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季新荣
浙江省台州医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缺乏分化或未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1],其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腹部疼痛和消化道出血,而极少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通常在常规检查中被发现[2]。由于GIST具有恶性潜能,常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然而其早期表现并不明显,因此易被漏诊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期[3]。近年来,随着GIST 患者逐渐增多,其诊疗与预后成为研究热点。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是常用于诊断GIST 的2 种检查方式[4]。前者可以通过内镜直观地查看消化道的黏膜变化,同时利用超声技术展示肿瘤的回音特性、生长层面、瘤体规模、侵入深浅度、邻近淋巴结等特征,从而能够初次判断肿瘤类型及其他黏膜下疾病。后者则能深入了解肿瘤与周遭组织的关联度,并对肿瘤内的血液流动情况进行评估。但因胃肠道间质瘤组织细胞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同一亚型亦有一定差异,且2 种检查手段在鉴别诊断中各有优缺点。故本研究通过分析120 例GIST 患者的2 种检查结果,比较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在GIS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23 年2 月医院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的12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62例,女58 例;年龄37~68 岁,平均(48.55±4.25)岁。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审批号:K20230714)。
纳入标准: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GIST,以CD117 阳性、CD34 阳性、DOG-1 阳性、S-100 为弱阳性或阴性为诊断标准;长时间出现腹痛、腹胀等典型症状[5];无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或化疗史;未发生腹腔脏器转移。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受损;合并其他消化道肿瘤;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精神状态异常。
120 例患者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根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
超声内镜检查。患者检查前禁食8~12 h,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胃镜润滑剂(河南省康源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规格:10 ml),进行局部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将超声内镜经口咽部依次送至十二指肠降部,退镜依次观察十二指肠、胃和食管黏膜,必要时充气、注水及抽吸以保证内镜下视野清晰。发病后,白光内镜下观察肿瘤发生部位、数量、外观及质地等;随后向胃腔内注入脱气水并送入超声探头(UM-DP12-25R),超声内镜下观察病变大小、形态、边界、起源层次、回声强度及均匀度、是否存在坏死及囊性变等特点。
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检查[6]。患者检查前禁食8~12 h,停用铋剂等药物。根据医嘱保持空腹或检查前15 min 口服1 L 纯净水或肠道充盈混合溶液(纯净水250 ml+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位,扫描前嘱患者屏气,使用GE Discovery750 CT 扫描仪(扫描参数:平扫管电压为120 kV,采用自动毫安秒技术,管电流为 100~600 mA,准直器宽度为0.625 mm,机架转速 为0.6 s/rc,螺距为0.983,重建层厚度为 1.25 mm)由肝脏上缘至髂前上棘水平进行依次扫描,先进行腹部平扫,随后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增强碘海醇(流率 3.5~4.0 ml/s,剂量 1.0 ml/kg),腹主动脉触发阈 50 HU,分别在触发 8 、30 、120 s 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
根据影像学资料,由2 位副主任医师在不知病理检验结果的前提下使用双盲法解析图片,若未达成一致意见,则邀请1 位主任医师确定诊断。
以病理检验结果为诊断金标准[7],比较2 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体例数。比较2 种检查方式对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肿瘤的定位诊断是指通过确定癌灶的具体位置诊断。超声内镜定位:直径<2 cm,表现为黏膜下局限性类圆的低回声,其内回声均匀,分界清晰;GIST 直径>5 cm 呈多突向腔外生长,分叶、不规则状,其内回声不均,可有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定位:GIST 直径<2 cm 表现为良性生长方式,强化均匀、形态规则、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GIST 直径>5 cm 呈不规则,边界混乱不清,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周边走行迂曲血管。肿瘤的定性诊断是指通过病理学检查确定肿瘤性质,包括脱落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等。 比较2 种检查方式的检查时间和费用。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超声内镜的灵敏度(93.84%)、特异度(89.09%)、准确度(91.66%)均高于多层螺旋CT(分别为81.36%、68.85%、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
超声内镜的定位诊断准确率(90.00%)与定性诊断准确率(77.50%)高于多层螺旋CT(66.67%、5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种检查方式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例(%)]
