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红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妇瘤科,河南 焦作 454000
卵巢囊肿在临床妇科比较多发,主要发生在育龄妇女中,普遍为良性囊肿,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式[1]。传统开腹手术尽管具有良好疗效,但同时也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并发症风险高,术后恢复时间长。随着医疗理念的转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完善,微创手术被更多人重视和接受,而其中腹腔镜技术因此所具备的低侵袭性、高清除率、高美观度等多方面的优势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2]。当前,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在临床卵巢囊肿的治疗中已成为主流。但无论何种术式在术中均会破坏、切除部分卵巢组织,对卵巢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外科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3]。基于此,本研究对比了传统开腹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20 年5 月—2021 年12 月于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的130 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5,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观察组(n=65,基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年龄38~53 岁,平均年龄(45.69±4.58)岁;囊肿类型,25例为单纯囊肿,20例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3 例为黏液性囊肿,7 例为浆液性囊肿;囊肿位置,31例在左侧,34例在右侧;囊肿平均直径(7.48±1.39)cm。观察组年龄39~55 岁,平均年龄(45.47±4.68)岁;囊肿类型,27 例为单纯囊肿,19 例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4 例为黏液性囊肿,5 例为浆液性囊肿;囊肿位置,33 例在左侧,32 例在右侧;囊肿平均直径(7.56±1.27)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符合《多脏器囊肿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4]有关卵巢囊肿诊断标准,经经临床症状体征、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囊肿;符合手术指征,行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及家属完全了解研究内容,在自愿前提下签署协议书。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心、肝、肾器官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盆腔炎症疾病;存在手术禁忌证;近三个月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既往卵巢手术史;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
对照组采取开腹卵巢囊肿剔除术,术前常规进行清洁灌肠。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若患者存在严重粘连,首先进行穿刺吸出囊液,随后实施剥离。在卵巢囊肿薄弱位置切开卵巢皮质,对囊壁进行钝性完整剥离。对于卵巢门部以及附近组织,结合患者个体差异采取电刀或者缝合止血,完成手术后,腹壁切口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将患者臀部垫高,摆放为膀胱结石位。横形切开脐孔上缘皮肤约1 cm,予10 mm 戳卡穿刺成功,充CO2气体使腹腔压力达15 mmHg(1 mmHg=0.133 kPa),监视镜指引下,分别于左下腹作2个大小分别为1 cm 和0.5 cm 的切口,分别穿入10 mm,5 mm戳卡,右下腹作一个0.5 cm切口,穿入5 mm 戳卡。在腹腔镜下实施卵巢囊肿剥除术,观察盆腔情况,先确定囊肿准确位置,再分离粘连部分,然后剥离囊肿,清除内容物质后,以腹腔镜下可吸收线缝合术后卵巢残端组织,腹壁穿刺切口常规可吸收线缝合。
两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根据患者自身恢复情况均住院1~3周,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
(1)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长。(2)两组患者均随访6 个月,在术前和术后6 个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卵巢基质血流情况,患者保持左侧卧位,选择3~5 个波形相近的血流频谱,测量其血流收缩期峰速(PSV)、舒张期最低流速(EDV)。(3)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集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激素(LH)、雌激素(E2)水平。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长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情况(±s)
组别对照组(n=65)观察组(n=65)t值P值术中失血量(mL)110.58±20.36 78.94±16.87 9.648<0.001手术时长(min)71.36±8.69 62.34±8.94 5.834<0.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45.36±8.25 33.36±7.58 8.635<0.001住院总时长(d)6.38±1.27 5.27±1.09 5.347<0.001
术前,两组患者PSV、ED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PSV、EDV 较术前均出现显著变化,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卵巢基质血流情况(±s) cm/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卵巢基质血流情况(±s) cm/s
组别PSV EDV对照组(n=65)观察组(n=65)t值P值术前12.65±3.45 12.78±3.56 0.211 0.833术后6个月10.25±3.36 13.21±3.68 4.789<0.001术前3.81±0.79 3.74±0.85 0.486 0.628术后6个月2.98±0.78 4.15±0.89 7.971<0.001
术前,两组患者FSH、LH、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FSH、LH、E2较术前均出现显著变化,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情况(±s)
组别对照组(n=65)观察组(n=65)t值P值FSH(U/L)术前21.26±3.58 21.35±3.49 0.145 0.885术后6个月26.38±5.47 20.98±3.63 6.632<0.001 LH(U/L)术前23.38±4.48 23.31±4.62 0.088 0.930术后6个月27.58±4.64 24.32±4.23 4.186<0.001 E2(pmol/L)术前268.28±40.36 265.47±42.36 0.387 0.699术后6个月248.36±26.43 260.36±38.69 2.065 0.041
卵巢囊肿是女性群体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内分泌、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5]。卵巢囊肿可导致囊肿破裂,并引起蒂扭转、感染、恶性病变等,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6]。当前外科手术仍是治疗卵巢囊肿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分离盆腔粘连,恢复盆腔内部正常的解剖关系,直接清除囊肿病灶,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传统开腹手术由于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不足,在患者中的接受度低。基于腹腔镜下的卵巢囊肿剔除术体现出了良好的微创优势,在腹腔镜直视下获取清晰视野,有助于发现开腹手术不易发现的微小病灶,减少对周围脏器的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卵巢囊肿的治疗中,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有助于加快术后恢复。
然而,无论是传统开腹手术或者腹腔镜手术,手术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的导致部分卵巢组织丢失以及造成热损伤,而血管及组织损伤会导致粘连形成,术后卵巢体积缩小,性激素水平改变,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进一步造成妇女生育能力减弱和绝经期提前[7]。研究[8]发现,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切口较小,对患者卵巢及盆腔内部组织损伤更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也有研究[9]发现,由于腹腔镜手术视野相对较小,电凝止血期间易对卵巢基质血管造成灼伤,进一步导致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引起性激素分泌异常,甚至造成卵巢早衰。本研究根据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可能影响卵巢基质血流因素,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由于过度电凝引起的血管热灼伤,充分保证卵巢基质血流供给。
在临床对卵巢功能的评价中,E2是具有代表性的雌激素,主要由卵泡、黄体、胎盘进行分泌,直接提现了卵巢储备功能。FSF、LH 基本来源于垂体,受到E2的负反馈调节,因此E2水平下降,FSF、LH 水平上升往往提示卵巢功能减弱。本研究提示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更小,有助于卵巢储备功能恢复。这可能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侵袭性更小,术源性损伤更少有关。
综上所述,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更具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等优势,并且对患者卵巢基质血流损伤较小,有助于卵巢储备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