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创新系统的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测度及驱动力研究

2024-03-31 11:33顾剑华郑玉妍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4年3期
关键词:北部湾驱动力基尼系数

顾剑华,郑玉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立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基础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是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球城市化、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市群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具有良好的功能互补和协调机制[1]。建立健全城市群联动协调发展机制,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有助于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2]。2022 年,《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指出,“十四五”时期,北部湾城市群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格局和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双碳”目标为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必须助推城市群的发展方式向绿色创新转型,促进城市群内部协调联动发展,使北部湾城市群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接续动力源。

中国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城市群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产物,可以通过优化空间结构、整合资源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是引领整个地区发展的辐射源[3]。同时,城市群联动发展也是促进地区分工合作的必然趋势,更强调城市、区域之间通过科学的分工与协作,从全局角度出发,在共同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下寻求各自更大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城市群联动发展的研究大致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定性研究中,部分学者从阶段演化[4]、动力机制[5]、发展方式[6]、实现路径[7]等方面研究城市群联动发展;还有部分学者采取定量分析测度城市群联动效应,常见方法是构建涵盖经济、产业、社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空间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指标体系综合测度城市群发展水平[8,9],评价方法多为熵权法[10]、层次分析法[11]、耦合度分析法[12]等。从相关研究内容来看,有学者分别从产业联动[13]、空间联动[14]、城市群一体化[15]等角度考察城市群的发展演变。从研究区域来看,国内文献研究集中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16]、黄河流域城市群[7]、京津冀[17]、长三角[10]、珠三角[18]等相对发达城市群的研究,对于西部欠发达城市群的关注尚不足,而北部湾城市群的研究更少。在城市群联动效应的驱动力研究中,产业结构、资源禀赋、技术创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金融水平是增强中国城市群联动效应的主要驱动因素[19,20],而经济效应、规模效应、环境污染等指数的增加对城市群联动发展表现为负向驱动作用[20]。

近年来,经济发展由“量”向“质”转变,“双碳”目标的提出更是为城市群联动发展指明了战略导向,区域协调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绿色创新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创新主体将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的一种区域综合发展能力[21]。在城市绿色创新的研究中,绿色创新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显著为正[22],并且城市群的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其绿色创新效率也存在着显著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23]。因此基于绿色创新的视角研究城市群联动发展对于实施区域协调和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纵观现有文献,学者们普遍将中心城市群、大城市群、规模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城镇体系分散、经济联系不密切的中小型城市群关注不足,且对城市群内部联动与演变过程差异化的研究不丰富。其次,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指标选取较为单一,多以经济总量、社会结构、生态环境等指标反映城市群发展水平,忽视了绿色创新与城市群联动发展的相互作用,鲜有将绿色创新系统纳入城市群综合评价体系来研究城市群联动效应。此外,现有文献的综合测度方法大多以熵权法、层次分析法、耦合协调度为主,在评价过程中缺乏对模糊现象和不确定性问题的深入探讨。再者,城市群内部发展的差异性以及驱动因素少有学者研究。

鉴于此,本文以中国北部湾城市群2006—2020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对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进行测度,尝试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基于绿色创新系统,构建涵盖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绿色生态、绿色创新为内容的城市群联动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体现“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二是以Vague集理论作为综合评价方法测度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克服评价过程中模糊现象和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分别对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进行差异分析和驱动力分析,并针对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发展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也可以为其他城市群联动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Vague集评价方法

Vague集方法运用数学处理不确定信息,比模糊集更能反映研究问题的不确定性,是测算不确定信息被量化后值间距离的一种方法[18,24-27]。由于城市群联动效应蕴涵多个主体相互关联、共同促进之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测度过程中具有复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因此本文采用Vague集理论测度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

1.1.1 权重的确定

在评价过程中,为避免权重确定的主观性,本文采用熵权法赋予指标权重,并参考宁连举等的做法[28],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构建规范决策矩阵。设有n 个评价指标C ={C1,C2,C3,…,Cn}和m 个评价方案A ={A1,A2,A3,…,Am}。为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现对原始数据矩阵X*=(xij)m×n(i =1,2,…,m;j =1,2,…,n)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规范矩阵D*=(dij)m×n(i =1,2,…,m;j =1,2,…,n):

