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红
(东营市实验小学,山东 东营 257091)
德育是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的教育。小学科学课堂则是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发现科学规律、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将德育与小学科学课堂相结合,能起到渗透科学精神、塑造科学道德观念、培养科学品格等重要作用。将德育渗透到小学科学课堂中是一项长期而有益的工作,二者的融通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科学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小学科学教学中包含对多元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国家建设乃至人类命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讲解,充分彰显了“科学强国”的重要性。小学生能在此背景下深度感受学好科学对于民族命运的重要性,以爱国情怀为驱动,形成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此外,小学科学课堂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学生能在科学发展史中了解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升幸福感与自豪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小学科学实验往往以小组合作完成为主要形式,具备丰富的合作学习机会。此类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团结精神和集体精神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依托分工完成任务、履行责任,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解决问题,增强集体荣誉感,这对于学生团结精神、集体精神的培养能起到重要作用。小学科学课堂包含丰富的科学探究与实验机会,能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其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到客观、严谨求知的重要性,逐步形成客观、严谨的学习态度,尊重事实和实验结果,形成科学的思考模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关乎个人命运和国家繁荣,也关乎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是家国、民族、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小学科学课堂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社会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政关注意识。通过对课堂主题的拓展,学生能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的自然环境、能源、科学发展水平等社会问题,认识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个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小学生具备情绪化特征,在教学中易受积极情绪的调动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小学科学课堂可以通过增强情境感召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德育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深度配合课堂教学,落实德育目标与科学教育目标。此外,小学科学德育包含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在课堂上,教师要以情动人,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科学是一门强调实践行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因此,以行动人成为小学科学课堂必须遵循的育人准则。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多元实践活动,设计丰富的实践任务,为学生争取更多实践机会。久而久之,学生能在实践中逐步巩固与内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落实实践性要求。
“以理动人”教学要求旨在让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科学概念、价值观念、意义作用、地位影响、文化常识等内容的渗透。以理动人,能使学生充分理解科学原理和方法,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应用途径,实现有效教学。教师须在此过程中加强主观引领,注重学生科学观念的塑造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落实教育性要求。
要想使学生知其然,就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就需要教师明确课堂德育的内涵和核心内容,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塑造德育认知,推进科学课堂的教学进程。据此目标,教师可以将本课时的德育内涵与科学课堂的导学情境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初期以导学情境的方式为学生介绍本课时的德育知识,使学生在教学初期对德育要素形成初步、正确的认知,带着对德育内涵的思考展开深度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须注意情境展示的丰富性和情境内容的指向性。内容须播放课时科学主题和德育主题,二者的融合须自然符合常理,如此方能发挥情境的育人作用,为开展德育做好准备。
以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磁铁”教学为例,本单元教学重点包含“认识磁极”“磁极的秘密”“指南针”等内容。教师可以从磁极、指南针等元素出发,将指南针与其在古代所具有的“爱国”的象征意义相结合,创设集德育要素与科学要素于一体的教学情境。具体内容如下:
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是爱国将领文天祥的心理写照。在诗句中,作者将拳拳爱国心比作磁针石,以“不指南方不肯休”引出了磁针石蕴藏的科学小常识。你知道是什么科学原理吗?
2.磁铁在我国古代还有一个别称叫“慈石”,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早在公元3 世纪就有“慈石召铁”的记载,东汉人将这一现象诗意地解释为:“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也,亦不能引也。”小小的磁极现象展现了古人对母爱的情怀。
上述两个情境内容将磁极现象与爱国情怀、母爱相联系,引出本课时德育内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导学情境,将德育内涵融入其中。学生能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了解祖国的用磁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将德育精神与科学课堂的探究主体相结合,能加强课堂探究主体与德育的联系,由一个主题或要素拓展生活感悟,落实多元德育目标。教师需要深入挖掘科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探究主体中,便于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掌握科学知识,接受德育。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科学实验中的德育元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加强课堂探究主体与德育的维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的特征”养蚕的课堂教学为例,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观察蚕宝宝的特征,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本课教学中,“蚕宝宝”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可以将“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蚕”拓展德育思维。教师可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向学生普及“春蚕到死丝方尽”“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等诗句,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意象中蚕象征的奉献精神;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探究生物的特征。学生能结合“吃的是叶,吐出的是有用的蚕丝”,自主总结归纳、感受蚕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德育精神,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等,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小学科学德育过程中,将德育故事与科学知识原理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以德育故事渗透科学原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将科学原理寓于德育故事中,指导学生分析故事中隐含的科学原理和德育品格,获得德育榜样,让学生从德育故事中获得学习乐趣,增强课堂参与动机,落实课堂教育目标。
以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水循环”课堂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讲述关于水循环的德育故事。教师可以讲述我国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我国古代人民在治水方面的智慧和勇气。故事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上述故事中的人物蕴含哪些精神品格?
2.治水是什么原理?为何“堵不如疏”?水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两个提问分别指向学生科学思维和德育思维的培养。学生能结合故事内容,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同时树立坚贞不屈、勤劳坚毅的治水英雄榜样,感悟民族智慧与榜样的精神品格。
将德育观念与科学发展现状相结合,是当代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德育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因此,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须重视学生道德观念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自觉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教师可以加强德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通过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科学精神;还可以组织德育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道德意识。如此设计,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念。
以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德育观念与科学发展现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科学素养。首先,教师可以设计理论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活动,请学生设身处地保护自然环境,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将德育行为与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科学探究中的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可以将德育行为融入科学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各个教学环节各自发挥优势,更好地实现德育与科学的结合。
以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微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探究活动,比如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对人类有哪些影响?”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德育行为,比如教育学生爱护实验器材、指导学生保持实验室卫生等,让学生在探究科学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通过将德育内涵与科学导学情境相结合、德育精神与科学探究主体相结合、德育故事与科学知识原理相结合、德育观念与科学发展现状相结合及将德育行为与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等策略,将德育深度融入小学科学课堂。总之,元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