年度贡献额将超过30 万亿美元。城市正在超越国家界限,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载体,人类社会已进入由城市主导的发展阶段。

旅游城市是城市和旅游业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催生了国际旅游城市这一概念[2],而世界旅游城市则是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2018 年,国务院设立文化和旅游部。自此,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成为了中国语境下的一大热点而备受关注。随着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诸如济宁、丽江等城市纷纷明确了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方向。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是与国际旅游城市、世界旅游城市等一脉相承又具有自身独特属性的旅游城市发展新形态。在政府及行业组织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的同时,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在理论层面探索的深度与广度皆有不足,特别是对其发展趋势和操作化的评价标准仍未达成共识,亦制约了实践层面的有效推进。深入把握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发展趋势,并系统构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旅游发展和旅游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拟在剖析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我国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1 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发展的发展趋势

1.1 城市旅游发展的国际化程度大幅加强

全球化浪潮的深入推进,使得各类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加速配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1 全球发展地平线——多极化:新的全球经济》中对世界经济前景做出了预测,指出新兴经济体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在城市旅游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方面,也已呈现出发达经济体优势明显,新兴经济体表现强劲的态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得益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增进,国际旅游发展指标表现十分突出。据《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19)》,北京、上海等中国城市进入世界旅游城市发展综合排行榜前10 名,并在经济贡献度榜单中位居前列。不仅如此,旅游城市之间的跨国联系也日益增强,各国旅游企业走出国门,转向海外投资。例如,以迪士尼为代表的主题公园持续向新兴经济体旅游城市扩张。在不断加深的国际交往中,旅游城市的技术、信息、观念等不断更新,加速了城市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和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化程度。

1.2 文化品味与遗产价值渐成城市旅游发展内核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是中国情境下旅游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是世界范围内城市旅游发展的关键。凡是世界性的旅游城市,大多都是古城或名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独特地位,有着深厚的文化品味和遗产价值。随着旅游消费偏好更加个性化与特色化,并追求深度体验和自我完善,文化因素已经成为城市旅游供给能力提升和生产模式优化的关键,也是形象培育和品牌建设的基础。在城市旅游实践中,旅游者和目的地都更加重视文化品味的提升与遗产价值的彰显,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利用已达成国际共识。在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的文化交融中,巴黎的咖啡馆与博物馆、佛罗伦萨的教堂与钟楼、北京的故宫与胡同等积极进行着文化创新和遗产活化的努力,并已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在坚持独创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全力优化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转换,进行面向当下生活的内容创造和品质提升,业已成为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3 城市旅游发展更加取决于城市综合实力

随着城市化水平以及产业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旅游消费场景在创新创意中不断拓宽,由景区向全域加速渗透。围绕单一吸引物、甚至多个吸引物而开展的城市旅游吸引力日渐下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丝毫不亚于对美丽风景的渴望,主题明确且建设、管理、经济、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等综合性水平高的旅游城市在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4]。近些年在世界旅游城市综合排名位居前列的城市大多都是国际性或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便可证明这一论断。由此,城市旅游发展中产生了综合实力更强的城市往往比过度依赖旅游业的城市旅游效益更为突出的现象[5],这不仅与过度依赖旅游业的城市优势突出但短板亦十分明显的矛盾有关,更与旅游者的消费期望和偏好升级有密切联系。旅游城市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资源产品方面,而转变为综合实力的较量。旅游城市联盟、区域一体化等通过品牌共建和优势互补以提升自身实力的合作模式亦逐渐涌现。

1.4 城市旅游发展的双循环格局正在形成

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全球入境旅游人次呈现断崖式下降。根据《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0)》,世界旅游城市2020 年入境旅游水平比2019 年减少了68.2%(根据40 个样本城市测算)。与此同时,国内旅游水平与2019 年同期比只减少了37.4%,北京、上海分别位列国内旅游恢复最好的世界旅游城市前两位。由此来看,后疫情时代,城市旅游的国内市场韧性更强、潜力更足,也是国际市场得以恢复的基础。事实上,我国城市旅游的国内市场规模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便已达到相当大的体量。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调查所的测算,2019 年中国城镇居民出游人数为44.7 亿人次,出游花费4.75 万亿元,占国内出游总量74.4%和旅游总收入的83.6%,都市旅游(不含10km以内的都市休闲)人数为36.5 亿人次,相当于同期国内游客人次的60.7%。城市旅游的国内市场逐渐呈现出持续向好趋势,国内大循环的城市旅游发展格局正处于逐步完善之中。后疫情时代,稳步畅通城市旅游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对世界旅游业的复苏与提振具有重要意义。

