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机理与路径

2024-03-28 00:16张金肖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3期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农民收入共同富裕

张金肖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新动能,深刻影响着农民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发挥极大的赋能效应,在“三农”领域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进而推动实现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需要提升农民金融素养和数字技能以弥合鸿沟;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程来夯实基础;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安全体系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最后要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助力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农村 共同富裕 农民收入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包容性创新视角下农村精准脱贫成效评估及可持续机制研究”(18CGL042)。

一、问题的提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人民群众长久期盼的共同愿景和我党孜孜追求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积极应对新时代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并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在于缩小群体之间、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分析这三大差距并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来看,我国各地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旧较大,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实现共同富裕,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内容。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科技与金融服务结合的产物和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金融发展的新形态,数字普惠金融以其高便捷、低成本和广覆盖等特征开始逐渐渗透到农村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深刻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兼具公平和效率的优势,其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同向而行,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相对贫困。鉴于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着力解决农民农村发展中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难题,分析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并积极探索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

金融支持是农民减贫增收的重要手段,数字普惠金融成为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正在深刻影响并改变农民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减弱金融服务的路径依赖效应,加达对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就业创业、城乡融合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赋能效应,赋能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拉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进而助力实现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一)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高质高效

数字普惠金融所具有的金融性、普惠性以及包容性,扩大了金融服务范围和覆盖面,使长期被传统金融排斥在外的农户可以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为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金融保障,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高效的新引擎。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离不开资本、土地、技术、以及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的共同参与,其关键在于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来直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助力农业高质高效。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金融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可以显著提高资金匹配效率,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金融服务门槛,缓解农户的融资约束。由于农业资金需求规模低、传统金融服务成本高以及农户信息存在不对称等问题,使得农户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支持,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难题。通过建立农业大数据征信系统,金融机构可以高效、精准地识别潜在资金需求者,农户也可以获得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业创新活动的低成本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给农户提供资金保障的同时降低了金融服务的供给成本和使用成本。

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促进农业技术的扩散和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一方面,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数字普惠金融借助数字技术与金融工具,促进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同时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约束和信息约束,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传播和应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直接和以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式间接地推动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集约化,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助力农业实现高质高效。

最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健康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所提供的精细化、精准化、多样化的农业保险能够提升农户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降低农户的经济损失,提升农户的资本积累和采纳农业技术的意愿。此外,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农户的金融素养和数字技能,提升其自身应对各种风险或多重冲击的能力和人力资本积累,进而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夯实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动力基础,推动实现农村经济增长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宜居宜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到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农村地区宜居宜业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改善农村宜居质量,提升农村宜业水平,进而赋能农村宜居宜业。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改善农村宜居质量。农村地区想要实现宜居,必须逐步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从而达到能够保障农民拥有舒适便捷生活的宜居条件,提高乡村的舒适度和宜居质量。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强化了农村的中长期信贷支持,为农村公路养护、农村供水工程改造以及农村电网升级等提供了资金支持,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二是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基于数字技术所提供的服务和金融产品具有較高的普惠性、简易性、安全性、适老性等优势,能够帮助缩小城乡之间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差距。三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升了农民的数字素养和人力资本存量,使其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整治过程,为宜居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其次,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农村宜业水平。农村宜业应包括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就业创业机会增多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将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融合,可以在短时间内精准匹配产业链的各个需求端,其金融服务能够帮助农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与成本问题,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此外,乡村产业融合的数字化投资、融资过程也在不断优化产业融合效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结果是增加了农民家庭收入,而农民家庭收入的增加会进一步增加乡村产业的资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过程。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缓解信贷约束等途径改善就业创业环境,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有助于宜业乡村的建设。

(三)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民富裕富足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民,降低各经济环节交易成本,增加金融资源供给,让农民更多更好享受正规金融服务,可以有效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有利于推动实现农民生活层面的富裕,并为农民精神层面的富足夯实物质基础,进而赋能农民富裕富足。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直接决定着农民富裕富足的水平。一方面,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与发展,更多的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流向农村地区,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企业融资环境,同时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提高支付便利性和增加信贷融资渠道等途径显著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发挥“涓滴效应”增加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和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以其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等特点提高支付体系便捷性与信贷资源可得性,缓解了农民的金融排斥和信贷约束,带来了创业机会的均等化,有助于提升农村低收入家庭和低社会资本家庭的创业概率,增强农民创新创业的意愿和机会,进而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农村产业融合来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从而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其次,數字普惠金融有利于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一方面,数字金融的普及使得农民更容易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到政府部门、企业组织有关转移支付的信息和政策。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建立的便捷支付渠道,便于政府把农民低保、养老保障、财政奖补等惠农资金更加快捷地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提高财政直达资金的政策实施效果,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另一方面,数字金融的发展扩大了金融的服务深度和覆盖广度,从而拓宽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农民收入渠道。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民的数字素养不断提升,农民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和偏好,依托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线上形式选择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及股票购买等多种综合性的资产管理服务和产品,进而提升自身的财产性收入。

最后,农民富裕富足不只是追求物质上的富裕,还包括精神层面的富足。数字金融以其普惠性和包容性拓宽了金融服务深度和覆盖范围,推动农村产业稳定发展,助力农民通过创业就业增收,显著提升了农民家庭的收入。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其有经济能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升自身整体素质,农民逐步养成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开始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带动了乡村文化事业的建设,能够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农民精神层面的富裕富足。

