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角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2024-03-29 19:58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二实验小学罗华连
天津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师应习作文章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罗华连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也是表达自我的重要过程,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从创新的角度优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发展需求设计科学的实践活动,以此强化语言的综合运用技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本文针对创新视角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希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面临的重点问题。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创新视角,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积极探寻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他们的课堂体验,激发其写作兴趣,从而主动参与习作训练,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章,促进写作能力与逻辑思维的共同提升。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本质内涵

从本质上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习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思维的转变与发展、语言的构建与运用以及写作习惯的培养与养成。这四个方面分别从情感、思维、语言、习惯的角度出发,对习作教学的内涵进行区分,每个视角有着不同的教学重点,这也是教师重点研究的内容,可以与学生的具体表现联系在一起,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进行了明确规定,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根据具体要求展开创作,将之前学过的内容迁移至全新情境中,高效完成写作任务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语言运用技巧,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具体内容的解读,教师更加明确习作教学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科本质出发,理清写作的重难点所在,不断创新授课模式,以提高小学语文习作课堂质量与效率。

(二)创新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意义

小学是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重要阶段,强化习作能力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创新教学方式是指摒弃原始授课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将学生的基本学情与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强化语言应用能力的作用。另外,创新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他们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有效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习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小学生还不具备完善的自学能力,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经历和学习经验尚浅,在写作练习中无法表达真情实感,影响了最终的学习效率。创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趣味性因素,避免单一的讲授方式,充分激活其写作动机,为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创新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中锻炼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还有利于营造活跃的班级氛围,切实保证习作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创新视角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的具体方向,使其意识到本课的重难点,在针对性的研究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追赶课程进度,省略了互动环节,直接布置写作任务,给出题目,要求学生按照具体要求进行创作,而后展示几篇优秀例文便结束了一节课的教学。单调的流程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缺少互动的情况下,学生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盲目练习,不利于习作水平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秉持创新性原则展开教学,先讲解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写作的主要内容,以明确文章立意,防止写作过程中出现跑题的情况。同时,教师在分析题目时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促使更多人参与到讨论中,有利于写作综合水平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基本学情将他们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针对文章立意进行研究,组内成员轮流发言,经过交流总结出最终答案。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还可以使文章立意更加清晰、明确,便于写作练习顺利开展。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生活万花筒》一课为例,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不要直接介绍文章立意,而是由学生自主分析题干要求,并与组内成员积极讨论,在集思广益中总结出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按照一定要求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明确写作要点,结合现有的语文知识展开创作,有助于习作能力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亦是如此。

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场“持久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教师应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教学,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的限制,在活动中融入趣味性素材。或者推荐一些优秀文章作为例文,带领学生共同分析优秀的表达技巧,将其应用于日后的创作中,以保证作文质量。这样的方式能够转变学生对写作的固有印象,减轻他们的排斥心理,主动参与到训练中,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其次,教师在传授写作技巧时不应以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多鼓励、多赞美,不断挖掘学生写作方面的潜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后续练习。

最后,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日后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也能及时请教,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所在,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我的乐园》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物乐园的图片,有正在喝水的大象、有嬉戏打闹的猴子、有向路人打招呼的长颈鹿,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将学生目光聚焦在作文标题上。随后带领学生共同分析课本中提供的场所,如满是玩具的房间、班级图书角、村头小河边的草地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写作素材,充分激发学生的分享欲和表达欲,主动展开习作练习,使其在兴趣的驱使下创作出一篇篇优秀的作文,切实保证语文教学质量。

(三)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语文知识解决,写作环节更是如此。创作灵感多来源于日常生活,描写的人物或记录的事情也来源于真实事件,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将最真挚的情感用朴实的话语描述出来同样能够打动人心。因此,在习作教学中,难能可贵的就是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要想保证作文质量,必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小学生受年龄因素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语文基础相对薄弱,无法快速组织语言进行创作,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授课模式。根据主题构建真实的学习场景,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他们理清写作思路和中心思想,不断激发其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教师创设的情境融为一体,最终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信息以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展示图片、声音、视频等手段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明确作文立意后进行创作。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对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改革开放以前的生活环境进行对比,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国家的发展进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人、事、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自由讨论中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让学生明确本次写作训练的主要内容。创设情境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到几十年来社会的发展,以此为依据展开想象,学习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合理引入思维导图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从审题到构思,再到最终的创作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作为支撑,但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还不具备这项能力,在写作中常常出现逻辑混乱、条理不清晰、跑题等情况,无法保证作文的质量。基于此,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更好地梳理文章框架,总结不同类型作文的具体要求,以夯实语文基础,日后遇到各种命题都能顺利完成写作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可以是教师根据作文主题自行设计的,也可以是在网络中搜索的,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重点在于,课程结束后应引导学生亲自设计思维导图,融入自己的想法,加入本节课的具体收获,起到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作用。

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例,写作之前,教师让学生以自由讨论的方式说一说究竟是什么事情让自己成长,有的学生表示是在看到母亲乌黑靓丽的头发中有几根白发的那一瞬间;有的学生表示是外出游玩时父亲只买一根冰淇淋,舍不得给自己也买一根的时候;还有的学生表示是每天清晨看到清洁工劳碌的背影,意识到自己也应该为社会做点什么的那一刻。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思路记录在思维导图中,并对文章的具体框架进行划分,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应如何描述,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我长大了”主题,在没有束缚的前提下进行联想,从一件小事引出深刻的思想情感。思维导图的引入有效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使其快速理清文章框架,达到提高写作效率的目的。

(五)加强课外阅读辅导

对语文学科而言,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掌握多元化的表达技巧,为写作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而写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清文章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对阅读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简单来说,阅读与习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因此,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介绍,还应为学生提供阅读素材,帮助他们积累更丰富的语言知识,为习作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另外,教师应注重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且与课本知识有一定的关联性,而后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利用课余时间深入阅读,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内涵,实现读写能力的共同提升。

课外阅读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忽略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只有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才能生动形象地展开描写,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教材文章中遣词造句的具体方法,通过仿写、缩写、续写等方式掌握相应的表达技巧,逐渐摆脱文本限制,尝试自行创作一篇全新的文章,以此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笔尖流出的故事》为例,为了使作文更富有情感,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穷人的故事》,感受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手法,展开仿写练习,由句子逐渐拓展到段落。其次,出示相应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分析两篇文章在写作技巧上的异同,明确自己的写作方法,将阅读中的收获落到实践中,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部分小学生对写作的认知不够全面,文学基础比较薄弱,面对命题作文常常出现没有思路、毫无头绪的情况,久而久之,极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影响日后的创作之路。因此,教师在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还应积极完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完成写作后及时总结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调整,循序渐进地提高习作水平。教师也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承受能力,在点评过程中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后续练习,发挥评价的最大功效。

另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评价环节,要将点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认真分析文章,还可以让他们保持负责的态度评价他人,形成严谨的性格。自我点评促使学生养成反思习惯,反复阅读自己的文章,发现其中的漏洞,与同学或教师展开沟通,了解更多人的看法,而后重新组织语言加以修正,从而有效提高作文质量。学生互评能够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了解更多的写作方法,并及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存在相同的错误,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文章,促进语文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完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在针对性的改进中提高文章质量。

三、结语

如果语文学科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么习作就是海面上的一艘艘游艇,承载着深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是传递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必须意识到习作教学的作用,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为他们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使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习作文章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