1.5 数智技术愈发深刻地影响着城市旅游的发展

城市是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的聚集地,也为数智技术提供了最佳的孵化土壤。数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城市规划与管理建设环节,是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治理能力的关键依托。紧紧依托数智技术推进城市智慧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推动旅游产品智慧化升级,全面提升旅游城市智慧化水平,成为旅游城市内涵式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选择。与此同时,数智技术深刻改变了旅游业发展模式及态势,为城市旅游带来了规模巨大的下沉市场和新兴消费,并不断突破网络圈层向线下延伸[6],是城市旅游创新创意与投资消费的新动能,也日益成为旅游者对城市旅游的基础需求,为城市旅游市场带来了重要增长点。据《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0)》,2020 年全球40 个主要旅游城市之中,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国际会议等主要旅游指标普遍呈现大幅下降态势,只有在线旅游发生率不降反升,表明数智技术已是城市旅游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动力,数智化转型也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基本方向。

2 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相关评价标准回顾

2.1 国家标准

2.1.1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体系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以下简称“检查标准”)是针对国内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综合情况评价的最早标准之一。2007 年修订版的检查标准中包含二十大项和183 个评分点。检查标准系统涵盖了城市旅游经济和产业、政府主导机制、管理体系、旅游行业、旅游功能、旅游要素、旅游市场及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定位与规模、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政府主导机制、精神文明建设及旅游市场秩序等指标,侧重关注各城市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旅游促销与产品开发、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交通、旅游文化娱乐、旅行社、旅游促销与产品、生态环境等指标,在于衡量城市为旅游发展提供的支撑条件,同时突出了旅游业基础要素的完备性。综合来看,该标准存在主题相对模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国内旅游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并且忽视了旅游者感知的因素。

2.1.2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体系

2003 年,原国家旅游局公布了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指南(以下简称“创建指南”)。创建指南以旅游学界的经典理论为基础,针对中国城市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融合了旅游业发展的先进理念[7]。具体的评价体系涵盖了10 项标准。前9 项为“基础标准”,是为了突出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综合性。第10 项为“专项标准”,分为九大主题,旨在差异化市场,强调了城市间旅游发展的独特性。最佳旅游城市的评价指标选取范围和评价范围更为广泛,同时考虑到各城市之间资源禀赋、经济水平、文化特征等因素的不同,创新性地细化了某一特定领域的标准,更加关注旅游城市间的特色与差异。总体而言,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体系较为先进、全面和系统,拓宽了参评范围,突出了对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关注,强化了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评判的数据来源也更加多元。不过,创建指南在城市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及城市旅游产品和业态多样性方面的关注存在欠缺,对旅游城市文化禀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方面亦有所局限。

2.2 行业标准

美国运通集团旗下的《旅游与休闲》(Travel +Leisure)旅游杂志每年都进行旅游相关的最佳奖项调查,其中对于“全球最佳旅游城市”评分项目包含城市的景点和地标、文化与艺术、美食、友善、购物、整体价值6 项内容。全球著名市场研究公司欧睿(Euromonitor)曾经以每年发布“全球百大城市旅游目的地”榜单而闻名,其最新发布的《2021 年全球100 强旅游城市目的地报告》中旅游目的地指数(City Destinations Index)涵盖6 个绩效指标:经济和商业业绩、旅游表现、旅游政策和吸引力、旅游基础设施、健康与安全、可持续发展。美国咨询公司科尔尼(A.T.Kearney)发布的《2020 年全球城市指数》,共有5 个一级指标、29 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中与旅游相关的文化体验指标包含博物馆、表演艺术、体育赛事、国际化水平、烹饪产品和姐妹城市等六项内容。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指数(TCDL,Tourism City Development Index)是由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构建,基于综合性评价指标测算,用以综合分析样本城市发展状况和趋势的重要工具,其在业界的影响力日渐提升。该指数基于旅游城市、旅游业和旅游者三个层面,综合城市知名度、城市智慧度、旅游安全度、经济贡献度、产业景气度、游客满意度等维度,细化出30 余个分项指数和60 余项具体指标。

