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浦城县光明中心小学 周 影
互动教学模式属于时下较为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基础,符合美术学科的开放性、灵活性特征,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实现美术情感与思想的互动传递,帮助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力、审美力及想象力,使其深刻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因此,互动教学模式需要得到美术教师的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迭,媒体手段已经深入教育领域,互动教学模式则更需要媒体手段的辅助,仅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多媒体具有全面性,很多教学素材都能从中获取,不受到时空限制,能对小学阶段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其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美术知识,并产生更多话题进行互动,减少教师讲解难度。教学应科学利用媒体手段,选择合适的媒体资源,保证合理的使用时长,充分发挥媒体手段的作用,实现高效率的课堂互动。
教学“拟人的形象”时,教师进行问题导学,让学生谈论各类作品中的拟人形象。学生可能是陷入思维困局,比较不配合,没有人主动举手回答。为应对此情况,教师借助媒体手段,打开教室中的媒体设备,搜索有关拟人形象的动画视频供学生观看,包括《黑猫警长》《海绵宝宝》《疯狂动物城》《玩具总动员》等动画的片段,这些动画中的所有角色都是拟人形象。观看视频时,学生表现得很愉悦,沉浸在动画的世界。学生看过视频后,兴奋地互相交流,纷纷回答其他的拟人化动画,课堂氛围得以调动。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拟人化的手法,画出自己喜欢的拟人化形象,可以选取动植物的形象,将其头部或者身体进行拟人化。
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在适当的时机借助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学习内容相关的动画视频,缓和课堂的沉闷氛围,唤醒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产生互动动机,也为学生下一步的美术创作奠定基础。在学生思维处于活跃高峰时,教师立即组织美术创作,使学生有机会将迸发的灵感与创意发挥到美术作品中,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美术课堂的互动有多种形式,不仅有沟通、讨论的形式,还有游戏活动的形式。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玩耍,而对枯燥的理论学习缺乏兴趣,有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美术课堂中开展游戏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兴趣取向,增加课堂的活跃度。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游戏互动,促使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学习安排,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美术知识与技巧。教师可以在教学氛围陷入沉闷时,适时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制造更多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为导入“节奏的美感”这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伊始播放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让学生伴随音乐进入课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邀请数名学生上台,让这几名学生再随机邀请一名搭档共同进行游戏。搭档在台下使用手鼓、三角铁、沙锤等乐器进行随机演奏一段音乐,而台上的学生则在黑板上按照自己的感受与理解绘出音乐节奏与旋律所对应的线条或图形。教师向学生强调,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感觉随意发挥,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答案。学生本来存在顾虑,听过教师的话便大胆起来,在黑板上尽情绘画。在合作性的游戏活动中,学生表现得十分开心。教师由此导入课题,揭示很多美术作品都包含两种或多种要素按照秩序重复出现,音乐的节奏可以通过绘画表现。学生不太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再继续解读黑板上的结果:在节奏密集时,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形似闪电的图案,而节奏舒缓时,学生则在黑板画平缓的波浪线或者圆圈。学生理解了节奏作画的原理,在随后组织的自由创作中,也从节奏感的规律中获得诸多创作灵感,积极地进行作画,课堂教学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维。
教师将游戏活动与课堂主题紧密结合,通过游戏活动引出课堂主题,在课堂初期就开展合作性游戏活动,使学生之间产生密切互动,学生在放松心情、加深友谊的同时,也能自然地理解音乐节奏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联,降低了美术学习的难度,锻炼了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加快了课堂教学进程。
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偏向基础,与生活息息相关。美术学科的大部分教学题材也源于生活,学生需要从生活中获得美术创作的灵感。有些学生认为美术与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对美术不太重视,这可能是教师的引导不到位。教师应迎合学生的认知及思维水平,在美术课堂中引入生活素材,展开丰富的互动内容,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课堂的交流与讨论中,促进其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实现美术与生活的融合,增强美术教学的效果。
“蔬果的剖面”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蔬果的剖面,创作彩色的图案画。而学生反映没见过蔬果剖面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如何创作。教师列举了一些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蔬果,例如橙子、苹果、西红柿等,这些蔬果的剖面结构较为简单,学生能够联想,而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少见的蔬果,则无法展开联想。教师准备部分蔬果实物带入课堂,当场用水果刀对半切开,以便于观察其剖面。学生都围在一旁观看,不断发出惊叹,在观看的同时,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关于蔬果的形态特征、色彩等话题,学生积极应答,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待学生落座后,教师再开展绘制蔬果剖面图案画的方法指导:先绘出线稿,再按照顺序依次叠加中性黑白色、冷色、暖色。学生认真聆听,积极开展绘画创作,最终呈交的绘画作品色彩绚丽、细节丰富,与生活中的蔬果形态特征吻合,还有学生依照自己的灵感,加入创新的图案要素,或是大胆选取不同色彩、角度及排列方式构成独特的作品,整体取得超越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以实物鉴赏的形式,引入生活中的蔬果素材,在为学生展示的过程中,与学生不断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参与鉴赏过程,突出素材细节,使学生仔细观察素材,将素材应用到创作实践中,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这是师生互动的积极成果,看似是正常沟通,实则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迸发灵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美术创作课程离不开教学评价,教师通常对学生的美术作品与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作为课程的阶段性总结。目前的教学评价机制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单方面给出评价,具有独断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而学生却没有机会对教师进行评价,师生双方都难以获知各自存在的客观问题。现有的美术评价机制应该得到优化,将教师的单向评价变为师生的双向评价,使学生能在客观评价中完善、突破自我,教师也能不断精进教学方式,还能在双向评价中提升互动实效。
在教学“有创意的书”一课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了一些创意手工书籍,例如立体书、镂空书、布书、异型书等。调动学生的兴趣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创作手工书籍,不限制题材。学生将完成的手工书籍带入课堂进行展示,教师和其他学生则进行当堂评价。学生按照顺序上台,介绍手工书籍,教师对作品给出评语,并对学生的作品与该课时的课堂表现打分,其他学生则有投票的权利,遇见喜欢的作品可通过举手进行评价。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投票率相结合,就能得到每位学生的最终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自己的评价手册内。而每位学生也可以针对教师的本课时教学情况进行打分,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每位学生都收到教师发放的教学评估表,可以匿名进行打分并填写意见,落实师生的双向评价。
教师将双向评价机制落实到美术教学的各个课时,教师不再有独断的评价权,而是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获得客观的评价结果,使教学评价过程更加公平公正,也能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评价而努力学习、积极创作。同样,学生也获得了对教师的评价权,能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及优化提供依据,帮助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是巩固美术基础的关键时期,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有必要应用更有效、更灵活的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掌握正确的美术学习方法,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教师要担当互动教学的引导人,为学生创造高互动性的课堂环境,贯彻互动教学的要求。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还要不断探索更适应新时期、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