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外科护理学”课程建设探究

2024-03-31 06:22陈明慧卯明艳宁芳妨胡俊辰常黎军徐媛
成才之路 2024年5期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课程结构教学团队

陈明慧 卯明艳 宁芳妨 胡俊辰 常黎军 徐媛

摘要:课程建设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基础,也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外科护理学”为例,从教学团队、课程结构、软硬件设备等方面探究课程建设基础,从教学团队、教学模式、教学资源、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究课程建设内容,从教学团队优质化、课程结构岗位化、教学活动创新化、资源建设精品化、创新教学成果化、评价体系完善化、学习过程开放化、医教协同深度化等方面探究课程建设目标,以此打造高水平的开放课程,满足教与学需求,并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课程建设;外科护理学;教学团队;课程结构;教学活动;资源建设;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5-0109-04

基金项目: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院级科研项目“医疗器材科技创新团队”(编号Lyk22011)

课程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丰富内涵建设、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还是持续输出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保障,其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最具核心价值的基础性工作,对有效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保障性作用[1][2]。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其在课程建设中要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作为发力点,持续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融合,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3]。在医学类高等职业教育中,外科护理学是传统优势专业课程,在建设高质量护理人才队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外科护理学”为例,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建设理念、基础、内容、目标。

一、课程建设理念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助力人才培养、满足急缺人才需求、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及促进健康产业转型升级[4]。该课程建设要充分考虑高等护理职业教育的特点,并以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具体课程建设理念如下。第一,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第二,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内容,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教学。第三,注重课程的全面性、细致性和精确性,紧跟时代发展打造高质量课程体系。第四,选用课程思政素材,实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融合。第五,以创新教学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第六,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第七,以实践教学为支撑,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造力,使其成长为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为醫疗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二、课程建设基础

1.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学科发展的基础[5]。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外科教学团队建设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科研项目(如医疗器械创新研究)、学历提升和创新性教学的机会,积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能、较强的沟通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6]。通过高质量团队建设,本校外科护理学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拥有丰富的外科护理学教学经验、医院工作经历、外科诊治经验,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对“互联网+教育”有独特的理解,这为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奠定了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

2.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一门课程的组成部分和安排方式,好的课程结构应根据学生具体学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有序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评估过程[7]。同时,课程结构设计要实现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型课程模式逐渐兴起,其积极对传统课程结构进行改造以适应数字化发展需求。本校的“外科护理学”课程结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及行业力量,深化校企合作,以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使数字化教学资源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同时结合自主学习与导学、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典型案例与临床工作,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常态化教学。这样的课程结构建设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软硬件设备

智慧教室是一种获取学习资源、丰富教学活动、益于师生交互的信息化新型教室,可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和高效的学习环境[8]。目前,本校共有两间智慧教室,其设备先进,能同时容纳数百名学生,为开放课程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保障[9]。在信息化背景下,本校实训基地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并设立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模拟手术室、换药室、外科示教室和创伤急救护理实训室等,可满足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和企业培训需求。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护理人才,本校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逐步扩大实训范围,以满足教学需求。在校外实训中,本校结合学院的实习管理办法、护理专业实习大纲以及相关考试大纲、证书考试要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习指导和资源支持。

三、课程建设内容

1.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和重点。“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可使教师向执业性角色拓展,既能胜任日常教学工作,又能承担临床工作,有效突破教师的职业发展瓶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10]。为实现“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本校积极引导教师理解“双师”内涵,并争取获得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执业资格,同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和临床实践工作,突破工作地点的限制,采用“双循环”模式促使教师更新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临床护理技能和先进医疗设备的使用方法。

2.优化教学模式

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本校课程团队致力于建设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将创造性和艺术性融入教学活动中,以医疗器材创新研究作为教学分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本校外科护理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典型护理案例和临床工作过程相匹配,引导学生将创造性获取知识与教师传授知识相结合、个人学习和小组协作相融合,实现教学模式的现代化。

3.丰富教学资源

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等,以此将最新、最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优质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激发教师、学生“教”与“学”的热情,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促进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升[11]。本校教学团队通过分析岗位要求、专业及学生发展需求、学生学情,精心选择内容,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聚睛式课件、试题库和思维导图等。这些资源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支持和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工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提升职业技能。

4.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衡量学生群体课程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第一,考核结果可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并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指导、设计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考核可起到双向激励作用,既有利于学生群体取长补短,挖掘学习潜力,又有利于教师群体积累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本校课程团队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课程考核原则,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强基固本、提高认同”的教学目标[12]。同时,本课程团队积极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实行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其中,个人综合得分由线上学习评价30%、实训操作项目考核30%和期末测评成绩40%构成。线上学习评价综合考查学生的作业、测试、随堂问答、视频观看和讨论等情况。实训操作项目考核包括实训操作、报告、技能比赛、案例解决和情境模拟视频拍摄等。期末测评采用无纸化考试形式。这种综合性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动态表现和实践能力,可全面、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程建设目标

本校在“外科护理学”课程建设中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深化“三教”改革,并与企业共建共享开放资源,同时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优质教学团队。同时,本校还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搭建一套具有较高教学水平、鲜明教学特色和先进教学理念的外科护理学开放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学习机会,使其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1.教学团队优质化