整体而言,行业评价标准具有市场导向,对产业发展和旅游者需求十分重视。尽管具体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尤其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层面存有差异,不过行业评价标准仍有其明显优势。一方面,行业评价标准面向的城市对象往往较为广泛,有利于对跨国跨区域旅游城市发展状况、发展潜力等进行比较,也间接反映了行业评价标准的国际化、世界性特征。另一方面,行业评价标准在业界影响力颇高,也受到旅游者的关注。因而,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标准的构建应充分关照既有行业评价标准,借鉴其中科学且可操作的部分。

2.3 学界标准

国外学者们侧重探讨国际城市与旅游业之间关系。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多关注与旅游业[8]、城市可持续发展[9]、旅游竞争力[10]、旅游可持续发展[11,12]以及城市对旅游业的支持[13]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从指标体系构成来看,旅游业指标主要从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旅游就业人数、旅游景点、文化设施、本地游客和外国游客数量及消费支出等进行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较多样,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此外还涉及公共设施、制度政策等;旅游竞争力评价涵盖资源禀赋、产业实力、环境支持力度、接待能力等方面的指标;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主要侧重于旅游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测评;城市对旅游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及交通支持、居民友好程度等关键变量的评价。

国内学者在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相关的评价标准研究中多是参照国际公认的旅游城市指标而自行设计参照性的内容和标准体系[14]。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相关评价标准的研究不断细化与深化。张广瑞较早地从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旅游便利性、旅游吸引物、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国际旅游城市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15]。在此基础上,邓卫对国际旅游城市的其他标准进行了一些探索,从旅游经济、专业化程度以及现代功能三大类出发,提出了11 个二级指标和26 个三级指标[16]。周玲强聚焦于现代化、国际化和主题化等3 个维度构建了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指标体系[2],其在量化指标参考值方面所做的工作为旅游城市建设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后,李志刚、阎友兵、李娜等学者也对国际旅游城市的评价标准进行了细化和完善[17-19]。这些早期的研究为世界文化旅游城市评价标准提供了基础框架,不过其评价标准过分强调旅游要素,对城市要素以及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欠缺回应。

朱梅等从旅游产业和城市环境两方面出发,形成了包含产业国际化竞争力和环境国际化支持力两个维度的国际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在对城市环境国际化支持力的衡量上,该研究选取了城市环境、公共设施、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国际交流能力5 个方面的指标[20],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马莉娟等构建了环境、社会、经济、旅游支持力4 个子系统的一级指标,形成了城市旅游地综合评价体系,该研究较好地兼顾了旅游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关系,但亦存在对客观指标过分倚重的局限[21]。章杰宽在研究世界级旅游城市的评价标准时,从经济、社会及资源和环境三大方面出发,构建了包含9 个维度52 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对一手和二手数据的广泛收集,综合应用德尔菲法和网络层次分析法对旅游城市发展水平做了评价和分析[22],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层面对评价指标体系做了较好改进。

综上所述,学界标准虽然在衡量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城市竞争力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由于研究立场的不同,不同学者在评价标准的具体构建过程中仍各有侧重,制约了评价标准之间的相互借鉴。与此同时,现有研究多关注国际旅游城市、世界级旅游城市等相近概念,还较少立足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进行评价标准构建。正因如此,既有成果对城市文化禀赋和文化底蕴的考虑有所欠缺,对旅游城市“国际化”“世界性”的内涵挖掘相对有限,也未能充分重视评价指标的动态性特征。

3 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构建原则

3.1.1 动态能力评估与静态指标评价相结合

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动态的过程,既涉及到当下发展水平和发展状态的问题,也牵涉到未来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的问题。因此,在指标选取和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不仅要通过静态指标的科学筛选,同时也必须在指标体系中纳入对动态能力建设的评估,克服对固有指标过分迷信以致迷失的错误倾向,引入一定动态性指标对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进行动态化衡量,从能力建设的视角充分彰显“世界”的魅力、“文化”的活力、“旅游”的张力、“名城”的实力。

3.1.2 客观指标测度与主观内容分析相结合

鉴于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内涵的丰富性,对其的评价应当是多维的、综合的。因此,一方面,需要从旅游城市发展的客观指标出发进行测度,发挥统计数据的优势,充分揭示城市文化旅游产业水平和城市实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坚持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所具有的“人的主体性”,在评价体系设计中纳入倾听人的声音、体现主客感知与诉求的部分,结合多元一手数据的获取方法与渠道,对统计数据所不易反映的主观内容进行系统解构与分析,以获得对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水平的系统认识。

