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上秦淮小学 丁 钰
项目式学习指的是以现实情境为依托,进行项目设计,强调合作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关键品格和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美术学科核心知识和创作技法,设计项目活动的主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驱动是项目式学习的重点,教师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美术概念的思考和探索。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主问题,揭露知识的本质,然后设置难度逐渐提升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逐步生成创意表达。
教师先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主问题,如“水墨园林”一课的主问题是:“水墨画展现中国园林的技巧方法是什么?试着用水墨画展现园林。”此后要设计一系列难度逐步递增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问题一主要提升学生自主赏析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探究水墨画和其他艺术创作风格的异同点。“这两幅画一幅是作者到颐和园写生的作品,另一幅是根据写生进行的水墨画创作。请对比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水墨画有哪些高明之处?”问题二主要围绕水墨创作技巧展开,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建构,并将有趣的水墨游戏融入进去。“在水墨园林中常用什么创作技巧,适合和同伴比赛,画一下这些技巧,看看谁总结的技法更多。”问题三则主要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围绕‘我爱家乡’水墨画创作作品,并评价彼此的创作,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画的用笔、用墨、用色以及构图。”这三个小问题都围绕主问题展开,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开放性,学生可以将自己对水墨画的理解和评价融入到互动交流中,展开创意表达。通过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对项目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将不同学习阶段掌握的知识整合起来,进行知识重构。故此在设置项目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这一点,引导学生回顾此前学到的知识点,并将它们整合起来,解决问题。在学生重构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将理性认知和感性体会结合在一起,尝试进行个性化评述。
“水墨情趣”“水墨画花”“水墨画树”“水墨园林”等都是和“水墨”有关的课程,教师可以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围绕上位概念设置“如何用水墨画展现景物的特点”这个学习项目。该项目分赏析、整合、创造三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将自己的个性化观点融入到表述中。项目一为赏析环节,学生要分别赏析水墨画创作的花、树、园林,看看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学生可以特别叙述一下水墨园林中的花树和风景画中的花树有什么不同。项目二为知识总结环节,学生要进行个性评述,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画中展现的花鸟风景,试着说出不同的理由。项目三为创作环节,学生要将自己对水墨风景画的理解融入到创作中,设计一幅作品。他们可以在自评和互评中陈述自己的评价观点。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将学到的其他知识融合起来。在知识重构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确认哪些知识点彼此之间有关联,然后将它们整合起来,围绕它们的上位概念提出一个观点。学生可以在该项目下整合知识,展开艺术评述,将自己的创意想法融入到表达中。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文化理解是艺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理解是对特定文化情境中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在组织项目式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文化赋能的方法,引导学生围绕某个传统工艺切入点,深入下去,展开一系列探索调查活动,从而挖掘蕴藏在其中的民族精神。
有很多学习内容,都可以和传统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如“漂亮的鞋”“头饰和帽子”等都是和服饰穿搭有关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设计和文化有关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国传统服饰之美”项目探究活动。环节一要求学生自主上网搜索信息,了解中国各地、各个民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思维导图等学习支架,让他们按照服饰部位、民族、色彩、纹饰等不同的要素整理归纳,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环节二组织学生参加展示活动,学生要以“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为主题,设计一个展会。在展会中,他们可以选择搜索到的或者是自创的民族服装实物或者图样,并配上评语,展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组织活动期间,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起到文化赋能的效果,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有哪些共性,又有哪些不同之处?”“从民族服饰中,能否看出中华民族的精神,看出传统文化观念?”在项目式学习中融入文化元素,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让他们学会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不仅要自主建构本学科的知识点,更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融会贯通,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还要设计一些有助于他们迁移运用的活动项目,帮助学生在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参与创造制作,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首先要分析课堂教授的内容,看看哪些内容能和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并围绕其设计项目主题。如“儿歌与童话”可以和语文学科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设置项目“为童话画插图”或者“将童话故事改编成连环画”。又如“听音乐画音乐”可以和音乐学科结合在一起,设计项目“音中有画”。其次,教师要在设置项目的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如在“将童话故事改编成连环画”这个项目中,可以将语文学科的知识融入进去。学生要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整理文章结构,搞清楚作品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更分别是什么,在创作连环画的时候也要体现出这样的结构特点。最后,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展示活动,让学生能迁移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如围绕“将童话故事改编成连环画”这个项目,可以设计“读、画、编、演”为一体的展示活动,让学生整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学生先阅读经典的童话,然后将其画下来,着重展现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形象。此后他们要结合绘画,选择其中的几幅画编写剧本,并将其表演出来。《标准》认为要“以个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故此在设计项目活动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这一点,要重视学科综合性,让学生迁移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地掌握各种知识。
项目学习法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师可以围绕生活情境,设置生活主题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通过设计活动,解决生活问题。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领悟了知识的价值,更发展了动手能力,具有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干干家务活”这样有具有生活特色的主题,并结合劳动的具体内容,安排一系列项目,将实用性融入到活动中。项目一将“标志”一课的学习内容融合到了其中。学生要回忆在家中有哪些电器和劳动有关,并尝试设计一幅说明图,展现如何使用该电器。学生要在设计中用放大、标注等方法展现微波炉、电饭煲、吸尘器等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项目二则主要展现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学生要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并回顾劳动中的感人瞬间,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设计一张“勤干家务”的校园宣传画。在设计中,学生要凸显出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的场景,展现家人们的欢乐心情。这样能让欣赏者意识到家务劳动不是负担,而是优化家庭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方式。项目三主要考验学生的综合呈现能力。学生要从家庭扩展开来,思考在家庭生活中需要完成哪些劳动项目,和学校劳动有哪些异同点,在社会生活中又有哪些不同的劳动项目。最后,他们要整合对劳动的认识,以“劳动真光荣”为主题,设计一幅黑板报。在《标准》中提到,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在结合生活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参与项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能在设计活动中感知艺术之美,获得更多情感体验。
项目式学习要求教师创设真实的情境,以一个驱动的问题作为核心,学生要结合这个问题开展一系列活动。这样能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活动环节,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让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