第二步,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个待评对象的特征比重Pij、第j个指标的熵值ej以及信息熵冗余度tj。

第三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

利用该方法计算得到36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如表1 最后一列所示。

表1 城市群联动效应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linkage effec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1.1.2 评价指标值向Vague值的转化

由于各指标的取值范围、量纲存在差异,为了度量待评对象的不确定性,需要将指标值转化为Vague值。

第一步,评价指标值向Vague值的转化。

C ={C1,C2,C3,…,Cn}是指标集合,A ={A1,A2,A3,…,Am}是决策方案集合。记,且记为指标j 的最优值和最劣值。根据指标属性,计算第i个对象第j个指标值xij的Vague值:

若j为效益型指标:

若j为成本型指标:

此处不考虑j为居中最优指标。

第二步,确定正、负理想对象。

假设各待评对象Ai在属性集C 下的特征由Vague集表示:

构造满足属性集C的正、负理想对象:

第三步,计算Vague值与正、负理想对象之间的距离。

式中,D表示Vague 集间的距离,d 表示Vague值间的距离。本文参考王莹的做法[26],对Vague 值的距离进行测算。

定义一 设x =[tx,1-fx],y =[ty,1-fy]分别为两个Vague值,x与y的距离为:

定义二 实数值Vague集A与B的距离为:

在此处,πA(x)为x 对A 的未知度,πB(x)为x对B的未知度。πA(x)=1-tA(x)-fA(x),πB(x)=1-tA(x)-fA(x)。π越大,说明x 对于Vague 集的未知信息越多,反之则越少。

第四步,确定评价指标值。

将评对象Ai的评价指标值定义为Ri=。Ri的值越大,说明待评对象Ai就越优,反之则越差。

1.2 基尼系数及其Dagum分解

泰尔指数、方差系数等是衡量地区差距的重要指标,因其计算简便结果直观而被广泛应用。但这些工具只能分析总体区域差距,并不能识别差异来源。因此本文将采取Dagum 基尼系数,对北部湾城市群总体、地区内和地区间的联动效应差异进行分析。根据Dagum提出的方法,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表示为[29]:

式中:G 为总体基尼系数;Gjh和Gjh分别表示地区间基尼系数和地区内基尼系数。按照Dagum 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总体基尼系数G满足G =Gw+Gnb+Gt,Gw指地区内联动效应的分布差距对总体基尼系数的贡献度,Gnb指地区间联动效应的分布差距对总体基尼系数的贡献度,Gt表示超变密度的贡献,即不同地区联动效应交叉影响的剩余项对总体基尼系数的贡献度。G越大说明城市群联动效应区域差距越大,反之则越小。

1.3 地理探测器模型

地理探测器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空间驱动力探测,它能够用来挖掘和度量空间异质性,是驱动力和因子分析的强有力工具[30],因此本文采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的驱动因素更具说服力。其模型为:

式中:q值表示驱动因子对城市群联动效应的解释力(%);h表示变量X 的分层;Nh和N 分别表示层h和全区的单元数;和σ2分别表示层h 和全区的方差;q 的取值范围为[0,1],q 值越大代表驱动因子对城市群联动效应的影响作用越强,反之则越弱。

1.4 数据来源

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对应年份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EPS数据库、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等公开信息。考虑到部分县市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剔除了东方市、澄迈县、临高县及昌江黎族自治县,最终选取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玉林市、崇左市、海口市和儋州市共11 市2006—202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对于缺失数据使用线性插值法予以补充。

2 城市群联动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城市群联动效应内涵

“联动”一词本意指多个相关联的事物,一个事物的运动变化会引起其他事物的运动变化,即联合行动。城市群联动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联动;二是城市群外部不同城市群之间的联动[16]。在本文中,城市群联动效应指在绿色创新的视角下,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通过经济、资源、生态、技术等要素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从而联合起来以达到区域总体竞争实力增强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联动,并测度北部湾城市群整体联动效应和城市群内部不同地区的联动效应。

