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梦笔学校 高传辉
借助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人们的认知,让他们在学习探索和鉴赏中理解欣赏美,生成创作美的能力。这就是美育的内涵和意蕴,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美术教学,教师的认知往往停留在理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他们的灵感和天赋,审美品质提升以及美术素养形塑自然无从谈起。《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创造力以及审美素养。”在进行美术教学设计时,教师从不同视角、维度,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美育教学契机。
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已经成为当前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追求。启动学生审美感知力不是讲一讲理论知识就能解决的。理论知识的感知虽然重要,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对课堂教学效果呈现起到决定性作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热情高涨,求知欲极强,教学过程就会显得顺滑。教学环节衔接也会更加自然、亲切。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解分析知识,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这样的教学引导方式没有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效果不佳。
课堂动态呈现方式多样。多媒体的动态效果异常显著,它借助视频、图片等视觉元素的变化,传达信息,强化学生的感知体验。初中阶段,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走神。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借助多媒体辅助课堂,以动态化的形式呈现,顺利启动了学生的感知、鉴赏引擎。学习“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学引导之前,教师充分备课,对本课内容展开深度分析。敦煌莫高窟是以静态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然而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动态化的呈现过程。为了中和这种矛盾冲突,教师进行转化,先播放《九色鹿》这部动画片。通过对动画故事内容的了解、把握,学生的探知热情迸发,对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色有了基本感知。初中生审美角度和审美心理存在较大差异,但他们对具体生动的情境体验情有独钟。教师从学生的心理期待着手,给出引导,学生的审美感知和体验逐渐丰满起来。
创设情境的教学引导方式具有普适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科的特定需求。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特点,结合信息技术属性,将其融入教学引导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更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触动。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看出,动态呈现,启动学生鉴赏引擎的教学引导方式是科学可行的。美术课程教学设计,教师不妨革新教学引导形式,以动态化的方式呈现课堂。动态呈现就是辅助具体教学手段,将静态的知识点以更具体鲜明的方式展现出来。初中阶段,学生对动态、鲜活的具体事物有更强烈的感知热情。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美术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在进行美术鉴赏分析的过程中,能够顺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运用。这样的教学才是高品质、有意义的。引导学生思考、鉴赏艺术作品,部分教师喜欢投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导思的方法本身具有极强价值,然而长期运用问题导学法,形式相对单一,不能真正触动学生。课堂引导方法有多重选择,故事与问题的融合、小组合作都是不错的选择,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形式束缚,让课堂引导呈现出丰富性、趣味性、针对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也会随着教师的引导逐步深入,快速触摸知识核心,切准美育核心。鉴赏活动设计,教师要注意全面渗透美育目标内容,抓取美育核心。
实物观察、细节鉴赏都能让学生进入主动思考状态,在深度探学中逐步建立起审美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参与到学习互动中,他们的审美意识自然萌发。学习“生肖的联想”,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清晰鲜明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生肖联想以及生肖造型知识,利用生活用品进行联想和创作。教学目标的达成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实现,尚需要教师从不同维度出发,展开探寻,尤其要关注教学引导方式。教师首先从自然现象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云朵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变幻无穷,你觉得云朵是什么样的形状呢?发挥想象,说一说。”因为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着手,展开引导,学生表述描绘热情极高。当学生思维逐渐被唤醒,教师又给出一些轮廓图,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十二生肖形象判定。学生的兴致更加高涨。接着教师抓住教学关键点,以作品鉴赏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展示的作品往往具有极高欣赏价值,学生在鉴赏分析的过程中及时探讨交流,有了更多思考机会,他们的鉴赏进入崭新境界。
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追求新颖、独特。形式的独特性对学生有极强吸引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只是形式新,根本不足以支撑高品质课堂。因此,还要抓教学中心点,从学习重难点中找寻对接点,为顺利突破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导思方法丰富多元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设置多重思考任务,有直接鲜明的问题呈现,也有鲜活有趣的抢答竞赛。
执行美术鉴赏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很快抓取到知识点。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有调整、优化意识,从宏观视域出发,整体设计规划,让教学呈现出系统性、科学性。文本鉴赏分析是必要的,然而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巩固深化的过程。学生到底吸收了多少知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教师传授一些鉴赏方法,学生需要在实践运用中检验。初中阶段,学生对美术训练有浓厚的兴趣度,他们愿意主动探索,对美术作品展开深度解析。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思考,从不同维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审美素养快速生成。学习“大自然的色彩”,学生了解了光与色的关系,感受到大自然色彩的关系和色调。探知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信心满满,学习状态非常好。教材文本只是一个例子,有限的教材容量无法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在学生思维活跃度达到高峰的时候投放训练任务。“我们在面对自然景象时都是用追寻美的眼睛来探求的,请你用一双善于发现、探寻的双眸,说说你印象中大自然的色彩是什么样的?”开放、宽松、自由的拓展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他们很快调整学习状态,由认真吸收文本知识转变为主动输出知识,参与到实践训练中。现实生活中可供欣赏鉴赏的内容、作品是多元的,学生主动观赏、鉴赏的欲求得到激发。美术审美具有专业性。教师从理论层面展开学习指引,传授鉴赏激发,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让训练任务呈现高效性。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到形塑。训练任务有多种表现形式,教师要从形式上展开优化升级,融入创意因子,让训练任务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力,而不是学生学习探知路上的“拦路虎”。
教师要在做好学情调研以及知识构建的基础上,及时给学生投放训练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夯实知识,获得更丰富的认知。延伸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感知知识的外延。初中生经过小学阶段的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量的审美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要在文本主题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训练,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当学生能够沉浸其中,自然能够获得更真切的感受和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为深度学习鉴赏提供切实保障。
以美育为核心,设计教学活动,绘美术课堂同心圆,符合学生审美诉求,也是让美术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教师以动态呈现,启动学生鉴赏引擎。以多元导思,切准学生美育核心。以延展训练,提升学生品质素养。从多元视角出发,开展教学研究,能够为学生搭建出最优化的教学平台,探索契机也更加丰富。在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汲取到知识养料,还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审美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初中阶段是形塑学生审美素养最关键的时期,教师借助美育推进课堂教学,学生有更多历练机会,课堂教学价值度更能得到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