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100018) 于利青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2022 年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阅读、语言表达通常和语文、英语等学科关联,与数学关联甚少。然而,随着数学教材的更新及考试内容的优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很多数学问题需要学生仔细阅读,经历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过程,以此健全学科认知。因此,教师应深入分析“读思达”教学策略的内涵,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读思达”教学策略由余文森教授提出,其核心内容是“阅读—思考—表达”,伴随着“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这一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提升学习效果。“读思达”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经历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有效途径。其中,“读”是指数学阅读,需要学生围绕数学问题认真阅读数学材料;“思”是指数学思考,需要学生围绕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达”是指数学表达,需要学生在认真思考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策略,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领域,巩固学习成果,并提升其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
“读思达”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提升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依靠数学语言,只有掌握数学语言的本质,才能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的原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侧重灌输知识和让学生进行机械练习,较少注重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及表达,导致学生的学习被动,学习体验不佳。“读思达”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数学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对数学信息的感知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提高理性思维,优化数学学习体验,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将“读思达”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基于“读思达”教学策略,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数学思维及表达能力,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小学阶段有很多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抽象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富有趣味性、故事性、画面感的阅读材料,以此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其数学思维。此外,通过应用“读思达”教学策略,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多生活化材料,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透过生活化视角看待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素养,能够体现出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包含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读思达”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读思达”教学策略具体来说,即读——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进行数学阅读,以此掌握数学知识;思——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观念认知、理解、思考数学知识;达——运用数学语言开展数学交流。因此,“读思达”教学策略可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在“读思达”过程中能够充分学习数学语言符号,包括公式、图表、文字等,在阅读、思考、表达当中不断地经历假设、证明、想象和推理的过程,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读思达”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成效。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照本宣科,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减弱。而“读思达”教学策略能够为学生拓展新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思考及表达中掌握核心知识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思达”教学策略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例如,可运用“读思达”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求解应用题的过程中,通过阅读题目信息,提炼关键条件,梳理重要信息,构建数量关系,进而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提高解题效率。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学阅读中,从而获取有效信息。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示意图、文字,感知位置和方向。这部分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如教材介绍的太阳东升西落、大雁南北迁徙等现象,都源自现实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方向有关的数学阅读材料,或通过地图、示意图等呈现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构建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引导自主阅读,做好信息筛选
自主阅读是“读思达”教学策略的核心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信息输入、筛选,并发现阅读素材中的问题。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将课下阅读和课堂阅读联系起来,扩大阅读范围,帮助学生更精确、更高效地筛选信息。以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为例,教材提供了1998~2021 年全国总人口数的统计表格,同时还给出对应的柱状图、折线统计图。教学任务要求学生阅读图表,理解折线统计图在呈现数据变化趋势上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录制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折线统计图,观察不同主题的折线统计图,完成自主阅读,对图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数学阅读文本及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掌握统计图中的关键信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在“读思达”教学策略运用中,教师还需要在学生完成阅读后引导他们进行深度思考,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从而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为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阅读后,围绕阅读文本提出数学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例如,在小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很多工程类应用题,这类问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对各类信息进行加工,厘清解题思路。
【例题】一项公路工程,如果甲工程队先做5天,那么乙工程队需要再做20 天才可以完成。如果甲工程队先做20天,乙工程队需要接着做8天才可以完成。现在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
这是一道典型的工程类应用题。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到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梳理信息,厘清解题思路。比如,教师可以提出:“甲工程队的工作效率高,还是乙工程队的工作效率高?你的分析依据是什么?”通过画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信息,学生可以发现,甲工程队工作15 天和乙工程队工作12 天的工程量相等,因此乙工程队的工作效率高。经过换算,学生可得出甲工程队与乙工程队的工作效率,然后按照工程类问题的数量关系解答,即用单位“1”除以甲、乙两个工程队的工作效率之和,得出最终答案。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对题目当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更多结论,还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让信息更加直观,辅助答题。
2.比较分析,总结规律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比分析和总结规律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或者总结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对解题思路进行梳理,发掘其中的共性,构建可供参考并推广的解题模板。
例如,在教学工程类问题中,教师可以设置“工程类问题专题研究”课程,提供丰富的工程类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工程类问题的常规解题思维和数量关系,使学生在阅读和分析过程中归纳其中规律,提升解题效率。同时,学生经过解决大量的经典例题后,可以锻炼读题能力、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并得出以下结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是工程类问题的基础元素,解题时需要明确三者的对应关系,结合数量关系进行解题;工程类应用题中,大部分题目需找出工作效率,解题过程应围绕求解工作效率展开;针对分数工程类应用题,题目当中通常未给出具体工作量,需将工作总量表示为“1”,进而表述各部分工作效率。
通过总结规律和开展对比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方法的科学性。
1.组织小组合作,促进表达交流
在“读思达”教学策略的应用过程中,信息输出环节至关重要,这一环节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与学生开展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表达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当中加强思考,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围绕多个主题进行探讨,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制作表格、柱状图、折线统计图,并结合图表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某学校学生在2018~2022 年的肥胖症调查数据,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对该校学生肥胖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思考造成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并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降低青少年肥胖率的方法。
2.练习书面表达,解答数学问题
在“读思达”教学策略应用过程中,书面表达作为学生解题的关键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在口语表达中,学生可以保持自己的说话风格,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观点。然而,在书面表达中,学生则需要使用规范语言,确保书写的整洁性、简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练习书面表达,让学生通过书面表达的方式解答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小学阶段的“简易方程”为例,其中涉及“用字母表示数”,要求学生转变思维模式,熟练掌握各类数学符号,并提高数学符号的书写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书面表达情况,引导学生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准确解答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读思达”教学策略指向数学阅读、数学思考及数学表达,对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对教师来说,有助于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实践当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读思达”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阅读、提出问题、比较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增强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