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浅见

2024-03-29 07:53邵文娟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师

邵文娟

(庆阳市西峰区向阳小学,甘肃 庆阳 745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德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在古诗、阅读、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使他们充分领悟德育的内涵,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同步提升,彰显德育对高年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德育的相关概述

(一)德育的内涵

从概念上看,德育是一种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德的人格教育。具体来说,德育体现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应重点培养他们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使他们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未来的学习生活,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德育的引导下,学生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在思想层面上有更高的个人追求,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小学生大多数学习时间在学校度过,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及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用积极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将学校中收获的德育知识运用于家庭或社会实践中,发挥出德育的最大价值。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德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德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振兴民族的灵魂所在,如果忽视了德育,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是同等重要的,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德育处于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语文学科本身具有承担人文知识关怀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满足了新课标的落实要求,能将教材中蕴含的爱国情怀、道德情操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同时升华思想品质,凸显语文教学与德育相融合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2.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需要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渗透德育可以丰富教学维度,起到充实课程内容的作用。在高年级教学阶段,将语文知识与德育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锻炼语言运用能力,使其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得到提升,能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最大价值。新课标提出了打破学科本位的要求,语文知识与德育相结合也是为了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满足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具体要求。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德育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内容,在探究生字词、语法知识之余,使他们的思想认知和道德品质得到提升,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达到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在古诗情境中渗透德育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可以自主探求字词翻译及全文大意,对古诗词的中心主旨形成初步了解。为了保证德育的渗透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德育素材,引导学生将诗词内容与德育素材进行整合,提高其思想品德修养。古诗词具有短小精练、语言质朴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感叹国家悠久的历史、祖国大好的河山等。经过几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古诗词具有浓厚的德育色彩,教师应根据诗句内容构建真实的学习场景,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带领他们仔细分析生字词的内涵,尝试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体会其中深意,使德育变得更加具体、直观,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示儿》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带领他们复习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以古诗接龙的方式背诵之前学过的诗词,营造活跃的班级氛围。其次,师生共同研读具体内容,教师指引学生讨论诗意所描绘的画面,并提出问题:“你从画面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对国家没有统一的悲愤,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期盼,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等,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最后,教师布置拓展任务:古代诗人在临终时都能想着国家的统一,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为了表达爱国之心准备做哪些事情?这样,通过在游戏情境和问题情境中将德育和语文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切实保障德育的质量与效率。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阅读是开阔眼界、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具体的文章时,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结果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要引导他们以自主阅读的方式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各种类型的阅读素材,其中隐含大量的德育元素,如环境保护、热爱劳动、爱国主义等,都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美好品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自主分析文中的德育内容,获得思想上的升华。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与德育相关的课外书籍,在群文阅读中渗透德育,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感情,对自身良好品格的形成起到教育作用。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为例,文章讲述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两个孩子的故事。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学生将阅读重点放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体会他们当时的复杂心情,感受二人的善良品质。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重点片段,如“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等,领悟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深度研究,使学生在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的基础上了解了主人公的美好心灵,领悟到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关心他人、奉献爱心,高效完成了具体的德育任务。

(三)在写作训练中渗透德育

写作是表达情感、阐述观点的输出过程,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但小学生的社会阅历尚浅,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个人观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育的渗透。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开德育,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呈现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下进行创作,主动挖掘生活中的德育素材,用生动的文字表达自己对景色、人物、事件的具体看法,使作文更具感情色彩。在写作中引入德育不仅能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锻炼,还能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表达空间,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分析写作主题,根据真实的生活场景展开创作,使文章内容充满真情实感,保证学生接受的德育更加深刻。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例,本次习作任务是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的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写作文之前,教师引导回忆:“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都长大了,谁能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自己长大了?”有人说身体长高了,有人说学会了很多知识,有人说知道了应该体贴父母等,要求学生挑选最深刻的一件事情进行描写,保证作文内容的丰富性。在写作训练中渗透德育,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理论结合实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之一。要想提高德育的实际效果,教师必须提高对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根据所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德育精神。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加入互动中,还可以拓宽其文化视野,使其对德育内涵形成全新认知,并将收获的内容应用于现实生活,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相应的演讲比赛或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灵活运用现有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使其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实践中领悟德育的深层次内涵,取得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为例,教师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并受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启蒙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学校周边清扫路面垃圾,或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含义,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心。回到课堂中,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身的活动感受,并分析“为人民服务”的多种方式。有学生说保护环境也是为人服务的一种,在路边看到垃圾可以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中,保护城市卫生,从我做起;有学生说在公交车上遇到爷爷奶奶要主动让座,这是少先队员的基本职责;有学生说要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到班级大扫除活动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班集体贡献力量。多元化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之余学会表达自己,增强了语言综合运用技能;同时通过踊跃参与身边或社会上的各种实践活动,还形成了热爱劳动、保护环境、尊老爱幼等美好品质。

(五)在课后作业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学科知识,并通过合理的应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后作业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知识运用技能,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为了提高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效果,教师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复习本课所学知识的同时锻炼思想认知,深刻领悟该门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另外,此种方式也能增加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探究课程内容中涉及的美好品质,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与优秀的精神,这种方式无疑对道德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为例,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珍惜亲情的重要性,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体会父母的伟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要求学生夯实本课重点字词,还可以设计开放性任务:用任意一种形式创作一幅作品,表达自己对父亲深深的爱意。明确这一主题后,学生可以通过写诗、绘画、剪纸等方式展开实践,用最擅长的形式展现对父亲的感恩之情。这样的作业模式非常新颖,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翻阅书籍、借助网络等途径搜集与亲情相关的素材,灵活运用于创作中,高效完成此次课后作业。可见,在作业中渗透德育,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现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标背景下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和授课手段,将德育以恰当的方式融入写作训练、课外活动、课后作业等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打下坚实基础。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利用多样性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德育语文教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