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霞,周晓蕊,王淑萍(通信作者),傅小蓉,罗翠云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及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最佳血管通路[1-2]。但患者每次血液透析时间长达4 h,此过程中必须保持体位固定,避免手臂活动幅度过大,若患者改变体位时手臂持续活动或不慎碰触血液透析管,可能导致透析穿刺针脱离血管,影响治疗进程和患者安全[3]。此外,固定血液透析管路的胶布可能因松弛、脱落导致血液管路滑脱,从而引发局部血肿、渗血等不良事件[4-5],影响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且会增加患者的治疗痛苦和护理人员的操作难度。因此,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手臂固定,并使其手臂在长时间透析姿势下不发生麻木、酸胀问题。已有多个研究者发明了血液透析肢体简易固定装置,通过固定并保护患者手臂来降低动静脉内瘘不良事件发生率,减轻患者透析过程中的痛苦[6-7]。但现有固定装置多采用连杆、低温热塑板、不锈钢等硬质定型板材,不仅舒适度较差,且存在不易散热、机械化及操作便捷性不足等问题[8]。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改进型手臂固定装置(专利公开号:CN 204521752 U),并以不良事件发生率、手臂舒适度、对手臂固定效果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对装置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旨在探讨改进型手臂固定装置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2 年5 月至2023 年4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 例。对照组男31 例,女29 例;年龄39~67 岁,平均(54.17±2.70)岁;原发疾病分布:尿毒症42 例,肝肾综合征10 例,其他8 例;平均病程(8.15±3.50)个月。观察组男33 例,女27 例;年龄41~69 岁,平均(55.87±2.58)岁;原发疾病分布:尿毒症45 例,肝肾综合征8 例,其他7 例;平均病程(8.74±4.13)个月。研究期间,科室45 名护理人员参与研究且均顺利完成研究过程。45 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38 岁,平均(27.75±4.14岁);初级职称31名,中级职称14名。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备案(伦理备案号:YL2022060),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基本情况可;于我院行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每周透析3 次,4 h/次;原发疾病得到控制;未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肿瘤疾病或处于其他疾病急性期;依从性较差;居住地较远而不便随访。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手臂:患者躺卧于透析病床上,双臂自然摆放于躯体两侧,使用绑带或纱布固定腕部,不额外采取其他上肢固定措施,避免患者手臂无法自由活动而影响透析过程。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改进型手臂固定装置固定手臂,该装置的结构设计和使用方法如下。
结构设计(图1)。改进型手臂固定装置的主要结构包括支撑架体、卡夹、可滑动固定套、弧形托板、手掌套、弧形防护罩等。支撑架体下部通过卡夹将装置固定于床沿边,并通过卡夹底部的调节螺杆将整体牢固稳定于床沿;而上部则用于放置手臂,放置手臂的部分通过可滑动固定套与弧形托板连接。弧形托板与上方的弧形防护罩通过扣带连接,共同构成一个放置手臂的空腔。该空腔大小可根据患者手臂大小进行调节,使用时只需翻开弧形防护罩即可将手臂放置于空腔中。手掌套掌心向上,手腕处通过1 个弹性约束圈与放置手臂的空腔相连。为使患者手臂放置舒适,在弧形托板的内侧增加1 层软垫,同时在手掌套底部设置透气孔,使手掌与外界通气。手臂放置腔室与手掌套配合可将患者手臂和手掌有效固定并限制活动,扣带用于连接弧形防护罩和弧形托板而不直接束缚患者手臂。
图1 改进型手臂固定装置结构设计图
使用方法。前期准备工作同对照组。将患者上肢置入改进型手臂固定装置的可滑动固定套、手掌套内部,实现对上肢的整体固定。放置腔室可避免手臂过度活动,同时配合弧形托板前端的手掌套,可限制手臂及手掌翻动,通过调节腔室和手套的位置可调整手臂放置的舒适度。
由课题小组设置的数据收集员负责数据采集,采集内容包括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客观指标为不良事件(局部渗血、皮下血肿、穿刺针滑出等)发生率,若同一患者有多种不良事件发生则只记录首次出现的事件。主观指标如下。(1)患者手臂舒适度:患者根据透析过程手臂是否疼痛、麻木、酸胀进行选择,选项分为舒适、一般和不舒适,舒适度=(舒适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2)患者对手臂固定效果的满意度:患者根据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情化、及时性等情况选择,选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护理人员对2 种固定方法的满意度:统计科室45 名护理人员对2 种方法固定牢固性、拆装便捷性、调整方便性和使用安全性的满意度,由护理人员根据主观感受选择满意或不满意。
采用EXCEL 软件收集、记录数据并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期间,对照组共穿刺17 640 次,观察组共穿刺17 280 次。观察组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观察组手臂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臂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对手臂固定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对手臂固定效果的满意度比较
护理人员对改进型手臂固定装置固定牢固性、拆装便捷性和调整方便性的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人员对两种方法使用安全性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护理人员对2 种固定方法的满意度比较[例(%)]
2021 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血液透析患者数量已达到70 万例,预计到2025 年将达87 万例[9]。保证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的血管通路功能良好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重中之重[10]。传统方法使用绑带或纱布固定患者腕部,固定效果有限,且胶带的黏性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极易发生各种不良事件。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使用简易手臂固定装置辅助固定患者手臂[6-8],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该类装置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患者的手臂被长时间绑定在装置的托板上,会导致血液不流畅,降低患者舒适度。因此,对手臂固定装置进行改良,提高装置的简便性、舒适性、安全性尤为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进型手臂固定装置可有效固定患者的透析侧手臂,防止患者改变体位时穿刺针滑出,减少穿刺处渗血和血肿的发生。观察组手臂舒适度、对手臂固定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改进型手臂固定装置不仅可固定患者手臂,而且不压迫患者手臂,可避免长时间固定导致的麻木感,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分析原因为,改进型手臂固定装置将患者手臂固定于弧形托板上,避免绑带对手臂的束缚;同时,该装置手掌套上设置有透气孔,弧形托板内装有软垫,增强了患者手臂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改进型手臂固定装置固定牢固性、拆装便捷性和调整方便性的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人员对2 种方法使用安全性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进型手臂固定装置具有与传统方法同样的使用安全性,但其对患者手臂固定更牢固、更便于护理人员拆装和治疗过程中的调整,这种便捷性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方便操作,也可提升护理人员在患者心中的专业形象,减少医护矛盾。新型医患关系形势下,各科室要提升护理质量,必须创新新型护理模式[11],合理利用装置设备改善患者体验感,进而全方位提升护理服务水平,达到帮助患者积极正向面对疾病和治疗的目的[12-13]。
综上所述,改进型手臂固定装置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手臂舒适度及对手臂固定效果的满意度,同时可减轻护理人员手臂固定操作的难度。但本研究亦有一定不足,即单中心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有限,后续需扩大研究范围对研究结果进一步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