2.2 城市群联动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基于绿色创新视角,从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绿色生态、绿色创新5 个维度建立城市群联动效应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9,21,31],具体如表1 所示。

3 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评价结果

3.1 城市群联动效应综合测度

本文运用Vague 集理论,对北部湾城市群整体联动效应及其5 个子维度进行测度,将11 个地级市划分为广东、广西、海南三大地区,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并依据三大地区2006—2020 年的测度值进行分析。

表2 2006—2020 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测度结果Table 2 Measurement results of linkage effect of Beibu Gulf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2006 to 2020

3.1.1 整体分析

从联动效应总体来看,2006—2020 年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联动效应指数从2006 年0.329 7 上升到2020 年的0.412 0,年均增长率为1.60%,可以看出北部湾城市群综合实力和地区间的关联性不断增强,联动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分地区来看,广东地区城市联动效应最高,说明广东地区在经济、资源、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联动能力最强;广西介于广东和海南之间,略低于广东,与北部湾城市群总体联动效应基本一致,说明广西地区代表了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平均水平,这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范围广、城市多有直接的联系;海南地区联动效应最低,这与海南地区核心城市少、地理位置较远有关,其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有待加强。

3.1.2 子维度分析

从总体来看,2006—2020 年北部湾城市群在经济发展维度的增速最快,由2006 年的0.299 9 上升到2020 年0.504 2,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78%。这说明北部湾地区经济建设总方针落实到了实处,经济总量增加,产业结构改善,城镇化水平提高,经济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绿色创新3 个维度与联动效应水平保持着相似的递增趋势,其中北部湾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略胜一筹,而在资源禀赋和绿色创新方面相对薄弱。不过近两年来,北部湾城市群绿色创新水平有所上升,赶超了资源禀赋。值得一提的是,北部湾城市群绿色生态测度值远超其他维度,从2006 年的0.476 1 上升到2020年的0.694 5,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这与北部湾城市群地处华南、自然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有关,说明北部湾城市群生态优良,为其联动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支撑;分地区来看,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平均测度值呈现广东、广西、海南依次递减的态势。经济发展方面,广东>广西>海南;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方面,两广基本持平,且显著高于海南;绿色生态方面,海南>广东>广西;绿色创新方面,海南>广西>广东。这说明在生态和创新方面,海南地区成效显著,两广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待向绿色经济方向转型升级。

3.2 城市群联动效应地区差异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的区域变化差异,本文利用基尼系数及其Dagum分解的方法对北部湾城市群三大地区进行测度,结果如表3所示。从各地区的基尼系数来看,2006—2020 年广东、广西、海南三地的基尼系数与北部湾城市群整体基尼系数存在同向变动的趋势。其中,整体基尼系数位于0.043—0.095 之间,表现为波动上升的态势;三大地区基尼系数均呈现递增趋势,且广西、海南两地波动幅度较大,其基尼系数分别介于0.049—0.102和0.030—0.091,而广东基尼系数上升幅度较小,位于0.024—0.037 之间。从地区间基尼系数来看,广东—广西、广西—海南、海南—广东地区的基尼系数在整个考察期内均呈现递增态势,总体波动上升,其中广西-海南基尼系数最大,广东—广西基尼系数居中,海南—广东基尼系数最小。

表3 2006—2020 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基尼系数及其Dagum分解Table 3 Gini coefficient and Dagum decomposition of the linkage effect of Beibu Gulf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2006 to 2020

此外,各来源对地区差异的贡献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地区内差距在整个考察期内对城市群联动效应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呈现小幅度波动下降的趋势,从39.676%降至38.330%;第二,地区间差距对在整个考察期内对城市群联动效应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波动下降,从15.504%降至6.467%;第三,超变密度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向上波动,从44.820%升至55.203%。上述结果表明,广东、广西、海南的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交叠效应对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的相对差异有直接影响,且不断增强,而地区间差距对北部湾城市群地区联动效应存在相对差异的影响比地区内差距的影响要弱,说明北部湾地区联动发展策略可能更有利于调节广东、广西和海南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4 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驱动力分析

