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鉴赏方法遴选策略

2024-03-30 03:24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励志学校张莉莉
新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拟声词叠词名句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励志学校 张莉莉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众多,阅读鉴赏和知识积累是重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探索性学习,让学生经历鉴赏角度选择、鉴赏方法应用、知识积累发现过程,为学生深入阅读学习奠定基础。核心素养培养强调生本的主动发展,教师适时预设和启迪,能够及时唤醒生本思维。学生积极回馈,深潜到教材文本、课后训练、课外阅读链接之中,利用鉴赏机会形成碰撞与偶遇,主动展开知识研学行动,以提升阅读学习品质。

一、关注典型词语,确立鉴赏角度

阅读文本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典型词语的应用,组织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创造更多词语鉴赏契机,让学生自觉进入到阅读鉴赏研学环节。教师从典型词语鉴赏角度展开具体引导,成功激活学生认知思维,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

1.关注典型词语

学生对叠词和拟声词都比较熟悉,遇到这些词也不会有新鲜的感觉,教师需要适时提示,引导学生对叠词和拟声词应用效果进行深入解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有鉴赏感知体验。叠词有多种呈现形式,其表达作用有细微差异,教师组织学生搜集叠词信息,进行集中梳理和归结处理,能够找到其构建规律,通过对接思考和体味,能够形成全新认知。拟声词在文本中的应用并不多,但其表现能力却很突出,能够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对读者感官形成更多冲击。如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课文有《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问》,阅读文本时,会随时遇到叠词和拟声词。如“一条条”“一群一群”“簌簌”“咿咿呀呀”“当当”等,这些词语读起来感觉轻松,特别是拟声词,带有灵动感、生命力,为文本增添无限生机。教师要求学生关注这些叠词和拟声词,并对叠词构成方式进行归结,对拟声词表达效果展开重点讨论,介绍习作应用情况。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些叠词和拟声词,教师组织专门研讨活动,促进知识储备和积累,对学生形成更多心理触动。研讨活动顺利展开,教师鉴赏阅读指导到位,学生大多有更深刻的体验,阅读鉴赏学习渐入佳境。

2.巧用名句名言

教材中不乏名句内容,特别是古诗词学习时,几乎每一首都可以找到一些名句,这些名句是学生重点记忆背诵的内容,学生对此比较有感觉。在文段鉴赏学习时,作者有意识运用名句进行辅助设计,无疑能够有效提升文本品质和规格,教师对文本名句应用效果进行重点分析,要求学生从名句内涵解读中形成阅读感知,将学生带到文本阅读鉴赏核心。关联词具有关联作用,增加了句子的逻辑性,其表达效果显著,教师从关联词应用角度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在平时写作时能够自觉应用。第二单元有古诗词内容,自然少不了名句鉴赏学习,学生综合多方信息,很快就确定名句的存在。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些名句有丰富内涵,其表现形式也比较独特精巧,教师从鉴赏角度进行阅读指导,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展开阅读思考,关联主旨和作者情感进行延伸探索,形成完整鉴赏认知。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结尾有一句话:“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里运用了“是……,也是……”关联词语,其表达更为顺畅。教师要求学生模仿设计句子,学生回馈主动,训练效果很快呈现出来。巧用名句和名言,让学生形成崭新阅读感知体验,教师做好鉴赏指导,引导学生深度解析名言名句的助力作用,促使学生自觉形成阅读鉴赏认知。

二、关注语法修辞,确认鉴赏程序

学生对修辞最为敏感,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鉴赏指导,学生回馈更为主动,鉴赏学习效果更为突出。学生修辞方法认知储备比较丰富,这是难得学习资源,教师需要加以合理运用,通过对比分析,以完成鉴赏目标任务。修辞方法众多,学生对此比较敏感,教师需要创新引导,让学生学会判断和分析,以提升其鉴赏品质。

