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文本解读能力提升的汉语言教学策略研究

2024-03-28 03:38段令科
学周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汉语言汉语文本

段令科

(益阳开放大学,湖南益阳 413000)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基础工具,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和语法的组合,更是文化、情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体现。语言学习远不止于对简单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掌握,其关键在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解读,洞察其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因此,在汉语的学习过程中,文本解读能力尤为关键,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信息,还能促进跨文化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汉语文化环境。文本解读能力是一项综合型能力,涉及对词汇、句型、修辞、逻辑结构以及文化背景的综合理解,这也是传统的阅读理解难以触及的深度教学目标。而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尤其是非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如何提高其文本解读能力,使之能够深入理解和欣赏汉语文本,成为汉语言教学的一大挑战。

一、文本解读能力的内涵

文本解读不仅是阅读的过程,更是一个深入、细致思考和感知的过程。文本解读能力是一系列复杂能力的集合,能够让学生不仅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而且还能洞悉文字背后的内涵,理解文本中更深层次的内在结构。与简单的阅读理解有所不同,阅读理解更多地关注于文本的表面信息,而文本解读则要求学生深入文本的每一个细节,与作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尝试探寻作者创作文本的意图、情感和观点[1]。因此,文本解读是一个对语言、修辞、结构、情境和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的过程,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他们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需要凭借自己的经验、知识和感受与文本进行互动的阅读参与者,且鉴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知识体系和生活阅历,这也会使得他们对同一篇文本的解读出现诸多不同观点。这种多元性的解读也进一步丰富了文本的解读维度,更大程度上增加了文本的魅力[2]。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深入理解文字本意,同时还要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思考,区分文本中的事实、观点和偏见,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看法。因此,文本解读能力是一种深度的、多层次的阅读能力,它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批判性思考,从而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与文本互动、与作者互动、与其他读者互动,进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不断促进自身汉语言文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汉语言教学提升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价值分析

(一)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汉语文化

汉语言教学不仅需要教授语言结构和词汇,还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语文化发展的过程。而文本解读能力在这其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各种汉语文本的深入解读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背后的文化、历史、哲学和社会背景等知识,且不只是对汉字和句子字面意义的理解,而是对汉语文本所传达的深层次文化信息和价值观的领悟。例如,通过解读古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体会到古代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情感世界;通过解读现代文本,学生可以洞察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挑战和机遇[3]。此外,汉语中有许多与文化、习俗和传统紧密相连的成语、俗语和表达方式,只有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其深层次的意义和使用场景。因此,通过强化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汉语言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语言技能上得到提高,更能引导他们体验和理解那些字面之上的丰富内涵,使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感悟汉语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增强汉语的实际应用效果

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效果。具备良好文本解读能力的学生不仅可以准确理解文本的字面意义,更能把握文本背后的语境、语气和隐含意思,在实际应用中,也能在不同情境下更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更高效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观点[4]。例如,在商务沟通、日常交流或学术讨论中,正确解读对方的言语并作出恰当的反应,往往能够极大地增强沟通效果,避免误解和冲突。同时,文本解读能力也会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快速地获取关键信息,更高效地筛选和整合知识,这无疑会加强汉语在学术研究、工作报告或其他专业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简而言之,强化文本解读能力不仅是汉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有效应用所学知识的关键所在,是帮助学生与他人建立高效沟通桥梁的关键所在。

(三)培养学生跨界交流能力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跨界交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而汉语言教学在提升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过程中,无疑也将为他们的跨界交流打下扎实的语言和思维基础。文本解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本本身,且能让他们在与不同背景、文化和领域的人们交流时可以更加敏感,有效提高临场应变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多元化工作场景和多元文化交往过程中,文本解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更加精准地传达自己的观点,也能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观点[5]。例如,一个设计师与国际团队合作时,能够准确解读设计文档文字及背后的设计哲学,则能更好地与团队协作,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准确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跨界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思想和知识的交融。而汉语言教学在提升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过程中,实际上也能提高学生的跨界交流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全球多元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三、汉语言教学提升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尝试对文本进行深层次分析

在汉语言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识别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文本的主题、论点等细节,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度阅读。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识别文本结构和主旨的方法,再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关键细节或主题[6]。对于复杂的文本,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分析文本的结构、识别文本的转折点和高潮部分,并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文本分析,例如,深入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等。比如学生在阅读一篇有关古代汉语文化的长篇文章时,文中可能涉及许多古代诗歌、故事和历史事件,教师可以首先教授学生如何确定文本的总体结构,如先概述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然后指导学生识别关键段落或句子,这些部分很可能就是文章的转折点或高潮。之后,教师再与学生一起探索作者在某个特定时期可能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和意图以及在文章中隐含的文化和历史信息等,例如诗歌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分析作者可能的情感和态度,探究这首诗歌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等。这样的深层次文本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考和文本分析技能。