为进一步科学有效地厘清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发展的内在成因,系统分析联动效应的驱动因子,需着重探测影响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的驱动因素及驱动作用的时间异质性。

本文从城市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将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驱动力分为硬环境驱动和软环境驱动两大方面[32],并建立硬软环境驱动作用下的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驱动模型(图1)。其中,硬环境是指以硬件设施为主要载体的物质环境,通常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要素禀赋的基本状况;软环境则强调人文环境,指除了基础设施和资源禀赋等物质条件以外的流动要素,包括经济因素、科技因素和政策因素等。

图1 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驱动机制Figure 1 Driving mechanism of linkage effect of Beibu Gulf Urban Agglomeration

4.1 相关性检验

在使用地理探测器之前,为了精准探测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的驱动力,进一步弥补地理探测器在判断城市群联动效应各驱动力相关性的不足,本文在前文基础上,运用熵值法测度2006—2020 年北部湾城市群11 市各大驱动力值,由于样本量不足30,因此事先通过了正态性检验,并借助SPSS 中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城市群联动效应与各驱动力间的相关性,结果如表4 所示。城市群联动效应与经济、基建、生态和科技要素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与资源和政策要素的相关性不明显。

表4 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与各驱动要素相关性统计Table 4 Correlation statistics of linkage effect and driving factors of Beibu Gulf Urban Agglomeration

4.2 单因素分析

考虑到北部湾城市群自身的发展特点,本文依据相关性检验和客观性、科学性原则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12,33],选取2006 年、2010 年、2015 年、2020年四年的数据作为截面数据,通过K-means 聚类分析法[33]对所有连续型指标分类,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潜各项因子对北部湾城市群整体联动效应的影响程度,最终选取16 项影响力相对较强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结果Table 5 Factor detection results of geographical detector

对于北部湾城市群而言,不同驱动因素对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的驱动作用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从时点来看,驱动作用最高的因子为R&D人员(0.956 7),最低为人均水资源(0.125 0)。从总和来看,2006—2020 年驱动作用最大的因子依次为绿色发明数量(3.494 5)、固定资产投资(3.457 0)、专利授权数(3.435 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3.312 3),驱动作用最小的因子依次为人均耕地面积(1.193 1)、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1.220 6)、人均水资源(1.373 7)、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1 6)。进一步分析发现:①硬环境驱动方面。硬环境驱动因素涉及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三方面,是区别于软环境的基本物质条件,可以通俗理解为“硬件”。在资源驱动力中,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的因子探测力q值较小,常住人口因子作用较大,但资源驱动力整体驱动力不强,且在研究期内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生态承载力中,森林覆盖率的影响力远远高于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说明森林资源丰富,对于城市群联动发展的驱动力明显,但城市绿化有待提高。在基建支撑力中,卫生医疗机构数和互联网普及率驱动力较强,而公路里程驱动作用不显著,交通联动的驱动作用仍需增强。综合硬环境驱动作用来看,基建支撑力和自然环境支撑力较强,资源驱动力较弱,因此未来北部湾城市群实现联动发展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的建设,发挥生态环境的支撑力,合理配置利用资源。②软环境驱动方面。软环境可以理解为城市群联动发展中的“软件”,涵盖了经济、科技、政策3 个方面。从经济牵引力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两个因子的探测力q 值基本都在0.7 以上,人均GDP 相对较低,不过总体驱动作用较强,说明经济的驱动作用暗含着由量驱动向质驱动的转变。从科技带动力看,探测力q 值排名依次为绿色发明数量、专利授权数、R&D人员,并且三者驱动力在所有因子中都排名靠前,这也体现科学技术对城市群联动效应的驱动作用显著。从政策推动力看,科学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和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二者对联动效应的驱动作用不明显,说明政府不是城市群联动发展的主要驱动,更多是起调控作用。综合软环境驱动作用来看,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的驱动以经济和科技驱动为主,政策调控为辅。