1.精选修辞方法

学生大多能够掌握一些修辞方法,但对其突出表达效果缺少研究,在修辞鉴赏分析时,不能准确解剖其辅助作用。教师要求学生搜集修辞方法应用案例,针对性开展案例解析,能够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实现知识迁移目标。反义词的表达效果鲜明,因为有比较丰富反义词训练经历,学生对反义词的认知也比较深刻,教师设计反义词应用训练任务,突出迁移要求,也能够为学生实现知识积累创造条件。如《大青树下的小学》,其修辞方法比较丰富。如“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这是排比的应用。“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大自然的声音》,“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是典型的暗喻,学生对这种比喻方式不熟悉,教师重点解读其表达作用。“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应用,创造的意境更为真切,表达效果更为突出鲜明。教师要求学生自行造句,运用指定修辞方法,准备参与班级展评活动,学生对修辞方法应用比较熟悉,但在写话中运用指定修辞方法训练任务还是比较陌生,在展评环节,学生写话表现呈现个性化,教师针对性指导,学生对修辞方法应用有了全新认识。

2.优化语法指导

小学阶段没有语法专业学习任务,教师也不能随意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但在平时学习中,还是会遇到一些语法相关的内容,学生主动发现新知、迁移新知,也能够获得丰富学习体验。如词性方面的内容,名词、动词是最常见的,学生大多能够对这些常见词语的性质作出判断,但对其表达作用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阅读鉴赏研讨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建立语法认知基础。词语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便随之产生了,学生大多不掌握这些专业术语,但对其情感表达有深刻领悟,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研究,也能够创造知识迁移机会。如《秋天的雨》,教师重点推荐关键词,要求学生深入解读这些词语的内涵。如“温柔”“清凉”“五彩缤纷”“金黄色”“频频”等。这些词语有不同词性,也带有一定色彩,其表达侧重点各异,学生在阅读思考过程中,能够找到一些理解角度,教师适时进行对应指导,要求学生从色彩、情感等角度进行鉴赏学习。

三、关注主旨结构,确立鉴赏应用

学生面对语文阅读鉴赏任务时,需要有一个认识、研讨、分析、归结、应用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选择适合的鉴赏角度,确立鉴赏程序和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鉴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优化整合处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1.切准点题情感

主旨解析、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深度阅读文本之后,对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有一定认识,能够积极展开深入思考,找到文本点题的句子,进行阅读鉴赏行动。点题是文本立意的集中体现,教师对文本结构特点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在文本开头、结尾等处寻找点题的句子,能够为学生带来新知学习体验。中心句往往是一个段落的核心内容,大多在段首位置,教师组织学生寻找中心句,对中心句引领作用进行重点研究,可以培养学生习作构建意识。如《不懂就问》这篇课文,题目本身就是点题之笔,在文本结尾,孙中山的话“学问学问,不懂就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秋天的雨》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的段首,都有中心句的存在。“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这些中心句都有领起的作用,对文段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学生没有中心句的概念,自然不会关注中心句的表达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鉴赏学习,对中心句应用特点进行重点研究,教与学达成更多默契。

2.体会照应铺垫

文本结尾时,常常要回扣题目和开头,这便是照应手法的应用。学生在作文设计时常常用到这样的结尾方式,对照应手法表达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设计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对照应表达作业进行深度发掘,从结构到形式、从总结到点题、从内容到思想不同维度进行集体研讨,能够获得丰富阅读启示。文本阅读鉴赏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对称的句子,这些句子整齐排列,不仅在语势上有助力作用,在情感表达方面也有积极助力支持,教师鼓励学生习作中进行借鉴学习。如《秋天的雨》开头写秋雨的特点,为秋天的使者,结尾归结秋天特点,给大地带来丰收的歌,创造无限的快乐,形成前后照应。如《读不完的大书》,结尾处“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与题目形成照应。教师要求学生习作设计时,要建立照应方法应用意识,突出作文结构表达的完整性。如《大自然的声音》,“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这些句子都属于对称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带有鲜明的节奏感。教师先要求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找出这些对称句子,然后集中传授诵读方法:诵读这样的句子,要注意抑扬顿挫方法运用,突出节奏感,才能真正领悟作者表达意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始诵读尝试,逐渐找到节奏感觉,这也是一种新知学习。