超声内镜的检查时间长于多层螺旋CT,且检查费用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种检查方式的检查时间及费用比较
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和超声内镜是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均具有各自独特优点并能为疾病的确诊及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8]。本研究比较两组患者诊断过程,发现超声内镜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uh 等[9]对2~5 cm 小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进行CT 与超声内镜的比较诊断,结果显示超声内镜的诊断灵敏度为77.6%、特异度为61.5%,准确度为74.6%,CT 诊断的灵敏度为84.5%,特异度为53.8%,准确度为78.9%。2 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不一致,可能是由于GIST 大小差异不同,GIST<2 cm,超声内镜对其更具有诊断优势。
研究发现,超声内镜可将消化管壁分为5层[10-11],第1 层、第3 层和第5 层为GIST 的强回声影像,与消化道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浆膜层相对应,第2 层和第4 层为GIST 的低回声影像,分别对应消化道的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第2 层和第4 层为消化道的起源层次,均能反映GIST 的病灶起源、性质、形状、大小等。且超声内镜是将超声波和内镜相结合,使用高频超声探头探查,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明显提高了超声内镜对GIST 的诊断准确度。但超声内镜仅能显示肿瘤的1 个特定平面;同时由于受限于超声系统的解析能力及各类超声假象的影响,某些肿瘤在超声内镜下的来源层面、形态及其数量与真实被移除时并不一致。具有高速扫描功能的多层螺旋CT 能捕捉到肿瘤组织的血液流动情况,揭示其强化特性,同时检查周边淋巴组织并对附近器官进行三维构建,从而提供了胃部的全方位视图。两者虽然在GIST 的诊断上相对接近,但对于小直径肿瘤,多层螺旋CT 容易漏诊,超声内镜可提供更高清晰度的分层影像,对肿瘤、溃疡、炎症等情况有较高的判断性[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内镜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与定性诊断正确率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周祥荣等[13]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为,超声内镜可清晰分辨胃肠道壁各层结构,具有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14],且超声内镜能够通过鉴别肿瘤大小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当肿瘤直径>2 cm,其组织结构并不均匀且边缘呈现非规律性形状,可认为其有可能发生恶性病变;而肿瘤直径不超过2 cm 则为小间质瘤,多数为良性,但也有少部分可能会出现侵袭和转移[15-16]。超声内镜除具有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的优势外,一旦确定GIST 属于恶性,超声内镜下可直接手术切除肿瘤,如采用内镜下黏膜深部分离技术,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和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术等均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之一[17]。但内镜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发生在小肠的GIST,内镜常无法触及,多需外科手术治疗,一些发生出血、梗阻的GIST 也不能将内镜治疗作为首选。通过使用多层螺旋CT 的多期增强扫描技术,可从多个视角和方向解析病变,从而确定肿瘤与其周边器官的关系,了解其是否侵犯了其他器官或发生了转移等状况[18]。通过比较2 种检查方式的检查时间和花费,本研究发现,超声内镜的检查时间长于多层螺旋CT 组,且检查费用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为,超声内镜检查技术相对复杂,对医师操作技术和设备精度要求更高,费用较高。而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检查相对简单、快捷,费用较低[19-20]。超声内镜检测微小的病变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在远离病灶的淋巴结及脏器转移方面的表现效果略逊于CT,另外检查费用对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一般的患者及其家庭影响也较大。因此在选择检查方式时,需根据特定检查部位或患者个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在提高疾病诊断或预后结果的准确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为患者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检查方式。
尽管存在一定的限制,但多层螺旋CT 仍然是诊断胃外GIST(如来自整个消化道的所有部分)的主要设备,它可以清晰地展示大尺寸或位于腔外的肿瘤,并能够识别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其它器官的病变。然而,它的不足之处在于难以察觉直径小于1 cm 的肿瘤,可能会导致漏诊。相比之下,超声内镜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定肿瘤的位置及其表面的状况,如是否形成溃疡或出血;此外,它们还可以更快速、准确地判断肿瘤的性质,特别是在处理直径相对较小的肿瘤时效果尤为明显。但当遇到较大直径的肿瘤时,由于超声探头本身的局限性,可能会影响对其整体形态的了解,从而造成对肿瘤大小估计的偏差。至于小肠和小腹部的GIST,现阶段尚不能用超声内镜进行观察,因此主要依赖于其他的影像技术和相关检查手段。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间也较长。
综上所述,GIST 作为原发间叶源性肿瘤,在胃肠道中频发,但因其无特异度症状,诊断难度相对较大。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肿瘤位置、性质和分期方面都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但因两者在GIST 的诊断中各有优势与局限,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联合诊断或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