三、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进路径

(一)弥合鸿沟:提升农民金融素养和数字技能

“数字鸿沟”的存在会造成弱势群体的“信息贫困”,同时还会影响到收入分配、就业以及发展机会的公平,有可能加剧贫富两极分化,不利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农民低收入群体若想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充分享受红利、提升自身生活质量,除了要具备数字工具和数字基础的保障外,还要不断提升自身金融素养和数字技能,有效弥合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以缓解数字时代的马太效应。一是要加大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知识的宣传工作。相关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数字平台、村委会等主体依托自身优势,开展数字普惠金融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使农民了解数字金融产品、熟悉数字普惠金融信贷流程,有利于增强农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知与理解,提高风险投资意识和金融诈骗防范能力。二是要加大对农村特殊群体的数字帮扶力度。形成以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帮扶机制,针对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部署开展数字助老、助残行动,推动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老化改造和信息无障碍建设,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适老化和无障碍化水平,进而充分保障这类群体在数字社会中的正常权益。三是要开展农民的数字技能培训工作。数字经济时代,农民群体想要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就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地方政府可以依托金融机构、网络平台等丰富农民数字技能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向低收入群体免费提供公益培训,加大对农民数字应用技能的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数字化人力资本,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在增收减贫方面的作用。

(二)夯实基础: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程

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还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字技术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拓展农村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有利于劳动力、资金、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夯实基础。一是要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针对农村地区数字设施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状况,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开展农村电信普遍服务和4G基站补盲建设,并逐步开展农村5G网络覆盖,进而拓宽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与使用深度,推动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全面深度融合,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数字环境。二是要加强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农村地区的人才活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离不开高素质的数字人才作为支撑。政府部门应做好提升全体农民数字素养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工作,高校尤其是职业类院校以及企业等主体应专注于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政府、高校以及企业之间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充分发挥引导和互助作用,为农村地区培育并输送懂金融知识、会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要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提升数字乡村的惠民水平。政府应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推进农村公路、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同时推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模式创新,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夯实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此外,应鼓励将数字政务与数字普惠金融有机结合,使与广大农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更加便利。

(三)加强防控: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安全体系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数字普惠金融,极大优化了普惠金融的服务模式,提升了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金融服务、产品的可得性和质量。但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也给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了一些信用风险、用户信息风险、监管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问题,因此,要不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防控,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安全体系。一是要健全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降低数字和金融风险。我国数字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预警,将有关数字普惠金融的产品、服务、机构、交易等全面纳入监管范围,运用科技创新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监管能力,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防和处置机制来提高资金流向的透明度,及时精准识别并有效缓解数字普惠金融业务中存在的各种数字风险和金融风险。二是要倡导农民积极参与数字普惠金融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知与理解,增强农民的风险投资意识和金融诈骗防范能力。此外,鼓励农村居民通过政务公开服务平台行使监督权,当村民发现违法违规的数字金融产品时,可以向政务公开服务平台及时举报。农民主动参与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过程中,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同时有利于增强数字乡村治理监督效能。三是要完善有关数字普惠金融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快推进互联网法院和金融法院建设,为数字普惠金融领域所产生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金融诈骗等问题纠纷化解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四)因地制宜:實施差异化数字金融发展战略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要素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发展状况和需求、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来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释放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强大驱动力,从而实现最优的社会效果。一方面,通过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协同合作,加大经济落后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和帮扶力度,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技术的引进与落地进而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数字化差距,同时注重当地乡村数字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弥合“数字鸿沟”,使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也可以享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数字红利”。另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快完善有关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的监管体系和数字技术的研发,打破发展瓶颈,创新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此外,要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导数字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农村低收入群体,逐步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熊磊.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典型案例及实践进路[J].贵州社会科学, 2023, (07): 152-160.

[2]汪亚楠,谭卓鸿,郑乐凯.数字普惠金融对社会保障的影响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0, 37(07): 92-112.

[3]余江龙,周建,崔敏.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间共同富裕——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 44 (10): 1-15.

[4]刘锦怡,刘纯阳.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效果与机制[J].财经论丛, 2020, (01): 43-53.

[5]孙学涛,于婷,于法稳.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来自中国1869个县域的证据[J].中国农村经济, 2022, (02): 76-93.

[6]唐建军,龚教伟,宋清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要素流动与技术扩散的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 2022, (07): 81-102.

[7]杜金岷,韦施威,吴文洋.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吗?[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0, (06): 38-49.

[8]刘自强,张天.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当代经济研究, 2021, (12): 93-102.

[9]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 2019, 54 (08): 71-86.

[10]杨林,赵洪波.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民增收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检验[J].山东社会科学, 2022, (04): 149-155.

[11]郭朝先,苗雨菲.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路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1):98-108.

[12]王頔.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现实困境与进路窥探[J].科学管理研究, 2022, 40 (04): 83-90.

[13]黎翠梅,周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J].经济地理, 2021, 41 (12): 177-186.

[14]王亚平,魏立乾,罗剑朝.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收入差距与农村经济增长[J].统计与决策, 2022, 38 (18): 130-135.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

猜你喜欢
数字普惠金融农民收入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数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业务探索
数字普惠金融的县域测度
数字普惠金融推动脱贫攻坚的优势分析、具体实践与路径选择
肯尼亚M—PESA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