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照射联合集束化护理在胸外科术后的效果观察

2024-03-28 12:35蔡秋香
医疗装备 2024年4期
关键词:红外线胸外科切口

蔡秋香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医院 (福建 漳州 363208)

胸外科患者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同时由于伤口剧烈疼痛导致患者无法自主排痰,出现呼吸不畅等现象,影响其睡眠质量[1]。因此,对胸外科患者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排痰,预防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2],并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集束化护理通过整合一系列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红外线是一种肉眼不可见的电磁波,其通过穿透患者皮肤作用于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可促进伤口恢复,抑制细菌定植与增殖,防止切口感染[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红外线照射联合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外科术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2 年6 月于我院行胸外科手术的11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伦理审批号:S2019013 号)。纳入标准:于我院接受胸外科手术;年龄≥18 岁。排除标准:合并肺部感染;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伴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失聪、失语、认知障碍致无法完成本研究;存在红外线照射禁忌证,包括高烧、肿瘤、开放性肺结核等。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术后护理,包括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术后相关知识科普、妥善安置管道、预防压疮和管道脱落等。

对照组同时行集束化护理。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选取护士长1 名、呼吸治疗主管护师1 名、护士6 名组成集束化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集束化护理知识与技巧,并由呼吸治疗主管护师根据相关专业文献制定风险评估计划及集束化护理方案[5-6]。集束化护理方案如下。(1)生命体征的监护: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意识、肢体肿胀及血流供应情况,为家属介绍识别体征异常的简单技巧。(2)胸导管维护:严密观察24 h 内胸导管的引流液量及状态,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因导管受压产生折叠、扭转等情况,或因患者活动导致滑脱、开裂,引流瓶更换应严格按无菌操作规范执行。(3)排痰指导:护理人员为患者演示咳嗽及排痰技巧,患者咳嗽时用海绵等柔软物体轻按在创面敷料上,以免牵拉疼痛;遵医嘱予雾化吸入辅助排痰,定期收集患者痰液并送病原菌培养,监测感染状况。(4)疼痛管理:为患者讲解腹式呼吸及冥想的操作方法,疼痛难忍时可通过上述措施缓解,并请家属通过为患者播放音乐、小视频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同时对于采用上述措施效果不明显者,遵医嘱追加药物进行镇痛。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和红外线治疗仪(深圳市河洛德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92090140)进行红外线照射:抬起灯管垂直距患者创面25 cm,设置温度40℃进行照射,30 min/次,2 次/d。

两组均干预14 d。

1.3 观察指标

(1)切口愈合程度:根据文献[7]制定评估标准,对患者干预7 d 后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切口愈合,活动后无裂开为良好;切口红肿,但渗出物量少为好转;切口红肿,且渗出物量多为无效。(2)切口感染:记录两组干预过程中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3)排痰情况:分别记录两组干预第3、7天自行咳出例数、协助咳出例数及吸痰例数。(4)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评分0~10 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烈疼痛;分别记录两组干预第7、10 天的VAS评分。(5)睡眠质量: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包含自评项目19 项及他评项目5 项,共21 分,评分越高,患者睡眠质量越差;分别记录两组干预第7、10 天PSQI 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切口愈合程度比较

干预第7 天,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切口愈合程度比较(例)

2.2 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6.36%(2/55),低于对照组的21.82%(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5,P=0.010)。

2.3 两组排痰情况比较

干预第3、7 天,观察组排痰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表3 两组干预第3 天排痰情况比较(例)

表4 两组干预第7 天排痰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比较

两组干预第10 天VAS 评分、PSQI 评分低于干预第7 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第7、10 天的VAS 评分、PSQ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第7、10 天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比较(分,±s)

表5 两组干预第7、10 天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比较(分,±s)

注:与干预第7 天比较,aP<0.05;VAS 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SQI 为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组别 例数VAS 评分PSQI 评分干预第7 天干预第10 天 干预第7 天干预第10天对照组 55 6.03±1.15 2.83±1.24a 13.33±1.37 7.96±1.46a观察组 55 5.42±1.23 2.26±0.92a 12.46±1.53 7.31±1.24a t 2.3352.3742.7312.184 P 0.0220.0200.0080.032

3 讨论

胸外科手术多用于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疾病的治疗,但手术创口大,住院时间较长,术后切口感染率高[8],因此,对胸外科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术后护理预防感染极为必要。集束化护理是一种通过整合一系列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优质护理干预的策略。

研究证实,红外线照射为临床治疗腰部疾病的常用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无需移动患者即可完成,并可穿透患者衣物及皮肤至皮下10~15 mm 处,对肌肉、血管产生热效应,且红外线照射具有抑制病原菌定植,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创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的作用[9]。红外线照射还可对照射部位进行杀菌消毒,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10],但目前关于其应用于胸外科术后护理的报道较少。

本研究将红外线照射联合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结果显示,干预7 d 后,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红外线照射将电磁波转化为热能,通过扩张局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切口周围组织氧供,增强细胞代谢及再生能力,促进手术切口愈合。与蒋琪霞等[11]报道的观点基本一致。

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因手术操作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探视人员出入病房、院内微生物生态压力增加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出现切口红肿、化脓等症状,不利于切口愈合,增加了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12]。

有研究证实,集束化护理可减少医护人员携带感染菌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的风险[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集束化护理基础上使用红外线照射,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分析其原因为,红外线照射创口,通过升高温度杀灭细菌,减慢机体脂质氧化速度,增加白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增强白细胞吞噬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胸外科手术中插管等侵袭性操作,可能损伤患者呼吸道黏膜产生水肿,使气管变窄且内分泌物增多,痰液增多且黏稠难以被咳出,加之患者术后常因疼痛无法自主咳出痰液,如清理痰液不及时,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窒息[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第3、7 天排痰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红外线照射可改善患者自主排痰情况。有研究证实,红外线照射通过提高白细胞吞噬能力,杀灭胸腔深处细菌,使痰液变稀便于咳出,且红外线照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水肿消减,保证气管通畅,帮助患者自主排痰[15]。有研究显示,红外线照射可通过加快局部血流消肿消炎,促进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1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第7、10 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红外线照射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第7、10 天PAQ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说明红外线照射通过改善患者的自主排痰,减少患者夜间排痰次数,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胸外科患者术后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集束化护理,可减轻者术后疼痛,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改善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红外线胸外科切口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红外线触摸屏的专利技术综述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红外线遥控电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