以《红楼梦》这部经典的古典小说为例,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可能首先被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所吸引,教师应指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总体结构,明确起始、发展与结局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可以选取一个关键章节,比如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一章节在整部小说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同时识别其中的转折点。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解读工具和技巧,如对比分析、因果关系分析、修辞手法分析等。例如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是小说的核心情节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贾宝玉与这两位女主角的互动,分析他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比如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到他们对待感情的态度,再到他们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地位等,均可作为对比的要点。这样的对比分析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性格和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在文本分析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尤其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比如对文本内容提出质疑和批评,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进一步强化对小说内涵的理解,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尝试探讨作者创作小说的初衷,分析作者所处的历史时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培养其文本解读的能力。

(二)建构项目式汉语课程群,调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为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教师应构建项目式汉语课程群,引导学生调动多门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在于使学生在实际的任务和问题中,通过主动探索、规划、执行到最终展示,实现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文本解读的目标,如理解文本结构、风格、内涵等,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然后结合这些任务构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项目式课程,例如文本解读、文本教学解读、现场模拟教学等。学生不仅需要深入研究汉语文本本身的内容,还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历史、文化、心理学等来进行综合性的文本分析。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思考,我们不仅能引导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达到深度学习的目标,还能引导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对文本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解读,充分体现项目式学习在汉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以《江南逢李龟年》为例,为了建构项目式汉语课程群,引导学生调用多门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选择这首古代汉语诗歌作为学习背景,让学生深入探讨如何理解其中的情感及其背后的风景、文化和历史背景。在解读过程中,结合语言学进行词汇和语法结构分析,研究该时期的历史背景来探寻作者创作背后的原因,再借助地理与自然科学知识研究诗中提及的江南的地理特点及其与诗歌情感的关联,并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小组合作,根据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定期交流并整合信息,最终向全班展示其综合性的文本解读,从而在多学科融合的环境中实现对古诗的深度解读。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深度阅读的自信心

在汉语言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内容,同时增强他们深度阅读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通过将文本中抽象、难以理解的部分转化为直观而生动的情境画面,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其更为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文本背后的意涵。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可以结合现代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如动画、音频、虚拟现实技术等,将文本内容呈现为生动的情境。例如,对于一篇描述古代人们的生活习俗或某一特定历史事件的文章,教师可以使用相关的视频材料或模拟场景,让学生沉浸其中,从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迁移思维,帮助他们更为准确和深入地理解文中所描述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了积极参与者,他们能够更为主动和自信地进行深度阅读,真正理解并掌握文本的精髓。而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化阅读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解读能力,更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真正提高汉语言教学的效果。

以《桃花源记》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将某些文本内容经由现代多媒体工具进行直观和生动地呈现,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中所描述的怡然自得、安宁和乐的生活环境。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个视频动画,展现桃花源的美景,比如溪流潺潺、桃花盛开的景象,村民和谐相处,他们耕田、编织、打渔、聊天,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呈现出一种与世隔绝的乌托邦生活画面。针对“阡陌交通”,画面中可展示村庄的道路纵横交错,村民往来穿梭,形象地表现出村庄道路交通发达,村民之间的往来十分频繁。对于“鸡犬相闻”,则可以通过画面展示鸡鸣狗吠,展现出安宁而和谐的乡村生活氛围。“怡然自乐”则可通过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孩子的欢声笑语以及大家忙而不乱、各自享受自己生活的情景来体现。至于“不足为外人道也”,可在视频或动画的最后展示一位外界访客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但桃花源村民却表现得十分淡定,这样的生活如此平常,不值得夸耀。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体验感,教师还可以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可以戴上VR 眼镜“步入”桃花源,可以“与村民互动”,可以“漫步在桃花之中”,可以“听听溪水的流淌声”,真正感受桃花源中所描述的怡然自得、安宁和乐的生活环境,深入理解文中字词的意义。情境化的阅读体验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情境中真正做到细致解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意义。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不仅有助于解决文本阅读中的困难和障碍,更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在汉语言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能力。

(四)联系生活开展个性解读,指导学生探索文本现实意义

在汉语言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也是组织学生开展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步骤。文学作品往往是对现实生活的折射和升华,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与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对话,挖掘文中隐含的现实意义。在联系生活的解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中的表面信息,还能进一步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文本解读活动,例如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找到与文本内容相符或相反的例子,或者让学生将文中描述的情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比较,看看是否存在共鸣或差异。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文本中的信息。

以《谈读书》这篇议论文为例,其中的论点“读史使人明智”,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读书体验,举例说明如何通过阅读历史书籍而获得智慧。例如,有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某部历史小说或传记时,如何通过分析书中描述的历史事件,结合自己所在的时代背景,对某个历史时期或人物产生了新的认识。或者描述自己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对比书中描述的社会制度、人物性格、事件背后的原因等,从而找到书中内容与当今社会的相似之处或差异,进而深入思考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探究这些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如何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对某个历史时期或人物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激发他们深入思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索文本背后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本解读能力在汉语言教学中的地位不可或缺,不仅关乎学生如何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献的内容,更关乎他们如何跨越文字的表面,抵达深层的思考,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合获得真知。汉语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其内含的文化、历史、思维方式等元素都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文本解读能力才能完全领略。因此,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实践和反思,教师应当采取恰当、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系统性的训练和实践中取得显著的进步。在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反思教学方法,不断寻找更为合适、有效的策略和手段,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综合能力,为他们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汉语言汉语文本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