四、关注读写结合,确定鉴赏输出

学生对鉴赏读写应用比较有期待,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适合的鉴赏读写训练任务,指导学生进入到读写应用环节。这是学生成长鉴赏能力的最关键环节,教师需要给予更多方法指导。鉴赏形式众多,读写结合是最为常见的,教师科学设计读写任务,建立更多鉴赏起点,势必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鲜活的体验。

1.积累成语格言

文本中关涉大量成语、典故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也比较敏感,教师从成语结构形式、成语表达效果、成语适时应用等角度进行阅读引导,让学生在习作设计中大量应用成语,增加其表达作用。成语积累方法众多,教师适时传授一些精巧的记忆方法,也能够为学生带来一定帮助。歇后语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虽然在教材中很少遇到,但在学生习作中有一定应用空间,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应用歇后语、俗语、格言、歌词等内容,无疑能够形成知识输出。在阅读文本时,教师要求学生主动找出成语案例,并将这些成语集中到一起,形成专门知识集锦。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成语集锦活动顺利展开,很快就有不少收获。如:“千里之行”“闻鸡起舞”“夸父追日”“百鸟争鸣”“天高云淡”“好学不倦”“废寝忘食”等。学生从课文中摘选成语,对成语应用效果也有一定体会,教师要求学生制作成语集锦,这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创意鉴赏学习和积累行动。为丰富学生阅读鉴赏认知,教师要求学生建立专门摘抄本,不仅抄写成语,还要分门别类搜集歇后语、俗语、格言、歌词等内容,并定期进行展评活动。学生对这类学习活动比较感兴趣,都能够主动响应,其阅读鉴赏效果显著。

2.仿写与读后感

学生对仿写比较熟悉,教师在习作仿写任务设计时,要提出细化的要求,介绍一些仿写技巧和方法,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新知体验的感觉。仿写不是简单的模仿,要避免机械性,如何从神似角度展开设计,这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读后感是比较常见的习作形式,没有固定的形式要求,教师适时推出一些设计方案,指导学生列出写作提纲,也能够为学生带来知识储备的机会。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是作者深入观察生活现象的结果,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自然景观,选择适合的角度展开描写行动,模仿文本写法,自行创作一篇小品文,揭示自然景色的主要特点。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积极行动起来,很快就有了写作构思,教师深入学生群体,为学生提供更多设计建议,仿写训练顺利推进。再如《读不完的大书》,教师设计读后感训练任务,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学生对读后感写作形式比较熟悉,教师从形式规范化角度展开解析和引导,列举一些读后感案例,组织学生进行重点阅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读后感操作环节,随时与同学展开研讨活动,对读后感结构建设问题进行集体研究。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结构情况进行观察评价,给出一些纠偏意见。教师从规范化角度展开知识传授,设定读后感训练任务,为学生习作提出更高要求,学生新知体验感鲜明,其训练价值逐渐显现出来。

语文学科阅读鉴赏学习内容丰富、形式众多,学生进入鉴赏探索环节,需要教师及时出手相助,解读鉴赏内容内涵、组织鉴赏研讨、传授鉴赏方法、推出鉴赏阅读巩固训练任务,都能够为学生带来最有力的支持。学生有一定鉴赏学习基础,对鉴赏的看法和理解呈现差异性,教师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为不同群体学生提供鉴赏学习服务,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诉求。

猜你喜欢
拟声词叠词名句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再说拟声词“”
浅谈形似、意似、神似指导下的中韩拟声词翻译——以《活着》为例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的”字叠词招聘会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