本校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是优化各项指标,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的创新型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并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此,本校在稳定现有专业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开放课程建设加大教师的交流学习、顶岗实践、课题研发、论文撰写和社会服务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课程结构岗位化

为确保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本课程团队与行业专家合作,根据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标准进行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设计,即以外科护理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选取、整合和梳理教学内容,以外科护理工作过程为线索,设计项目化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外科护理岗位需求,形成以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和任务为导向的课程结构。这样的课程结构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特点,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工作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外科护理岗位工作。

3.教学活动创新化

为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课程团队采用学情分析、问卷调查和学生反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喜好和学习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本课程团队利用“抖音”开展外科专业技能情境模拟拍摄,让学生成为主角,并在连续性拍摄中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再如,本课程团队以“小老师”技能比赛强化师生沟通,使学习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幸福感。

4.资源建设精品化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本课程团队积极优化和更新教学课件,引入“聚睛式课件”,即通过使用电脑或移动端的抢答、摇一摇和红包雨等功能进行随机提问,以提高课堂互动频率,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同时,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并鼓励学生制作个性化思维导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提炼和解决能力。以上教学设计和措施可提高课堂互动和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愉快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5.创新教学成果化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本课程团队积极进行养老照护、护理和急救器材的功能改进及创新研发,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准确性,同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本课程团队还开展用于医疗操作的创新器材研发,并形成创新教学成果,申请相关专利,以此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動教学改革和创新。

6.评价体系完善化

为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提升职业能力,本课程团队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表现。这种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开展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并提升职业能力。

7.学习过程开放化

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师生互动,本课程团队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发布课件、文献、教学视频、实践活动图片和学习作品等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在线讨论、疑难解答和教学评价等活动。这样的交流活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高质量的师生互动,既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医教协同深度化

本课程团队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邀请行业专家、毕业生、实习生等参与,确保方案和标准的实践性、前沿性。同时,加大医护人员兼课力度,鼓励教师延长顶岗实践时间,以促进教学内容与临床技术的深度融合和更新。这样的合作可使教师在临床实践中了解最新技术和岗位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学生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需求。

五、结语

总之,“外科护理学”以保障质量为前提,围绕教学团队、教学模式、教学资源、考核评价体系方面进行课程建设,以满足学生对高质量的外科护理学知识的学习需求。虽然“外科护理学”课程建设经过多方努力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仍有提升空间。一是提升教学设计的灵动性,即根据学生具体学情和学习需求,开发灵活多变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和考核项目。二是健全评价制度,即建立多维度的评价制度,以此作为动态调整课程方案的依据和实现课程建设目标的手段。三是加大课程推广力度,即通过校内外和行业推广课程,包括校内跨专业推广、生源周边推广和医院科室需求推送以及与兄弟院校共享课程,以此作为医学知识普及的一部分,进行大范围宣讲,积极承担医学类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史博,杨鑫莉,廖军秋等.一流课程建设的尝試与实践探索———以《高分子化学(含课程实验)》为例[J].高分子通报,2022,(12):189-194.

[2]曹璐.MOOC时代下高职课程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战线, 2015,41(S1):207-209.

[3]王旭,崔轶凡,赵东家.“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1):24-27.

[4]杨金旭,刘淑霞,陈月琴.混合式教学在高职院校外科护理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09):130-131.

[5]李小平,李忆辛.新时代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取向、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3,46(02):1-8.

[6]唐佩,肖坤.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时代之需、进展之实与发展之势[J].职教论坛,2020,(03):143-147+164.

[7]吕立杰.课程内容结构化:教育现代化的议题[J].教育研究,2023,44(04):57-65.

[8]文灿,李中旗,刘浩等.基于智慧教室的融合式教学支持平台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06):115-121.

[9]郭玲玲,吴晓琴,张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践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J].全科护理,2019,17(23):2925-2926.

[10]别同玉,潘华英.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探索,2016,(12):40-42.

[11]方晓波,黄晓婷,马学军等.打造“共生、共享、共育”的线上教学资源生态体系[J].人民教育,2022,(Z3):47-49.

[12]赵长江,张海燕,杨辉.生物化学课程“四化”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2,38(12):1736-1742.

Exploration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Surgical Nurs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Chen Minghui, Mao Mingyan, Ning Fangfang, Hu Junchen, Chang Lijun, Xu Yuan

(Liupanshui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Guizhou Province, Liupanshui 553001,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the foundation for implementing teaching plans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The article takes "surgical nursing"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foundation of course constru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team, course structure, and software and hardware equipment. The content of course construction is explor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team,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high-quality teaching team, post oriented course structure, innovative teaching activities, high-quality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novative teaching achievements, improved evaluation system, and open learning proces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eam, post oriented course structure, innovative teaching activities, high-quality resource construction, innovative teaching achievements, improved evaluation system, and open learning process, exploring the goals of course construction in terms of deepening med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in order to create high-level open courses,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achieve resource sharing.

Key word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urgical nursing; teaching team; course structure; teaching activities; resource construction;evaluation system

猜你喜欢
外科护理学课程结构教学团队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翻转课堂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析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