3.1.3 定量精确表征与定性柔性权衡相结合

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指标体系是多维度的复杂综合性系统,其中不仅包括多维度发展水平评价,更涉及到城市之间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既要在指标体系构建中树立精确可衡量的标尺,也有必要将柔性指标纳入到指标体系中,充分考虑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以某一孤立指标作为评判依据,克服“一刀切”的倾向。只有将定量的精确表征与定性的柔性权衡相结合,才能更加科学、真实地反映旅游城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优势与短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发展方略。

3.2 构建思路

基于对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发展趋势的理解,结合魏小安等学者对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概念阐释来看[23],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有着深刻的内涵与鲜明的特征。因此,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以自身的内涵和特征为基础,借鉴以往国家、行业、学界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指标体系构建。回顾上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相关评价标准主要涉及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国际知名度、宜居性、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旅游产业、旅游资源丰度及吸引力、旅游服务接待等维度,但对于游客评价、城市创新能力、文化禀赋、品牌形象维度方面体现较少。本文聚焦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这一核心范畴,围绕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体系构建的3 项原则,针对既有评价标准存在的理论局限和现实缺口,进行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体系构建。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依据以及思路,通过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进行评价指标筛选及指标体系构建,经过数轮筛选与调整,本文构建了包括“文旅吸引力国际化水平”“产业发展能力国际化水平”“城市高质量发展国际化水平”“市场发育潜力国际化水平”“游客体验质量综合水平”5 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架构,并选取了15 个二级指标,细化出100 个三级指标,最终形成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WFCCT

3.3.1 评价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从评价指标体系与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间的关系来看,本文认为“文旅吸引力”是首要因素、“产业发展能力”是基础要求、“城市高质量发展”是重要依托、“市场发育潜力”是拓展重点、“游客体验质量”是核心目标。五大维度从操作性层面形成了对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有力支撑。其中,文旅吸引力是城市文化旅游活动开展的基础。文旅吸引力国际化水平细分为文旅吸引物等级与丰度、文旅品牌形象建设两个二级指标进行衡量;产业发展能力反映的是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文化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状态和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主要从旅游经济状况、产品供给能力、服务保障能力、文旅营销水平、市场治理能力和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六个二级指标表征产业发展能力国际化水平;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能够评估城市的软件、硬件设施及服务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城市高质量发展国际化水平主要包括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及配套、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和创新发展能力五个二级指标;市场发育潜力主要衡量的是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交流便捷度和开放程度,是市场定位、营销及扩展的重要依据。市场发育潜力国际化水平涵盖了国际交流便捷度和国际开放度两个二级指标;游客体验质量是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品质好坏的直接体现,反映了城市旅游供给满足游客需求的程度。游客体验质量综合水平主要通过游客对旅游六要素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的感知体验进行综合表征。

3.3.2 分值及结果说明

目前各城市相关实践中尚未形成关于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统计方法和指标,且本文设定的部分指标涉及到官方之外的统计数据及一手资料。为此,对具体指标的计算方法做进一步说明。三级指标中,居民对旅游发展支持的程度、居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外来流动人口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和游客综合体验满意度为定性评价指标。关于居民部分,建议采用现场调研打分方式,通过抽样处理获得;关于游客部分,建议采取发放问卷方式,通过加权平均计算获得;其余指标数据一方面源于相关统计年鉴、政府网站及文化和旅游职能部门的内部统计,另一方面源于行业统计数据库及网络平台等。通过专家咨询及研究团队讨论,本文将评价指标总分设定为1500 分(具体的评分标准限于篇幅未做展示)。其中,基础项目满分1400 分,游客问卷调查满分100分,并划定800 分为基准线。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值划定了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不同发展阶段(表2)。

表2 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不同发展阶段及分值区间Table 2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and score ranges of WFCCT

4 结语

在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理论与实践尚显薄弱,特别是在对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如何建设、如何评价等问题理解不深、要求不明的情况下,深入把握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发展趋势,并系统构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旅游发展和旅游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以上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期盼能够在后续研究中有更为深入和持续的关注。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打造,是国内部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目的地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审度国际国内旅游发展形势,以深入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的自觉探索和自主选择。因此,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实践,意在立足各旅游城市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范的建设引导,创新、创意的动能激发,根本目地在于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的内涵式提升,而非对某一指标刻意、僵化的追逐。期待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能够探索出符合旅游发展规律、目的地建设规律的创新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名城世界旅游
“防护纺织名城”新名片
首届侨商经贸合作暨创新名城推介会在宁举行
北威州名城名展
旅游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