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体育核心素养

2024-03-30 03:24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小学王季华
新教育 2024年5期
关键词:运球体育课体育教师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小学 王季华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后天获得的,具备发展连续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是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本文中体育核心素养概念:学生通过有组织的体育教学及自主、合作、创造性的学习与锻炼等方式,获得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及体育技能,逐步形成终身健康发展意识与能力,以及更好适应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团结合作、勇敢拼搏、乐观自信等优秀品质。作为一线的小学体育人要及时转变思想,既要“塑体”,也要“育人”,贯彻落实“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识”四位一体目标,实现全面而综合的育人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策略

1.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一个人锻炼身体的习惯是要经过长期练习才会逐步养成。根据有关调查报告:运动兴趣的培养与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坚持终身体育主要因素。不论是在校上学期间,还是开始工作,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将会使人终身受益,所以在小学阶段要提高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发展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使体育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运动的乐园。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和各种活动时,应努力挖掘各项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有情境串联的体育比赛,巧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机智的开展多种多样体育比赛,在对抗性较强的球类教学中,安排不同形式的教学比赛;技术性要求高的教学内容,如在投掷教学中设计“除四害”等情境,用比远、比高、比快的方规则与方法,组织学生间、组间的比赛……使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在对抗比赛中使情感与运动得到交融,使学生身心得到愉快满足感,团体合作时的集体荣誉感,使在文化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能在体育课中得到充分的释放,以此促使学生运动兴趣的形成,在趣味中锻炼得到发展。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小学生对新事物保持着一定的“兴趣”,一旦在体育课堂中对学习的体育内容失去新鲜感后,小学生的学生热情就会骤然减退,如何保持学生参与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除了从优化教学内容以外,更要从创新教学方法作思考。根据体育学科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中始终要围绕“教会、勤练、常赛”。通过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1)围绕“教会”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当学生学会篮球行进间运球时,我们可提醒学生边运球边观察操场边有几棵树,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先后顺序、以及学生控制球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并对抬头观察行进间运球时动作的不足给予指导,在这样的组织教学中既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与观察能力。

(2)围绕“勤练”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当学生学会篮球行进间运球时,在动作形成的泛化阶段,此时学生有点会又不怎么熟练,又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行进间运球,这时需要老师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组织教学,使用多种形式方法组织教学,可以看老师手势往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运球,还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做行进间运球,慢节奏的音乐表示防守人离自己比较远做行进间高运球,快节奏的音乐表示防守人离自己比较近做行进间的低运球,这样使重复的练习变得更加有趣,这样教学方法更能使学生了解动作的特点、技术内涵并快速的掌握动作要领。

(3)围绕“常赛”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组织教学比赛之外,教师更多的要组织与别的班级的学生进行比赛,条件允许还可以与外校的学生进行比赛。通过比赛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也能观察到别的班级、别的学校学生的优点与缺点,这样也有利于以后的比赛以及自己的成长,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突出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运动水平

在体育课中精心组织日常教学,突出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停留在学生会做,更突出学生会用。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通过多种练习方法带领学生勤奋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运动技能,能运用到日常比赛中。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就要以运动能力培养为目标,如:在小学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学中,不能单一教学传接球动作,应先教研组集体备课,围绕“层次性、完整性、进阶性”进行构建足球结构化运动技能,设计好四年级足球大单元教学内容18课时,选择预设的组合技能进行教学,涉及的技能有跑动、辨别移动路线、移动到接球位置、停球后起动等相关组合技能,重要的是以上各个动作之间的衔接,通过学习学生逐步会在相应的情境中选择相应的技术动作。其次,在教学足球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足球常识与规则,如:守门员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用手持球,还有界外球、球门球的处理等,教师在日常课堂足球比赛中安排一名主裁判与两名边裁来组织教学比赛,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所以,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通过学练掌握了一项运动技能,并能举一反三运将所学技能应用到比赛中,形成人生所需的必备运动能力,使能学生终身享受体育运动带来快乐。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健康行为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健康行为是有助于健康的行为,具有正面效果,为终身体育运动能力奠定基础。目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健康知识的教学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平常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点基本都集中在学生的技能的学习和体能的发展,很少想到小学生的健康行为有没有养成,忽视对小学生健康知识的渗透,影响小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随着改革的深入,小学生的健康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为适应能力强弱对个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丝毫不输于健康等状况的影响,正确渗透社会适应目标在目前体育课中势在必行。