综上所述,软环境的驱动作用整体高于硬环境的驱动作用,其中,科技驱动力最强,资源驱动力最弱,体现出资源为导向的传统发展模式的优势正在下降,而以绿色创新为导向的新型发展模式正成为增强城市群联动效应的关键所在。因此,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发展应该更注重“软件”更新,兼顾“硬件”支撑。

4.3 交互作用分析

因子交互作用也是驱动力探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地理探测器中的交互探测器探究双因子对2006、2010、2015、2020 年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的共同作用(因篇幅有限未列出)。从交互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双因子增强且无减弱类型,其中容易与其他因子表现出非线性增强作用的驱动因子有:人均GDP、常住人口、互联网普及率、公路里程、森林覆盖率等;从双因素交互来看,双因子交互影响力大于单因子驱动力,2006 年交互作用强度最大的是人均GDP 和固定资产投资,2010 年为人均GDP和常住人口,2015 年为专利授权数和科学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2020 年为互联网普及率与公路里程,其交互q值达到1,部分因子交互q 值达到0.99 及以上,说明要素组合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以北部湾城市群11 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指标体系,采用Vague 集理论、Dagum基尼系数分解、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度北部湾2006—2020 年城市群联动效应指数,并在异质性视角下,探究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的区域差异及驱动因素,主要结论如下:①从整体来看,2006—2020 年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水平实现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60%,空间呈现广东>广西>海南的分布格局;分维度来看,北部湾城市群在经济发展维度的增速最快,年均增长率为3.78%,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绿色创新三个维度与联动效应水平保持着相似的递增趋势,而北部湾城市群绿色生态测度值最高,且远超其他维度。②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的地区相对差异呈现波动变化特征,2006—2020 年广东、广西、海南三地内部的联动效应差距与北部湾城市群整体呈同向增长的趋势,广东地区发展差异波动较小,广西、海南两地地区内发展不平衡加剧;广东、广西、海南三大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交叠效应是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存在相对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③在联动效应的驱动因素分析中,软环境的驱动作用整体高于硬环境。其中,科技驱动力最强,经济驱动力次之,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政策推动力为辅,资源驱动力最弱,说明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的驱动由以资源和传统经济为导向的驱动向以绿色创新为导向的驱动方式转变。从交互作用来看,双因子交互影响力大于单因子驱动力,人均GDP、常住人口、互联网普及率、公路里程等因素较容易与其他因子产生非线性增强。

5.2 政策建议

助推城市群发展方式向协调联动和绿色创新发展转型,是构建新型城市群的有效着力点。为了提升北部湾城市群联动效应,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健全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与其他发达城市群相比,北部湾城市群相对弱势。自2017 年国务院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后,北部湾城市群各相关政策虽多却散,缺乏整体联动性,亟需各地区协同整合,使北部湾发展战略完善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制定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发展总体规划及组合式发展战略:要加快重要政策联动,在招商引资、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等政策上坚持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方向,各地区各部门打破区域限制,建立统一的北部湾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

第二,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各地区、各地级市应该以自身城市联动发展水平为依据,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广东地区应当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西地区应当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禀赋优势,点绿成金,在积极构建基础设施网络的过程中,努力缩小城市间联动效应鸿沟,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发展新动能。海南地区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通道这一优势,吸引外来投资,发展旅游经济、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绿色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

第三,统筹“软硬环境”驱动。一是注重“软件”更新,发挥科技和经济的主要推动作用。加大北部湾城市群科技投入,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技术密集型地区的集聚效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相对落后地区的资源合理配置,促进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结构优化。二是兼顾“硬件”支撑,扩大要素交互作用的影响。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联动,推进北部湾城市群交通、通信、电力、能源、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科学管理,加快区域之间的工业一体化进程;利用“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协作。总之,城市群联动发展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创新技术驱动城市群发展的转型升级,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北部湾驱动力基尼系数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