1.通过宣传教育,创造良好健身氛围

在当下的体育教学,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缺少对小学生健康行为的教育,小学生肥胖率、近视率一直没有向好趋势,造成肥胖原因有:一是生活条件变好,营养过剩;二是饮食结构不合理,以荤菜为主,偏食严重;三是缺少运动,上学、放学都是机动车接送,回家就待在家里。造成近视没有大幅好转的原因有:一是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二是用眼习惯,写字姿势不正确;三是营养不均衡、挑食偏食、喜欢喝饮料。以上现象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及家长去关注、去宣传、去教育。体育教师对学生肥胖现象更需要打一套“组合拳”:一是汇报学校领导,组织召开家长会,引起家长重视肥胖与近视,认识健康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果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二是建议学校建立学生健康领导小组,从学生在校总时间、课间十分钟、学生作业等多方面齐抓共管,抓住成效;三是利用学校媒体进行宣传,如利用学校的公众号、电子屏、微信群等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2.关注身体健康,渗透体育健康知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健康第一的重要性,要在日常体育课中要渗透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把体育健康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锻炼方法,尽可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水平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有目标、有方法地给学生渗透健康知识、科学锻炼方法、正确的技术、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简易处理知识、方法等,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余锻炼、课余比赛,形成正确的健康观,为终身体育发展的运动能力形成知识储备。

3.关注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当下有许多的学生缺少人际交往、缺少合作交流,造成心理障碍。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预设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积极引导,根据总目标、水平目标、学习目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从而使学生自身在预先创设的情境下进行角色体验,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了解。体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3]。

在日常教学中,积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谋划,以科学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健康饮食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认知、健康行为,使学生形成自觉、自愿、自主地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体育锻炼的习惯。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策略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德”是人的立身之基,决定了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些事情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是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还是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它是人的道德、行为、意识、信念、态度和思想的总和。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在体育课教学中要能准确把握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体育品德素养的培养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在课堂除了教给学生运动技能外,更要关注学生体育品德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把握课堂教学理念,渗透体育精神素养

体育精神主要表现在积极进取、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团队精神等[4]。对于一线体育教师就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体育课堂不只是使学生享受乐趣,更要能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教育教学中锤炼意志,通过技能学练习、体育比赛培养学生不怕苦、不畏困难、不惧失败的坚强意识。此时,作为体育教师,就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位体育教学的功能与价值,要能设计、组织有一定难度、有一定强度的运动技能体育课堂教学。例如:400米跑,目前小学阶段除了运动会比赛中,能看到小运动员的比赛英姿,而在体育课中,有大部分学生后150米都是以慢跑的方式通过终点,由于大量乳酸的堆积给学生带来身体强烈的不良反应,这时体育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克服,一是可以设计300米跑,通过4周的练习逐步加大跑动距离,直到加到400米,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可通过充分的准备活动降低身体的不良反应。

2.抓住课堂德育契机,渗透体育道德素养

体育道德主要体现在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诚信自律等。如在遵守规则方面,接力比赛中,在线后接棒的学生与故意犯规抢跑求胜的学生,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犯规”小事,对学生可以进行守纪、守规教育;尊重对手方面,有时在体育比赛中,有的学生对着最后通过终点的学生喝倒彩,遇到这样的情况,体育教师应抓住机会,使学生知道尊重对手,应该为那名尽全力还跑在最后的学生鼓劲加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

对于大多小学体育课的德育渗透,体育教师讲的大道理多,对课中偶发事件教育少,殊不知在教学过程中讲大道理说空话对于小学生的说教作用不大,相反,在体育课堂中存在着许多充满教育意义的“小事”,如果能够将小的细节对学生进行德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团体比赛中出现团体对拖后腿的学生不满时,教师可以抓住“拖后腿”这个小事,组织学生针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如何在选手不变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成绩,引导学生改变策略进行合作,从而提高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提醒,进行团结互助教育等。

3.基于品格教育视角,渗透体育品格素养

体育品格主要强调个人品格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在自尊自信、文明礼貌、责任意识与正确的胜负观等。例如:创设公平竞争课堂,从各种游戏的比赛,让学生知道不合理的竞争不可取,引导学生能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在体育中评价时教师要客观评价和激励评价,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中和生活中要合理地竞争,更多要提倡学习和对抗中的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彼此了解、互助、鼓励,并在各种情况下能建设性解决出现的冲突,从而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竞争合作,使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使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知道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

总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渗透终身体育的意识,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在“学、练、赛、评”的新样态体育课堂中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小事”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教育,做到既“塑体”,又“育人”,使学生形成突出的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优秀的体育品德,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猜你喜欢
运球体育课体育教师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体育课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